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策略
——基于重庆新闻学院的实践探索

2022-02-19赖黎捷颜春龙

视听 2022年6期
关键词:案例库研究生案例

赖黎捷 颜春龙

当前,新闻传播类案例库建设正从单一学科案例库向跨学科案例库发展,注重教学与行业发展接轨,但总体上仍较为薄弱,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撑,特别是缺乏高校与业界之间开放共享、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本文系统梳理案例库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庆新闻学院实践,对案例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从研发到评价,协同创新缺乏有力支撑

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案例库建设以“政产学研用”多方共赢为目标,力求实现政府、行业、高校关于决策咨询、行业转型、案例教学的多主体需求对接。当下,我国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案例库基本停留在案例展示、各自为政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一)案例来源匮乏,实践性不足

新闻传播案例教学通常有改编类和采编类两种类型。与改编类案例相比,采编类案例实践性强,更适合案例教学。但由于案例内容涉及企业革新技术,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对此作过多透露,教师只能依靠改编类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实践,实践效果大打折扣①。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案例教学中,案例来源单一、采编类案例匮乏,因此普遍存在案例实践性不足、更新滞后等问题。一方面,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作品往往是多元协同所得,从策划到实施,个中精髓需要深入挖掘、采访、还原。但高校任课教师缺乏到媒体深入调研的时间和精力,所用案例大多为单方面的材料整理、思考所得,理性思辨色彩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媒体从业者面临新闻产品时效性和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无暇对典型案例进行系统整理、提炼。学校与媒体处于各成体系的管理机制中,任课教师与媒体从业人员尚未在案例教学从研发到运用的相关环节中形成实质性合作关系。

(二)合作关系不均衡,媒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积极组织有关授课教师在准确把握案例教学实质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致力于案例编写,同时吸收行业、企业骨干以及研究生等共同参与②。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全媒型、复合型、专家型人才,对案例教学的要求较高,案例库的建设难度较大,难以凭一家之力完成。对此,应有统一的规划,培养一批以教师为主、以教辅人员为辅的案例研发、推广队伍,立足于传播实践,立足于本学科的性质,制定统一的案例编写规范和标准③。尽管各地成立了联合培养基地,但因为高校和媒体的工作机制、工作节奏等差异较大,所以存在合作关系不均衡、媒体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三)合作关系不紧密,资源共享薄弱

案例库建设需要合作双方发挥主体作用,全程紧密对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各方需有强烈的欲望和持续的动力,方可达到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目前已经建成的新闻传播案例库大多是独立建设,高校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反馈和动态更新还较为匮乏,尚未实现双方资源的充分利用。部分高校虽然已与媒体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但主要是在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上联动,业界导师在深入课堂、深入日常教学研讨等环节参与性不高。

(四)保障措施乏力,协同研发动力不足

在政产学研用背景下,政府、高校、企业构成了多元合作主体。其中,政府是高校和企业协同创新的激励主体,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法律法规的颁布者,同时还担负着管理监督的职能,向企业和高校提供信息,并对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沟通和协调等。政府能否给予有效的支持,将对协同创新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④。尽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已经获得了政府在项目立项、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在行业与高校两个不同领域中予以更为细化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上还较为欠缺。

目前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其成果主要用于实践教学,高校需求较为突出,且需要在案例素材搜集、整理、理论提炼等工作中付出大量精力,但校内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将其单独纳入;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媒体处于新技术应用前沿,在案例源提供和核心技能复盘等关键环节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新闻内容生产和竞争压力巨大,案例库建设需要专门抽出精力投入,媒体的积极性不高,相关保障措施也较为匮乏,协同研发动力不足。

二、对策:环环相扣,系统构建案例库建设长效机制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⑤。这是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和高标准,也是对传媒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2018年,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促进新闻单位的重大实际问题研究、新闻实践案例库建设、编辑记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⑥。实践能力培养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尤其重要,因此相关案例库建设亟待强化。针对当前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案例来源、合作关系、研发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从平台搭建、组织架构、资源整合、模式改革、健全机制等方面系统设计,构建长效机制,寻求突破。

(一)校地合作:资源互补的重要基础

校地合作、校媒合作、校企合作等正在成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教育产学结合的重要途径。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新闻学院,高校与媒体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案例库来源匮乏、实践性不足、更新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以重庆新闻学院为例,重庆师范大学与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于2014年共建学院,双方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申报、培养方案制定、业界导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全程合作。学院实行院务委员会统一领导、执行委员会决定重大事项、院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市委宣传部、学校分管领导作为院务委员会核心成员,统筹双方优势资源,在其统一调度下,校方可以邀请媒体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全程参与到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来,包括案例的遴选、编写与使用。学院则遴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媒体进行采访、交流,进行策划、采访、编辑、发布等核心环节的实战还原和问题诊断,并将研究所得进行理论概括和教学应用。合作平台的搭建,双方合作关系的落地,是案例资源和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基础。

