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2-02-19刘彩文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协同

刘彩文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等教育专题规划》(2012)权威论述了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师以及辅导员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近年来两支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两支队伍如何协同育人达成育人效果的同频共振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高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状

二者分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各自为政,思政老师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属教学单位,辅导员做学生工作分属于学生处,道同但不相为谋。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意愿淡薄,两支队伍都有自己单独的考核指标,交融的项目不多,日常的培训学习也是各干各的。由于考核内容和各自管理使得两支队伍只会在意和自己有关的任务指标,而不会考虑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一致性,导致出现以下问题:

(一)部分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主渠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由于现在基本上都是大班授课,部分教师很难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爱上思政课,思政课师资紧缺,工作量大,教师不坐班,导致思政课老师和学生接触较少,不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思想状况,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因此课堂缺少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实践经验和鲜活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辅导员管理育人的效果不佳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7)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1]辅导员队伍整体偏年轻,有较好的亲和力,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但由于辅导员队伍专业背景的多样性,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深刻认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大学生开展育人工作,缺乏对世界格局和中国大势的正确把握,很难通过生动、深入、具体地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的认可。

根据有关学者调查,91%的辅导员表示没有参与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互相参与课题研究的比例低。调研中有近一半的辅导员表示“工作以来没有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仅有5%的辅导员“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主研过厅以上科研项目”的辅导员比例也仅有17.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成员中有辅导员”为成员的仅为6.8%。[2]

二、高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对策

(一)加强两支队伍的协同组织领导

从学校党委层面建立统筹两支队伍的专门机构,学校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共同组建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两支队伍管理的顶层设计,统筹全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上给予保证是协同育人迈出的第一步。

(二)建立协同育人的考核评价体系

适当地调整两支队伍的考核评价指标,例如对于思政教师能够参与到学生社会实践、红色教育、主题班会等可以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对于辅导员参与思政课题、教研、培训等活动在考核中给予加分,在评奖评优或者职称评定的时候优先考虑等,激励两支队伍协同的意愿。同时适当地做一些减法,参与协同的教师可以完成比其他教师少的工作量,或者少安排其他额外工作,让教师们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协同育人。

(三)进行思政课程体系的改革

现行的思政课基本上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考核以学生上课出勤、考试成绩为主,缺乏衡量思政课有效性的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果。实际上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采用多维评价尺度衡量教学效果,考查考试由“两课”教师负责,日常行为评价由辅导员负责,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社会实践、日常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得出,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取得合作育人的预期效果。

(四)加强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实效

思政课是我们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可以称为第一课堂,根据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两支队伍在第二课堂中的协同育人,两支队伍根据思想政理论课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策划健康向上、喜闻乐见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易于参与的党团主题教育、红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各类竞赛、志愿者活动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达到实践育人的最佳效果 。

(五)搭建协同育人沟通交流平台

1.两支队伍工作人员的相互兼任

思政课老师可以兼任班主任、社团指导老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通过和学生的接触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为思政课积累大量素材和鲜活案例。同时也要选拔优秀的辅导员担任“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让辅导员在工作中积累丰富案例填充思政课教学,通过教学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在相互兼任的过程中使得两支队伍互相了解、互相学习,思政课教师可以学习辅导员们的管理经验,辅导员可以学习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知识,两者之间相互赋能,使得高校的育人效果成倍增长。

2.提供两支队伍共同参与的培训、科研模式

两支队伍的培训主要针对各自的育人短板展开,加强思政教师日常思政教育管理的培训,使得思政教师能够指导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对辅导员则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的培训,培训可以请各自领域的专家举行讲座,也可以通过座谈会、工作坊的形式让两支队伍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在学校层面要提供和支持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科研项目,以科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3.学校要建立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网络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思政教育

通过新媒体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指引,讲好中国故事,对时事热点、社会新闻、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等用思政的理论指导同学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四个正确认识”的能力,以实际行动推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通过让大学生亲身参与讨论和教育,激发爱国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真正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