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声乐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2022-02-19龙玉婷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2年4期
关键词:音准弹奏声乐

□ 龙玉婷

专业声乐教学,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一对一的现场课堂教学传统,最主要的两大教学手段,一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二是通过语言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纠正发声。这样的教学传统,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歌剧和美声唱法产生之后。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也长期存在于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的传承中。这种教学模式和手段的采取,笔者认为是由声乐的“抽象性”以及感觉和理解上的“差异性”所决定的。沈湘先生曾在邹本初的《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序言中写道:“在音乐艺术的表演技巧方面,声乐和器乐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在乐器制作方面,声乐是靠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制作乐器’,器乐则是依靠人工他造,因此,掌握技巧,前者比较抽象,后者比较具体。声乐上这种抽象的歌唱技巧,对每个演唱者来说,都有个人的不同体验,在描述演唱方法的感觉时就会有不同的说法。”正因为声乐本身的抽象性以及感觉和理解上的差异性,决定了声乐教学越是“直观”所取得的效果越好,并且它也必须是教师与学生快速交流互动的过程。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听从专家意见主动居家隔离。至春季开学,教育部向全国的中小学及高校提出了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2020年的春季学期,为了阻止疫情的传播,中小学及大学课堂全面转向线上,不少课程取得了和线下同等的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要克服的困难是比较多的。笔者经过好几个月的声乐网络教学后,逐步克服了困难并解决了不少教学问题,依靠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网络声乐教学的新模式,使得网络声乐教学不仅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在减轻学生对声乐教师的依赖方面以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从总结调整后的教学模式来看,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以讲解为主导,对比示范为重要手段的技能学习模式

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技巧的习得,尤其是对初学者或程度较浅的同学来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教师示范的模仿。然而,这种直观的教学模式在网络上是难以实现的。人声,尤其是歌声,经过手机、电脑等设备的采集,传输到软件网站的服务器,经过服务器的压缩处理后再传向网络的另一端,在音质和画质上都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这时,学生听到的教师示范实际上是不真实的,难以作为模仿演唱的对象。

网络声乐教学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线上的交互速度大大低于线下。这不仅是因为网络传输速度造成交互双方音频视频的延迟以及硬件设备处理文件的速度不够高效,更在于目前网络软件传输的单向性。举例来说,教师与学生在进行视频教学的时候,只能有一方发出声音,要么只有教师在讲解示范,要么只有学生在演唱,如果双方同时发出声音,便会发生消音的情况,即双方都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一方面,这种情况造成了课程容量减少,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调整的时效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示范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转向以语言讲解为主导的模式,讲解过程中教师必须完整表达讲解内容,然后听学生演唱,再进一步讲解和调整。这与线下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演唱过程中进行调整,在效率上有很大差别。而示范,作为声乐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不是要减少而是要增加,即不仅仅要做正确示范,更应该注重对比示范,模仿学生的错误,然后再做出正确示范,让学生有一个对比理解的过程。这种示范要求教师要特别夸张地为学生做对比,尽可能地让学生更容易辨别一组示范中两者的差异。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非常细心地辨别和理解教师在对比示范中的差别,认真思考之后,再通过演唱进行反馈,必要时须与教师做更多的沟通和讨论。

即便网络教学为声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调整后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个很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学生不得不学会“听清楚、想明白再发声”,而不似以往,在尚未完全领会教师讲解内容的情况下草率尝试,导致多次重复调整。当学生适应了“慢下来”的节奏,反而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对嗓音的保护颇有益处。

二、构建以定音清唱为主要形式的作品学习模式

依据传统线下声乐教学的模式,教师教授声乐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采用即兴伴奏的方式来弹奏作品的前奏和旋律,当然也有一部分弹奏能力很强的教师能够直接弹奏原谱伴奏,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下演唱,其间教师可能会在演奏和演唱的过程中使用语言进行演唱提示和调整,也可能会暂停弹奏打断学生的演唱,指出学生需要调整的地方,并详细讲解技术点和解决方案,之后再让学生继续演唱。

网络声乐教学显然无法如此行事,上文中已经详细讲解了声音在网络传输中的单向性和延迟性,跟唱是不可能实现的。目前来说,有三种形式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第一种是由学生自弹自唱,第二种是寻找现成的伴奏资源,由学生使用扩音设备播放伴奏来跟唱,第三种是由教师给学生定音,或由学生自己定音,采取逐句清唱的形式。

