高中学生德育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路径探究
2022-02-20杜数学
杜数学
[摘 要]高中学生德育课程是现代教学体系的核心,因此,高中教师必须将德育教学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积极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并努力探索德育教学的“生活化”“课程化”和“社会化”。所以,主要依托于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状况,指出了高中学生在德育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而探讨了解决当前高中学生德育的路径。
[关键词]德育;教育方式;问题;路径
一、高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并分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不断加强高中学生道德教育,对于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当前,我校广大中小学生普遍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旺盛的求知愿望。他们崇尚自由并积极追求多元化人生观。面对积极因素影响下的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我校的德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个人理想淡漠,没有高远志向。二是贪图享乐。三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主体意识过强。四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基于以上表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幾个方面:一是缺乏健全的高中学生思想道德体系;二是高中学生自身不够成熟;三是部分高中学生文化认知缺失;四是家庭、学校、社会对于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投入不足。
二、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承担者。作为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必须努力培养一支作风优良、无私奉献,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班主任队伍。为全方位地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我校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打造班主任队伍:
1.强化对班主任的培训
我校积极争取各种培训机会,让班主任走向教育发达地区,呼吸新鲜的教育空气。让班主任走进名牌学校,感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氛围,学习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借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此外,学校还积极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来给班主任作报告。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班主任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转变了观念,提升了能力,加快了班主任的成长。
2.规范重视班会课
为把班会课上成一堂启人心智、生动深远的育人课,我校经常以班会示范课的形式,引领班主任规范每一节班会课。为了从思想境界、语言表达、应变能力、捕捉教育时机等方面敦促班主任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学校依据学生发展规律,提前安排不同年级的优秀班主任上好班主任示范课。这些班会示范课的安排,促使每位班主任像重视教学竞赛课一样重视班会课,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德育主题系列化
1.用主题教育深化德育课堂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应本着厚植学生爱国情感、提高民族道德涵养和提高综合素养的基本原则,落实关于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基本要求。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学校每周围绕一个主题,切实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落细、落实。学校将紧紧围绕国际国内的节日,运用电子屏、橱窗、网络平台、板报、手抄报、在国旗下演讲、原创美篇等形式开展各项主体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自觉意识,培育我校学生养成优秀的文明行为习惯,弘扬红色基因,打好学校的精神底色,提升我校学生的爱国民族情感,培养为中华民族的宏伟复兴而勤奋求学、立志成才的信念。在一系列的主题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学校要求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渗透到每一节品德课程之中,使校园真正变成化育心灵的天地,精神成长的乐园。
2.用丰富活动落实立德树人
为实现活动育人、知行合一的目的,我校积极开展了多姿多彩的各项课外学习实践活动。诗歌朗诵会、答辩和演讲竞赛的举行,学生提高了语言思辨能力。读书报告会的举行,让学生真正懂得读书的价值。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展,让学生体验到艺术的魅力。“全域无垃圾”清理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研学旅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秋季田径运动会的举行,让学生体验健康和参与。“高考百日誓师”“十八岁成人礼”和毕业典礼等活动的举行,让学生懂得“成德达才”的历史使命。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3.用校园文化促进德育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校园中,文化又对德育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我校着重突出了校园的美育功能,以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注重学生养成爱美习惯,培育高尚审美情操,通过美化环境来美化心灵。在学校中,处处以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不断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言行,并激励每名学生奋发向上。
4.健全“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家庭教育是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石。学校必须积极争取家庭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引导家长注重优良家风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而社会教育就是中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发展与延伸,同时又是家庭与中学教育的试金石。因此,学校必须开展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德育发展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有枝可依。
(三)以课堂为渠道,优化学科德育功能
长期以来,受教育评价方式的影响,学生与老师都屈从于升学竞争压力,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运用课程的内容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德育。为构建全员教育、全程育人、全面教育的德育工作布局,养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风尚,我校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优化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功能:
1.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
打破传统课程教育中对于学科课程渗透德育的一种模糊认识,为了确保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有序、高效地进行,学校需要形成一定的德育渗透评估制度,将“德育渗透”课程教育作为学校课堂常规检查、教师课堂能力培养与教师绩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中,将课程教育渗透德育的内涵、渗透的方式与效果都要设置为一个关键的部分,以便教师完成德育由“强行入轨”到“自觉行为”的转变。
2.形成完善的多學科渗透德育的目标任务管理体系
要根据各个班级、不同学科的教育特色,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活动以渗透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都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经过集体认真学习、探讨与研究,全面挖掘新课程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元素,明确德育渗透的重要目标,并在以新课程内容为主要载体开展德育渗透活动的同时,加入新鲜的时代元素和提出课程的个性方法。为确保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健康开展,我校德育的领导者按照我校不同学科教师提供的学科方案,制订了本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总体方案,并在全校范围开展执行。
3.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模式
在坚持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知识渗透的主要渠道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运用各类现代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形式多样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例如,思政课的社区实践教学活动和自然学科的小发明创造等教学活动。另外,在课程教育中开展的德育工作,也应该联系教材内容,根据课程特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加以“渗入”,而不能在内容以外予以“附着”。以历史课堂教育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中华民族在封建社会文化中独占风骚的科技文明成果,来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根据近代以来我国的民族苦难历程,来启迪学生的爱国之志与报国之举等。总而言之,在课程教育中渗透德育,必须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自然而然的渗入,绝不能偏离教材,也绝不能完全不顾课程特色,不然,就只有是画蛇添足,得不偿失。
4.营造人人参与的德育氛围
尽管班主任是学生德育的主要负责人,但学校更应该将道德践行渗透到校园常规管理工作和校园各项服务性工作之中,以教学育德、管理工作育德、业务育德、环保育德的全面、多途径开展道德教育,并根据规章制度对每位老师和每位学校教育人员开展德育工作考评,使之真正地确立并践行“德育人人参与”的教育宗旨。
自强不息,厚德载学。高中学生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为增强高中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必须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拓宽育人渠道,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努力探索德育的“生活化”“课程化”和“社会化”,让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落地开花。
参考文献:
[1]郭凤志.德育的现代困境、归因分析及其超越[J].思想政治教育.2010(4).
[2]赵祖地,刘云林.德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成因[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5).
[3]王仕民.德育功能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4]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