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理论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身份认同及培养路径
2022-02-19凌毅华
凌毅华
(高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广东高州,525200)
教育生态理论源自生态系统理论,将教育系统视为一个充满生机、多方互动、助力成长的生态圈。在教育生态理论视角下,人们把事物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看到系统内部各个因素、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一种动态平衡的观点。[1]名师工作室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依托,由教师共同体组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的教师组织。其宗旨是为教师提供教研和发展的空间,在自身影响力的基础上影响更多教师的成长。从教育生态理论视角审视名师工作室及其主持人,可以赋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新的发展意义,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一、教育生态理论视角下的名师工作室
(一)教育生态理论概述
教育生态是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及教育发展需要而提出的。1976年,《公共教育》一书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随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学校生态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生态理论体系的形成。[2]教育生态理论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强调教育系统的动态交互和生态平衡,并以这种思维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因此,教育并非孤立的,任何一个教育系统内的人及组织,都是相互联动且通过有益的互动不断保持平衡的有机体,其本身以及活动组成了教育生态系统。第二,教育系统与其他外部系统是交互的,无论是处于教育系统核心内的教师和学生,还是处于其他系统内的相关人员,彼此是交互的。因此,教育系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系统内外全方位的努力与支持,尤其是与之紧密连接的要素。第三,教育生态思维是一种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有研究者利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在远程教育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根据外界对远程教育生态系统输出的需求,构架系统生态模型,研究系统内部各种教育的成因和发展,进而理解和掌握远程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3]
(二)教育生态系统中名师工作室的定位
名师工作室是由教师组成的具有明确发展目标的组织,其属于学校教育生态,受学校教育生态以及整个教育生态的影响。因此,从教育生态的视角看名师工作室,其并非固定、僵化的团体,而是一个活跃的教师共同体,是由发展和互动中的教师组成的并与外界紧密联系着的小的教育生态系统。名师工作室有三个基本功能定位,即侧重于教师成长、侧重于教研活动以及侧重于教育整体。[4]从教育生态理论的视角来看,从名师工作室的创立到之后的不断发展,其各因素间维持动态平衡的力量在于其中的人,即不仅要维持工作室的平衡,还要推动工作室的互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研的深度开展。名师工作室的使命任务驱使其不断打破平衡,进而建立新平衡,以促使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长,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身份认同
(一)既是教师又是名师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工作室的领军人物,扮演多重角色,承担多重使命,但首先他是一名教师,这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首要的、基础的身份。一方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是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起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在教育教学方面精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从普通教师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对个人来讲,从起点到阶段性节点,都是作为一名教师而存在的,都因为教育教学而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而前进。另一方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是教师的另一种进阶称呼,成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要求主要是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其选拔的对象也是教师。因此,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首要的、基础的身份是教师。这也就意味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根本的使命任务是做好教育教学,并用自己的影响力影响更多的教师进行专业成长。同时,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不仅是普通教师,更是名师。名师特指在某一特定领域或学科范围内,具有精湛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道德素质以及拥有特殊荣誉的优秀教师。[5]名师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由于名师的成长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智慧,因此其在成长过程中会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般拥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家等称号。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是从名师中选出的,其任务是利用自己的名师影响力促进更多教师的发展,因此,名师是其重要的身份标志。
(二)既是主持人又是教育发展引领者
