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基础

2022-02-19刘泽敏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刘泽敏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吸收与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新时代的青年观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与借鉴马列主义青年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与青年成长新要求,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青年观。

一、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渊源

(一)对马列主义青年观的吸收与借鉴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新时代青年观的根本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革命性与阶级性[1]。他们十分重视与关注青年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强调青年作为一个特殊团体在社会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出发,强调青年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体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并对青年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推测和大胆指引。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可以说是“工人阶级后代的发展观和未来观”[2]。

(二)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十分喜欢阅读各类书籍,尤其是中国古籍。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与观点,并常常借鉴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阐释自己的青年观,进而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独特话语体系的青年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的“修德”与“树人”,他通过引用南北朝刘昼《刘子·崇学》中的“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引导广大青年加强道德修养,树立高尚品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借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倡导广大青年树立实干精神。引用《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3],提倡青年要笃行,既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切莫空想。并且他高度重视青年的学习,借用汉代王充《论衡·实知》中的“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劝诫当代青年要努力学习,勤学苦练,不断增强自身本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三)对中国共产党人青年观的坚持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在社会变革与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领导青年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工作。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结合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所形成的青年观,是新时代青年观形成和发展的直接思想来源。毛泽东青年观把马列主义青年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他认为青年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强调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邓小平随后再吸收、借鉴马列主义青年观和毛泽东青年观,并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形成了严密、科学的邓小平青年观。他认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4]。胡锦涛同志的青年观,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广大青年要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同时注重培养青年的创新精神,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

二、新时代青年观的现实基础

(一)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发展对青年的新要求

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这些新变化对青年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5]。在国际层面上,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越发错综复杂,面对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当今世界仍不安定,局部冲突与战争不断,西方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裂企图不断。在国内层面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了当代青年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习近平青年观从我国当前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出发,为当代青年正确分析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指明了方向。

(二)青年成长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期青年在成长、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致力于解决各种情况与问题,这是新时代青年观形成的内在要求。

“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仅要看它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的发展,而且也要看它精神文明的发展,或者说人本身的发展。”[6]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意识具有前瞻性、反复性、矛盾性等特性。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强调,要从全面和整体上看待、把握青年,既要看到青年的优点,又要看到他们的弱点;既要对青年的成长保持关心和关怀,又要严格要求他们。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受国际形势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缺失,政治观念和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缺乏崇高的理想与信念等现象。

(三)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是从“零”开始的,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总书记却要从“负数”开始做起。作为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插队岁月中,过“五关”,经历层层磨炼,从一个16岁青葱少年,成长为精通样样农活、业绩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7]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七年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时,最大的两点收获就是:一是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实际、什么是群众;二是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尤其是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胜者强,自强者胜”。他鼓励当代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同时希望青年能够吃大苦、耐大劳,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正是青年时期的知青经历和丰富的基层工作阅历,为以后新时代青年观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新时代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成才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事关国家的未来和祖国的希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五代领导集体提出高校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培养“理论先进、意识先导、行动先行”的“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8]新时代的青年地位观和价值观彰显了青年地位和作用,表明了青年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青年成才观和责任观则凸显了他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和期盼,青年教育观则是强调唯有不断加强青年教育才能真正发挥青年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五位一体”的青年思想构成了新时代青年观的核心要义。把习近平关于青年地位观、价值观、成才观、责任观以及教育观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上讲,新时代的青年观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并且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观;从现实层面讲,新时代的青年观给当代青年成长奠定了思想基础,并为其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促进了“中国梦”的实现。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