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2-02-19李丹华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预备党员学生党员支部

李丹华

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而传统意义上对学生党员培养的职责主要界定于学生党支部,人员构成以辅导员为主,这就会形成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的“独角戏”。而由于学制的限制,学生党员发挥朋辈引导的作用也很有限。笔者以自己所在的珠海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建立协同培养模式,全体动员、交叉配合,形成整体性力量,提高党员培养的质量。

一、在高职院校建立学生党员协同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党员协同培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探索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新路径,将党的建设、思想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探索建立学生党员协同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党员培养的质量

传统意义上对学生党员培养的职责主要界定于专职党务工作者和学生党支部,这就会形成学生党员培养全程的“独角戏”。通过建立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建立协同培养模式,全体动员、交叉配合,形成整体性力量,提高党员培养的质量。

(三)整合多方资源进行党员培养,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进行协同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模范党员作为一名引领者、一面旗帜,能充分地激活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员的楷模作用。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校培养时间较短

按照发展党员的工作流程来计算学生入党时间进度,高职院校的学生最快在大二才能发展成为预备党员,而高职专业大多实行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模式,大部分学生党员刚入党就离开学校,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或者工作,学校的党组织不能对这部分学生党员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后续跟踪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学生党员的培养主体比较单一

在高职院校中,负责学生党员培养的主要是学生支部,而主要的培养联系人是学生支部的党员,主要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虽然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但是在学业管理、课堂学习上的情况还是存在一定的盲区,无法形成全程化、全员化的培养。

(三)学生党员有效教育的途径缺乏

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在成为预备党员前,更多的是通过党课教育和培养考察为主。在成为预备党员后,以支部的“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为主,而这些学习方式也比较单一,大多是通过看视频、听报告、专题讲座等单向灌输的形式,使党员培养教育缺乏吸引力。而缺乏吸引力就会使教育者陷入“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难以产生愉悦的情绪进行教育的转化,教育效果不佳。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生党员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多方参与的相互协同的培养机制。构建学生党员的协同培养模式,必须引导培养主体进行协同,拓展党员培养的平台,创新党员培养方法,最后实现培养主体、培养方法、培养平台多渠道协同。

(一)整合资源,争取上级党组织支持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主体是学生党支部,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学生党支部是二级学院党总支下设的基层党组织,在创新协同培养模式中,需要争取上级党组织的支持才能有效实施。在构建培养模式前,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把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分层级进行调研和分析,为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原始的数据支撑。同时,以学生支部为主体,设计好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思路和途径,并争取党总支的支持,指导机制的建立和人员、资源的整合。

(二)建章立制,上层规划建立培养模式

为保证构建模式的顺利施行,党员培养主体一定要建章立制,探索建立学生党员协同培养的模式。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工科学院为例,经过探索研究,支部凝练出“一体两翼四联”的党员培养协同育人机制。“一体”指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一体化;“两翼”指党组织和团组织,实现“党建带团建”,促使党组织和团组织协同发展、同频共振,构建党团协同育人;“四联”:建立四级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协同党员培养。

(三)建立队伍,保障协同培养模式的施行

建立协同培养模式,提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需要建立一支协同培养党员队伍,号召全体教师、师兄师姐党员都参与到党员的教育培养中,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3]经过探索,笔者所在支部通过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建立一支协同培养党员的队伍。即:“党总支书记联系学生支部;总支委员联系学生支部书记;支部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党员;兼职党建指导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 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成为预备党员后,即面临着毕业离校,为了更好地发挥朋辈的引导作用,可以从往届毕业生党员中选聘一批兼职党建指导员,对接专业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等,建立党建指导制度,实现毕业生党员的“反哺”,发挥毕业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朋辈指导作用。

同时,制定协同培养队伍的责任清单,领学、领做,通过结对帮扶,通过辅导员思政小课堂、“师生有约”,提供师生、党员交流的平台,有效深入地了解支部、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思路觉悟、工作能力,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四)积分考核,对学生党员实现过程管理

立足党性修养和教育、培养、管理,重视对学生党员的过程引导,建立系统和动态的入党考察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党员培养积分认定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内容和方法、教育培养的方法和过程途径进行了细化,实施积分考核管理;针对校外实习期间无法正常回校参加组织生活的预备党员,对其在校外参加的组织生活、学习方式、学习任务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认可并确认其学习时数,实施党员培养的全过程、可持续性教育。

(五)打造平台,开展多元化的党员教育活动

为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在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下,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员教育模式。经过探索,结合当今高职学生的兴趣点,笔者所在的党支部,对比了各种新媒体平台,通过易班优课、微信、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分享学习资料,做好党员的教育。同时,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我们遵循“师生互动”的原则,在学生骨干中选聘宣讲员,师生共同拟定故事大纲;通过“思政小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珠海红色资源的优势,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用“中国故事”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多元化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党员教育。

现在的高职院校普遍实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有很多的机会到企业去参观学习、跟岗实习等。笔者所在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也致力于建设“校政行(企)”三方共建平台,组织学生到企业、行业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实现校政行(企)协同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党员培养的全员化和全过程化。

综上所述,学生党员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破解了学生党建更多地依靠学生支部单一培养的难题,建立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培养机制,实现对学生党员的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员教育模式,打造“党建+网络”的党员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预备党员学生党员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村、社区党委能审批预备党员吗?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党章关于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