从名师工作室这一小的教育生态系统来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是名师工作室的领导者,他用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及其个人影响力引领名师工作室的发展,促进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因此,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身份是名师工作室这一小的教育生态系统赋予其领导者的身份标志,以明确其身份、行使其权利、促进其发展,进而带动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领导者,需要维持名师工作室这一小的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与外界保持平衡,需要进行内外部的深度互动以彰显其价值。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不同于一般的主持人,其主持人的身份是“交流使者”,即通过与各方人员的交流互动带动教师共同体的发展。同时,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是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其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引领教师的发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可通过各种活动渗透这些教育理念,让参与活动的教师能够理解与内化,知道自己的教育实践。例如,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公开课评论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第二,引领教育教学的发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不仅可以从实践方面(开展活动)引领教育教学的发展,还可以从理论方面影响教育教学的发展。理论方面主要是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理论总结和著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可以将自己掌握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实践以专著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影响更多教师的同时充实教育研究,引领教育领域的发展。第三,引领学校的发展。名师工作室不是独立于学校存在的,由于名师工作室参与的教师多是本校教师,名师工作室产生的研究成果多惠及本校师生,其在思想上和实体上都隶属于学校。因此,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能够通过引领教师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引领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方面走在前面。这样的教师既是学习者也是教育家型教师,也是名师身份发展的最高境界。[5]
三、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培养路径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如果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身份认同和使命任务来看,其培养阶段可以分为“明师”“名师”“鸣师”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成长的教育生态系统,体现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身份的不断强化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一)选“明师”,确定培养对象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是从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培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也要从普通教师中选拔,以确定培养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但并不是每一名普通教师都能成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筛选培养对象时,要注重教师的素养和学习潜能,尤其是扎实的教学能力和懂学生的教师。而具备这样素质的教师一般为骨干教师,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能够熟练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懂学生的心理,比较受学生的欢迎。这样的教师可以称之为“明师”,“明”为明白、懂得,即“明理论”“有技术”“懂学生”的教师。
首先,“明理论”是指教师明白理论的内涵,了解理论的意义,掌握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背景性知识,其虽然不能直接体现为具体的方法,但可以深入教师的思想,影响教师对教学、对学生、对教学内容、对教育环境、对教育管理等的理解,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明理论”也是“明师”不断成长的重要潜能,他们能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更丰富的思考,更好地指导实践,为个人的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有技术”是指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教师的成长是个性化成长,名师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空间,能够让教师成长为具有独特鲜明个性心理品质、有自己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明师”。[6]“明师”一般是有独特个人气质和教学特色的教师,其个人魅力也随着学习而增长,教学能力(一般体现为教学技术)越来越熟练,支撑起个人的专业发展。因此,“有技术”是“明师”的方法论要求,从教学方法方面规定了教师的能力需求和个性化发展空间,是“明师”的必备素质之一。
最后,“懂学生”是指教师懂学生的心理,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并引导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懂学生”的基础是教师具有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法,因此,“懂学生”是“明理论”和“有技术”的更高层次,它不仅指向理论和实践,还指向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需要,强调在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之上的应用以及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应该从具备以上品质的“明师”中选拔,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例如,曹铭珍老师就是一名“明理论”“有技术”“懂学生”的“明师”。在“明理论”方面,她开创的全员导师制育人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她一直学习、探索、践行于漪的“教文育人”思想,在持之以恒地坚持“教中学,学中研,研中炼”,不断努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探索出学生钟情语文学习的方法。在“有技术”方面,她将班级学生科学合理地分组后分配给科任教师,实施全员育人;她善于用电影人物、名言名句、身边的榜样等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她喜欢反思,笔记本里有摘抄、教学反思、教育札记等。在“懂学生”方面,她首创“三心”教育,即用心树威信、细心巧沟通、慧心妙励志。此外,她还创建了和谐的“家庭式”班级:对学困生,她按照“劝学→导学→想学→会学”的主线循循善诱;对“问题生”,她抓住契机,捕捉转化点(闪光点、兴趣点、动情点、优化点);对“尖子生”,她培养“三注重”,即重在激发、重在细节、重在突破。
(二)锻造“名师”,构建成长体系
“明师”是通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一个台阶,另一个重要台阶是“名师”,字面意思为“有名的教师”,但其还包含着深层次的内涵。从教育生态理论视角来看,“名师”是处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成长系统的中系统,既要连接前面的“明师”系统和后面的“鸣师”系统,维持三个阶段的动态平衡,又要与教育系统外的资源连接,为“名师”的培养配置充足的资源,提供支持与动力。因此,一方面,对“名师”的锻造既需要“瞻前”,也需要“顾后”;另一方面,对“名师”的锻造需要不断与外界互动,让教师在更广阔的环境中成长,为成长为“名师”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前后和内外视角来看,锻造“名师”,构建成长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从“明师”处出发,挖掘其发展潜能,一步步引导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尤其是教育教学专业领域的发展。这是“明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的硬功夫,体现为教育理论知识积累的增多和理解的深化,教育实践经验的丰富和深入反思,更懂学生,更懂教学,更熟练地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更受学生的喜欢和同行的赞扬。
