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科技教育基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022-02-19林铭鑫黄泽源姚前尹程亚涛

教育观察 2022年23期
关键词:展馆遗体医学生

林铭鑫,王 汶,黄泽源,姚前尹,程亚涛,吴 欢

(嘉应学院医学院,广东梅州,514031)

一、背景

(一)医学生人文教育要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学卫生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文件指出:“医学院校课程中必须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课程计划中要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2],强调医学人文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医学院校肩负为国家培养新型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任,应当根据医学的特点及特殊性,在医学教育建设中融入生命仪式教育,提升生命文化价值,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力图将临床医学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培养医学生生命至上、守护健康的医者情怀,应当重视学生的人文培养,发掘人体生命科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整合生命科学馆的资源,培养精于专业、诚于品德的医学生。[3]

(二)民众的科学素质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4]自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以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民众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民众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4];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普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等。《纲要》指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制。[4]科普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是青少年进行自主学习的途径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力手段。[5]针对粤东北地区青少年接受医学知识渠道缺乏且总体科普水平偏低的现状,医学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培养青少年开启学习医学知识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医学高等院校不仅要成为医学科学教育与研究的中心,更要肩负起医学科普的重任和义务,将系统理论化的医学知识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众普及。

(三)人体生命科学馆发展局限

人体生命科学馆可以看作标本陈列室的升级形态,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6]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医学院校纷纷建立以人体结构为核心主线的展馆,不仅为解剖学实验教学和临床实践提供可视化教具,还能作为对外交流的场所和科普基地。当前,很多医学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展馆的建设,然而在电子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不少建造多年的解剖陈列室、生命科学馆却没有跟随时代发展步伐进行升级。[7]长期以来展馆形式比较简单、特点不明显,加之受到场馆管理和维护资金及开放时间等条件限制,很多展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突破开放时间、空间的限制,节省维护资金、简化管理制度,利用现有的网络数字技术,能够加强人体生命科学馆多元化建设,优化团队建设、完善人体生命科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使人体生命科学馆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成为帮助民众了解人体结构,普及医学知识的窗口。[8]

(四)人体生命科学馆情况

嘉应学院医学院人体生命科学馆建于2017年,展馆面积600平方米,馆藏人体标本近千件。其分为人体解剖馆和病理馆,共设5个展区:人体胚胎展区、正常人体解剖展区、正常人体解剖断层展区、病理人体解剖展区和感恩区,围绕“探索生命起源,解读生命奥妙”的主题,系统展示了人体大体、铸型、塑化、断层及大体病理标本。[8]嘉应学院医学院人体生命科学馆自2018年获得“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称号后,成为粤东北首个集教学、科研及社会科普服务于一体的医学标本科普馆,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更是生命伦理人文教育基地。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既服务于教学科研,又服务于社会,探索生命起源,解读生命奥秘,呵护生命健康。与国内其他医学院校相比,嘉应学院医学院人体生命科学馆仍存在诸多不足,数字化建设尚在起步发展阶段。[8]

(五)临床专业局解标本窘境

“大体老师”是指遗体捐献者,医学生的第一位“手术患者”。纵观我国遗体捐献不容乐观的现状,其原因表现在制度层面法律法规不明、民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社会媒体缺乏积极导向、捐献者家属的顾虑繁多等方面。遗体捐献远远不能满足医学教育和器官移植的需要,给医学学习及临床医疗服务带来很大阻碍。除此之外,还发现极少数医学生对“大体老师”关爱不足的情况:他们上实验课时对“大体老师”的恐惧大于应有的尊重;在局部解剖操作时嫌臭嫌脏,以嬉戏玩耍状态进行实验操作;更有甚者以“大体老师”为开玩笑的对象、拍照发布至社交网络,身为医者却没有认识到医者仁心精神。[9]按照国外一流医科院校解剖标本的平均供需水平,5~7名学生解剖1具“大体老师”进行实验。随着学校扩大规模招生和人体标本的来源紧缺,就嘉应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局部解剖学”课程而言,15名学生才能使用1具“大体老师”。这看似十分缺乏遗体的实验情况,却能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处于中上水平。有的学校甚至无法开展解剖实验课,而是采用观看录像的方式替代实践操作获得经验,因此,不能很好地掌握人体结构。总而言之,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只有掌握人体结构才能更好地学习各模块的专业课程,在疾病诊疗的过程做出正确判断。