(二)专门部门:有效对接的组织架构

案例库建设需要调配合作主体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传媒行业受新闻传播产品时效性和新媒体技术升级迭代影响,其案例具有易碎性,需要及时更新。案例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对稳定的合作团队和专门的工作人员,因此,设立专门部门成为案例库建设的必要环节。以重庆新闻学院为例,在院务委员会领导下,学院设立部校共建办公室,负责对接市委宣传部相关科室。市委宣传部、合作单位也安排专人与学校对接。为了有效推进与重庆日报网、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华龙网共建的研究生联合基地建设,院务委员会在教学科研办公室中设立了基地办公室,设立专岗负责落实各项合作内容,协调业界导师与院内导师之间的合作,跟踪考核、评价合作项目。

(三)联合培训:双元制协同的互惠基石

在案例库建设进程中,校媒之间的合作关系实质上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媒体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闻内容生产的高压下,缺乏合作内在动力。双方合作要建立良好的内生动力机制,首先要使合作双方真正从中受益。“双元制”模式与双方的诉求相契合。双方联合研发案例,对高校而言,以业务技能共享为基础,将之应用于教学、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技能,直面新闻单位的实际问题,产出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对媒体而言,以知识资源共享为基础,将之应用于业务骨干培训,可以强化采编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在设立专门部门和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打造双元制研发团队,建立联合培训机制,是双方实现互利互惠的有效路径。重庆新闻学院与重庆日报网以双方共建联合培养基地为依托,首批合作项目即以案例整理与作品研发为抓手,遴选了《像我们一样年轻》《聚焦第8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60名医护工作者》《重庆区县“一把手”这周在忙啥》《重庆探秘》等获奖作品和栏目作为研发对象。

(四)模式改革:“课堂、实践、媒体”三位一体

在我国,融合媒介后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⑦。案例库的价值在于通过剖析案例背后的核心技能实操经验,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精髓,从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培养其创新创意思维。传统的案例教学局限于课堂讲解,而新的教学模式是双元制,可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师同堂授课,理论总结与实践训练同步推进,做与学相互融入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专业知识,而且要讲解职业技能,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重庆新闻学院已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培养中推行“课堂、实践、媒体”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一是在“课堂”环节实行双师制。一方面,组织教师进媒体,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发展态势,使课堂理论讲授切合实际;另一方面,邀请媒体骨干进课堂,为学生讲解实战案例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领悟核心技能基本原理。二是在“实践”环节实行工作坊制、项目制。以媒体骨干为主导,围绕核心技能下达真实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教师协同进行教学管理与任务考核。三是在“媒体”环节实行定岗制。将学生置于工作岗位,媒体导师负责安排真实任务,指导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专业教师协同指导,帮助学生感知真实的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2021年,重庆新闻学院与重庆日报网在共建的联合培养基地首批合作项目中各遴选11位专业导师、11位业界导师协同指导合作项目。首批进入基地实习的20名2020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分布在融媒体编辑部各个岗位,由编辑部实习指导老师和院内专业教师协同指导其毕业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循序渐进,真正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

(五)利益共容:深度融合的权责分配

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高校和媒体双方往往流于宏观框架,缺乏明晰的责、权、利要约。要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明确企业和学校的责、权、利;同时建立利益保障机制,保证合作双方互惠双赢⑧。利益共容机制是建立在权利平等和信息对等基础上的深度合作,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际上是政府、学生、学校和企业各方实现多赢⑨。高校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追求社会效益。媒体需要生产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追求经济利益。构建利益共容机制是不同利益主体围绕其核心利益进行协商与权衡后达成的要约,应对双方行为的目标、责任、权利等进行明晰,以确保合作有效达成。

重庆新闻学院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制定了若干配套奖励政策,如可以在媒体刊发双方指导研发的创作项目成果,在部门可以纳入相应业绩考核,在学院可以纳入教学工作量及相应层级的新闻出版类作品创作成果认定。但整体上讲,双方合作完成的研究性成果等由于尚未纳入教育部等纵向管理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而难以得到激励。更多的合作内容需要合作双方所处的主管部门在不同行业、领域内在顶层设计上予以配套政策、制度支持。

三、结语

案例库建设是高校与媒体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提升专业研究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打通实现政府、高校、媒体、学生多方共赢的利益链,从案例遴选、研发、教学应用、行业培训到创意产品的协同创新生产,实现高校与媒体需求之间的深度对接,进而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和“链条化”发展。案例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系统融通的顶层设计,亟须进行更多、更深入、更系统的探索和优化。

注释:

①郑玲.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以车辆工程专业案例库建设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9(06):132-138.

②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EB/OL].教育部,2015-05-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505/t20150511_189480.html.

③叶红梅.案例教学在新闻传播学科中的适用度及使用分析[J].视听,2019(10):216-217.

④胡智惠,纪利娟,支凤生.建立长效协同创新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115-116.

⑤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 编.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7-8.

⑥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教育部,2018-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9 3.html.

⑦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01):21-24.

⑧徐建平.建立基于双赢互利原则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46-47.

⑨曹海莹,赵大海,王鼎,武崇福,王立伟.专利库和案例库:基于利益共容机制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5):78-82.

猜你喜欢

案例库研究生案例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