其次,向“鸣师”迈进,这是目标和方向,旨在成为更优秀和有影响力的教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锻造“名师”的路径充满挑战,但同时也伴随着提高与成长。在这一视角下,可以让教师逐渐产生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公开讲课、讲座参与更多的教研,或著书立说。
最后,借助外界资源,为锻造“名师”助力。可让教师参加更多的校外培训,或邀请校外专家进校指导,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机会,让教师参与更多的与外界联系的教学事务等。尤其是对教师的个性化指导,需要根据其性格、基础、理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锻造有个性化特色的“名师”。
曹铭珍老师的“明师”成长路也遵循上述路径。一方面,她从“明师”出发,倾力打造工作室,成为真情真心的引路人。从招纳贤才到揭牌成立、从制订计划到具体实施、从工作研究到带动辐射,处处可见她夜以继日、废寝忘餐的身影;一次次“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一场场精心筹备的研讨、交流、论坛、分享活动,都印证着她为成员、学员的成长倾注的心血和爱。另一方面,她朝着“鸣师”迈进,甘为人梯,示范引领促成长。任教以来,她充分融入青年教师群体,在不断研磨中,形成了“传帮带”的“三互策略”,即互教互学、互听互评、互探互研。第一,做好思想的领路人——传,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第二,常规教学落到实处——帮,同备课,互听课,齐分享,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后同展示。第三,突破教育科研瓶颈,结合青年教师自身特点,促使他们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
(三)成为“鸣师”,发挥辐射作用
“鸣师”即有影响力的教师,其自己愿意发声,并自主地让自己影响更多的教师,帮助更多的教师成长,这样的“鸣师”就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要影响更多人,需要教师更优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个人魅力,有自己独特的成熟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能够洞察教育教学问题并深入分析,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更全面且深入发展。名师工作室促进了名师与成员的双成长,名师引领成员发展,成员催动名师共同进步。[4]“鸣师”在名师工作室中的影响力更大,其能够促进更多教师的成长。从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鸣师”是教育生态系统的中心,扮演领跑者的角色,其使命任务是带领名师工作室成员不断成长,引领教育的发展方向,革新教育实践。因此,“鸣师”要发挥辐射作用,对内与工作室内的教师、校内的教师互动,实现双向学习和推动;对外与区内教师、市内教师、省内教师、全国的教师互动,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成长空间,同时产生更强、更大的影响力。因此,“鸣师”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目光,能够透过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知识洞察教育教学生活,更深入地理解教师和学生的内在需要并不断引领教师和学生提升和发展。
提升名师工作室研修员影响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区域内教师成长的情况、相关部门对教师成长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等外部环境,个体因素主要包括研修员的价值取向、成长内动力、职业理想、学术能力和学术品质等。[7]同样,提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影响因素也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主要体现在个人的努力上,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学校及外部的支持上。成为“鸣师”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和学校的帮助,一方面,教师个人要提升自身素养,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育人特色,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学体系,最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论著。这就需要教师从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成为“鸣师”已不是个人的问题,更多的是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问题,是教育事业的问题,教师要多与各方面的人互动,获取更多的资源,为自身的发展加码。另一方面,学校要给“鸣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包括提供区、市、省、全国的教育资源,为“鸣师”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如参与全国的学校交流活动、更高层次的教研比赛等,让“鸣师”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传播自己的理念,影响其他人。
例如,曹铭珍老师开拓了“1+N”传帮带组合发展模式。她不断探索,从班级到学校再到县市,一步一步地开展活动,总结反思,提炼形成可操作的管理引领模式并推广到全市。她以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聆听·分享·出智慧,研究·创新·伴成长”等方式,以点带面,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德育科研、专题讲座、示范班会课、经验交流、工作论坛、发表文章等具体工作,传授班主任工作专业技能,引领学员提高师德修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不断提升全体学员的专业水准和带班能力,进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经常为教师上示范课、开专题讲座,并到全国各地开展交流活动,培养了大批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班主任、教育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她还组织汇编了《育心有道——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技巧》《主题班会设计模板》《主题班会设计》《教育案例》《读书心得》《成长足迹》等成果集,形成了教师成长的辐射效应。
总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成长之路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教师要主动求发展,学校可从具有潜力的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明师”,锻造“名师”,引领“鸣师”,在平衡的教育生态系统中促进教师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