二、内容

(一)专业建设——馆内标本数字化,助力解剖教学

标本是生命科学一切工作的核心,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标本信息库有利于数字化的发展。项目工作从馆藏标本的清点、分类、换液等基础维护工作开始入手,针对标本展示结构进行横向比较、挑选,逐步完成对标本的图像采集、后期优化、标识结构、形成答案一系列任务内容,奠定馆内标本数字化的基础。人体生命科学馆拥有近千件人体标本,将标本信息整理后建设数字化标本系统。通过扫描人体实物标本旁边的二维码卡片,即可查看此件标本的详细信息,包括标本上各个结构的标注,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助力解剖教学,整合生命科学馆资源,促进标本的数字化进程,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在科技厅课题专项经费支持下,生命科学馆投入触摸智能一体机供师生使用,设备实现装载标本查询、阅读电子图谱、知识点学习等功能,达到查阅专业知识和生命科学教育的目的。一体机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知识点掌握程度,结合实物标本及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讲解员使用一体机的图文影音资源进行全面宣讲。

解剖教学网站(www.jyxyyxyjpjys.com)是基于凡科科技终端平台搭建的学习类网站。网站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介绍、精品视频、实验指导、案例题库、陈列实物标本以及自愿遗体捐献者的缅怀纪念这六大模块,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智能设备对在线课程进行前期学习和后期巩固。生命科学馆的网络信息化发展建设利用在线课程建设的契机,将馆内标本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在线课程设计中引用,实现解剖实验教学网络延伸的目的。[7]

(二)人文建设——挖掘医学人文元素,美化内部环境

人体生命科学馆面向青少年及民众开放,是民众在社会能够多层次学习人体结构的场所之一。生命科学馆对外开放时接待的群体大部分是非医学工作者,在参观展馆过程中需要解说员。然而,在面对大团体参观时,存在解说员讲解不到位,且标本的展示范围有限,参观者无法进行有效科普学习的情况。因此,在展馆内人体实物标本旁增加图示说明,参观者可以通过卡片来了解标本的结构剖析内容。

由于参观民众对人体结构没有概念性理解,且展馆没有参观计划路线,导致在刚踏进展馆时感到害怕和枯燥,无法更深入地了解医学。展馆的人体标本往往难得一见,且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参观民众难以通过观察标本掌握背后的知识。为此,于文化大厅楼梯走廊处制作了一系列展板,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形式吸引参观者的兴趣,穿插医学人文内容及人体解剖学知识点,使其在有趣的图片中了解与日常息息相关的知识及遗体捐献的流程。

(三)队伍建设——组建师生团队,服务解剖和科普

生命科学馆自从成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后,逐步向广大民众及中小学生定期开放,科普人体结构知识。在科普活动开展前期,生命科学馆缺少一个优秀的科普志愿者团队来运转日常活动,人员安排都是临时培训,科普过程手忙脚乱、应接不暇,无法妥当安排好一场科普活动。根据学校对外服务的需要,成立人体生命科学馆科普工作站,制订了关于生命科学馆管理的制度,以保障科普活动有序开展。在学生中培训选拔了一批医学科普讲解员,学生在此过程中既是讲解员也是管理者,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巩固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学生讲解员熟练掌握科普馆内相关标本展品的知识,并为参观者进行相应的医学知识讲解。除此之外,还介绍本市遗体捐献近况和遗体捐献者的感人事迹,在传授讲解知识的同时宣传大爱精神,从学习人体结构升华到生命领悟。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普及,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人体生命科学馆开展暑假科普开放周,展馆现场有科普员进行讲解,以及“认识人体奥妙”系列讲座。在节日来临之际举行参观活动,例如,母亲节时中小学学生家长组成亲子参观团走进人体生命科学馆,了解人体构造和认识生命孕育全过程,人体胚胎展区展示了从2周末到满月的各个阶段的标本,从小到大的胚胎让亲子团直观了解胚胎生长发育的过程。增强青少年对结构的观察力,培养青少年善待生命、感恩父母的意识。病理人体展区陈列摆放不同类别的畸形胎儿标本,连体儿、无脑儿、唇腭裂、脊椎裂等,通过触目惊心的变异结构,让亲子团理解产前诊断、定期孕检的必要性,认识到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共服务校内学习者及校外参观者约10000人次。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普,学生讲解员有岗前解说培训期,做到讲解时熟练应用标本宣讲展现人体生命的起源、胎儿发育的过程、人体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图文讲解吸烟和环境污染的危害、常见疾病的表现与防治等知识。把握各类标本(如塑化、铸型、胎儿透明、断层标本)的制作方法,同时熟练掌握各种馆藏设备的操作。此外,针对不同的人群还要选择不同的讲解技巧,特别是对青少年讲解时要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结合生活实际和特殊病例进行选择性的讲解。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如“不吃早餐为什么会得胆结石?”“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怎么消化?”“胚胎发育会经历什么过程?”对应肝胆标本、消化道标本、透明胚胎等经典标本。