很显然,这三种歌曲学习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执行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第一种自弹自唱的方式,首先意味着学生必须坐在钢琴前,在演唱过程中无法采取站立的姿势,这使得气息和肌肉的协调与站姿演唱很不相同。其次,学生的演奏能力不一定能达到给自己伴奏的程度,在弹奏的过程中难以自如和流畅,过多的精力会消耗在识谱和弹奏上,无法集中精力演唱。第二种跟随伴奏带演唱的方式,它的局限性在于,首先得能够找到歌曲的伴奏资源。虽然现在网络资源的确非常丰富,要找到一首歌曲的伴奏音频并非难事,但它不一定符合学习这首歌曲的学生的需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速度,太快了跟不上,太慢了拖不住,这类问题非常普遍。此时虽然学生没有了第一种学习方式中的弹奏压力,却要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合伴奏上,这对于一首歌曲的最初学习,是相当不利的,学习者根本无法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诸如歌词的准确度、音准、声乐技巧运用等方面,教师也不方便及时打断学生的演唱进行细节方面的精讲,而只能整首歌曲粗讲。与前两种方式相比,笔者更倾向于使用第三种“定音清唱”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可站立演唱,无须为伴奏分心,可以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以协调肌肉,控制气息,注意咬字、音准、节奏等问题,并且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速度来歌唱。教师也可以非常方便地随时叫停,进行细节上的精讲。较之前两种方式,第三种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代表它没有缺陷,它的问题就在于,一方面对学生的音准节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不利于对音乐完整性的感受以及对演唱中乐感和情感的体会,需要在教学的其他环节中进行弥补。

“定音清唱”的作品学习模式的建立,带来的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学生在音准和节奏上的把握能力大大增强,对钢琴依赖程度的降低实际上是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高,“定音清唱”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和重视音准节奏问题,从而激发出自主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三、构建以数字媒体为主要载体的学习反馈模式

在以往的声乐课程教学中,提交作业和检查作业的环节被称为“回课”,上节课教师布置的音乐作业会在下节课的课堂上现场查验和指导,回课的内容通常是演唱技巧、语言、音准、节奏等在歌曲中的运用,回课的形式是在教师的伴奏下跟唱。前面的论述中已经讲到,网络声乐教学无法实现跟唱,为实现对于学习效果的反馈,增加了提交视频、音频等数字媒体形式的作业环节。

提交视频及音频作业,要求学生下载和播放伴奏音频时演唱完整的歌曲并录制,当无法找到合适的伴奏资源时,也可跟唱歌唱家的原唱音频。经过几个月的作业提交后,笔者发现,这种形式的回课比之前的现场回课效果还要好上许多。首先,学生的主动练习时间大大增加。因为要录制完整歌曲的视频、音频,学生在演唱中必须一气呵成,不能停下来重唱某个句子或纠正某个错误,相比现场教学中的回课,录制作业是没有灵活性的,它需要学生在完全掌握了一系列歌唱技巧和对歌谱的把握相当熟练之后才能录制成功,学生必然要在练习上花费更多的心思和时间,以求得最后视频完整的演唱效果。第二,学生会主动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一般来说,在录制完作业之后学生都会进行回看检查,在回看过程中,自己常常能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例如表情僵硬、站姿不美观、咬字不清晰、高音吃力等,多数人会选择针对这些问题重新录制,以求改善。因此交到教师手中的视频往往经过了学生的思考和自查自纠,效果比直接在课堂上“回课”更好。

通过提交数字媒体频作业的环节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大大激发了。为了提交一个三四分钟的演唱作业,学生可能需要录制十几遍甚至更多,在一遍遍的录制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思考和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取得一个让自己相对满意的效果。也因为更多的思考,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讨论和沟通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

综上所述,网络声乐教学引发的各种“教与学”的困难,势必要求声乐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摸索出适应网络教学的新模式。在技能学习、作品学习及教学效果反馈等环节做出模式上的调整后,线下快速的交互节奏被更为平稳理性的节奏所替代,也促使学生不得不从以模仿为主的学习模式向以思考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变。这种转变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学生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而更多地向着依据教师的讲授独立思考、练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为之后回归的线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音准弹奏声乐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声乐诊疗室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