(四)基地建设——生命馆同步科普宣传教育,发挥基地职能

人体生命科学馆展馆面积较大,往往没有办法一次性参观完。因此,增添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影音资源,多媒体一体机除实现生命科学馆标本数字化之外,还能播放学院宣传片等资源,让参观者对医学院有更深刻的认识,使生命科学馆不仅发挥医学科普作用,还能促进学校的宣传建设。

展馆自建馆以来缺少对外传播的影音载体,这样的影音旨在更好地宣传人体生命科学馆,提高展馆知名度,以生命科学馆为主体拍摄宣传视频。前期通过借鉴和学习,撰写视频拍摄脚本,画出重要场景分镜,中期借助索尼ILCE-7RM3全画幅微单相机和智云WEEBILL S相机稳定云台联动,拍摄关于展馆的介绍。在后期通过Adobe Premiere进行图像剪辑,搭配上字幕以及特效制作出成品。

在生命科学馆内,大部分的标本都装在亚克力玻璃瓶内,参观者无法直接触摸到标本,且大多数标本所展现的内容并不全面,也很难直观地了解标本展示的结构。为此,在展馆内增添一些仿真人体结构模型(如大脑、视器、前庭蜗器),参观者可以动手对模型进行触摸和拆解,不仅能缓解参观者对标本的恐惧心理,还能让参观者更直观立体地了解标本的结构。[10]

(五)“大体”捐献——接收自愿遗体捐献,感恩无言老师

人体生命科学馆承载了医者对生命的感恩与敬畏之情,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珍惜来之不易的“大体老师”,向“无言良师”表达最崇高的敬意,激发医学生对生命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局部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开始前,举行以“致敬无言良师”为主题的开课仪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感恩教育,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重。无论他生前是什么身份,但他现在是临床医学生的老师,也是第一个“患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依然铿锵在耳。遗体捐献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块有着跟实验内容等同的教育意义,形成“学生爱护—教师引导—学院文化—社会导向”的过程。感恩“大体”,尊重“大体”,是每个医学生的基本修养。

三、意义

(一)标本数字化推动生命科学馆智能化的进程

在数字化一体机的配套下,生命科学馆朝着智能化发展方向前进,为师生提供更多解剖学资源。人体生命科学馆标本数字化服务于学生,是学生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资源。通过标本数字化的应用,学生在第二课堂进行拓展学习。在实验课程中,实现正常人体结构与病理大体比对,分析病变部位在解剖学方面的变化。在服务学生的同时助力科研,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继续延伸,在疫情下延伸“互联网+ ”数字化的模式。参观者使用一体机设备更好地学习医学知识,去领略人体奥秘。这不仅是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工具,而且针对医学科普大有益处,服务于社会科普,使其更进一步实现知识普及和科学教育,在科普参观活动借助标本数字化进一步发挥科普辐射的影响。

(二)促进生命科学馆发挥医学人文教育功能

依托人体生命科学馆,让医学生理解明白自己与遗体捐献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学习者和被使用者的关系,而是受益者和奉献者的联系,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1]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强调“大体老师”是一群特殊的教师。在教授学生解剖知识的同时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12]。学生在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表达对“无语良师”的尊重和感恩,在实践中见证生命的崇高与伟大,既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又强化了医学专业人文教育的实践性,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临床技能高超且具备高尚品德的新型卫生医疗人才。这是学生步入外科的开端,将成为医学生永久的记忆,引导医学生人文价值核心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13],以“感知、感恩”的医者仁心服务社会、尊重生命,为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目标奠定基础、为医学生认识生命科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科技教育基地科普活动补充社会医学科普的需要

充分发挥人体生命科学馆的职能作用,致力于学校社会医学科普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医学知识不了解、不感兴趣的情况,使人体生命科学馆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加深民众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传播社会科学发展思想,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有助于青少年认识生命科学,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医学,懂得生命,从而珍惜生命。

(四)转变传统观念,增强自愿遗体捐献意识

人体结构科普感染来访的参观者,深刻理解遗体捐献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奉献行为,认识到捐献者把遗体捐献出来为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消除人们的遗体捐献误解及偏见,构建参观者和遗体捐献者的新型关系结构。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把人文精神渗透至身心,提高人们的参与度和增强自愿捐献意识,进而促进地区的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展馆遗体医学生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