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作家审美素养特征浅议

2022-02-19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1孙雯煕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成人作家

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2021 级 孙雯煕

别林斯基曾经说道:“儿童作家应当是生就的,而不应当是造就的。这是一种天赋。这里不仅仅要求有才能,而且还要求有某种天才……不错,培养一个儿童作家需要很多条件:需要有一颗天惠的、博爱的、温和的、安详的和孩提般天真无邪的心灵;需要有高深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和洞察事物的敏锐目光;不但有生动的想象力,而且还要有生动活泼的、富于诗意的、能够以活生生的、光彩夺目的形象来表现一切事物的幻想能力。不言而喻,热爱儿童,深刻了解各种年龄儿童的需要、特点和差异,也是一些极为重要的条件。”的确,就一般意义上来说,儿童文学的作者与成人文学的作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要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者同样需要作为一般作家所具备的艺术感受力、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与艺术规律,且有着较为出色的艺术表现与创造的能力。但是,作为儿童文学的创作者,不仅应当具有这些能力,而且需要具备特殊的艺术素养与文学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

一、 儿童和成人审美意识的协调能力

儿童文学虽是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儿童读者的接受心理与欣赏水平也在极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儿童文学的创作,但是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却是成人。当然,儿童也可以是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但儿童创作能力的幼稚与欠成熟让其无法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正因为如此,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就要求应当对自我进行有意识的调整,必须在进行创作时积极考虑儿童读者特定年龄阶段的阅读需求、心理特征和接受水平。可以说,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接受者——儿童对于整个文学创作过程的制约是大大超过成人文学的。如果成人创作主体一味地从其成人的意识心理与审美情感出发去创作儿童文学,势必让儿童文学在其具体表现上失去儿童文学所应当具有的审美特征与艺术品性。但是,一味地排除成人认知心理和审美意识,那么儿童文学创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无法真正完成。因为儿童的审美意识与艺术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无法真正把握艺术创作应当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显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首先就面临着成人审美意识和儿童审美意识的矛盾与冲突的处理。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指出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儿童文学作者的心理普遍地存在着两种审美意识,一种是作为成人的成人审美意识,一种是作为“儿童”的儿童的审美意识。前者可以说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文学创作者所必不能少的一种审美意识,它能够让作者按照艺术规律进行主题设置、形象设计、情节安排、语言传达等,是一个文学作品得以产生,能够成为被人们所认可与接受的文学作品的真正的能力所在。但是,整个儿童文学作品在其具体表现与其审美品性上并不是以成人审美意识为旨归,而是以儿童审美意识为目的,是将儿童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作为整个文学创作作品的主体。于是,在具体的创作中,两者都不能少,但是在两者的关系上则是以成人审美意识作为文学创作的主导,而将儿童的审美意识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简单来说,就是整个创作过程是在成人的审美意识指导与规约下进行,但是整个创作过程中需要创作主体从自我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将儿童的审美心理予以积极调动,成为审美主体,让它成为构成文学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根本因素。无论是作品主题内涵,还是其艺术表现处处都能表现出葱茏的童心与童趣。以具体创作来说,孙幼军创作《小狗的房子》时,题材的处理、主题的设置、情节的安排、语言的组织等都是由成人的审美意识来主导与支配,但是在整个作品艺术特性的形成、审美情趣的营造、语言的选择与运用等各个方面都是以儿童审美意识为主体的,在成人审美意识的主导下这个作品才得以完成,在儿童审美意识主体地位的支配下,这个作品在具化后才能真正成为儿童文学作品。

总之,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两者缺一不可,但又不能互相冲突,成人审美意识深化与引导儿童审美意识进入艺术与审美的轨道,同时又保护与激活儿童审美意识。儿童审美意识始终是儿童文学创作的主体,它让文学创作能够创作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来。

二、 葆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与人格品性

上述成人审美意识和儿童审美意识的分析是一种理性的思辩,在实际的创作中这两种审美意识是很难具体的辨析,儿童审美意识也往往更为引人注意。而在实际生活中,那些热心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主体在精神气质上也往往更有一种生就的童性与童心。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一方面他们儿童般独特的精神气质使其能够将自我认识与情感的表达适合于儿童的认知心理和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他们来自个体生命的创作本能,又能够使其与功利化、理性化的现实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一种如儿童游戏般非功利的境遇中获得为儿童创作的审美愉悦与自由。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葆有着单纯明朗、富于联想与想象的儿童气质,儿童文学的创作也就成了他们自我这种生命的外化与表现。周锐在《童话创作漫谈》中就说:“我写童话的动机不是要去哄孩子、教训孩子,而是试图用童话的形式述说我对这一世界的一些感受。就跟一般人一样,心理有话总想找个人说说。能用这个办法,让更多的人听我说,我会说得更起劲些。”郑渊洁在《童话属于孩子们》中也表达了相类似的感受。他说;“一起了要写童话的念头,我就觉得很兴奋,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创作欲望,好象就要见到一个久别的亲人似的……大概是童话又把我带回童年去了,引起我许多美好的联想。”可以说,这些儿童文学作家在他们内在的审美意识中有着一种接近儿童的内在心理与情感,这种情感与心理驱使着他们去激活灵魂深处的儿童情怀,让他们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去保佑自己心目中的童年梦想与理想中生活与世界。

事实上,许多伟大的作家和诗人为儿童奉献出许许多多的儿童文学精品,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童年生活与梦想留下痕迹,而且是其生命中自我精神心理结构平衡发展的一种需要。在生命的过程中,人的人格精神是一种逐渐变化且不断成熟的过程。在生命的人格结构中,童年、成年与老年的人格结构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整体,童年人格是任何一个可爱的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正因如此,当这些儿童文学作家在表现自己童心与童性的文学创作中,也为许许多多的成人带来了共同的精神需求。如《安徒生童话》《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敏豪生奇遇记》不仅为孩子们所喜爱,同时也是成人们所钟情的作品。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与儿童亲和的精神气质是任何其他人为因素所无法掩盖的,而这种精神气质与性情也正是他们能够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创造出儿童文学作品的源头活水。张天翼和罗大里的创作尽管由于鲜明社会功利意识和强烈的社会使命感而带有时代和民族的烙印,但他们天性中的“童心”和“童性”依然让他们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三、 具备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

人们一般将儿童文学的创作动机分为两种类型:自觉型和自发型。自觉型的儿童文学作家怀着对儿童明确的爱心与责任感去进行创作,旨在培养儿童的完美人格和帮助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自发型儿童文学创作在开始并未将儿童预设为作品的接受对象,却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而让自己的作品为广大儿童所接受与喜爱。无论哪一种儿童文学创作都需要他们有一种独特的生活感受能力。这不仅仅要求他们在积累与认识生活时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主体,观照他们的生活状况、理解他们的心理与情感,还需要我们从内心唤起一种亲切与温馨的情感去感受和呵护它。

除了独特的感受力外,儿童文学作家还具有区别于成人文学作家独特的生活经验,这种生活经验不仅仅是对儿童生活的反顾,而且是从作家心灵和情感深处对儿童生活的亲近与靠拢。儿童文学作家进行创作时生活的源泉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儿童生活的回忆,一是对儿童生活的深入观察。可以说,儿童生活对于作家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家来说无疑是一笔丰厚的资产,他们能够让自己的童年经验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浮现出来,让其超越时光的尘封而永远都拥有其率真淳朴、自然纯洁的色彩。有的作品即使不是直接从作家自我的童年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创作,但是作家在童年时期的生活经验与审美心态依然是他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从而也能在作品中与儿童读者的心灵进行对话。班马在《探索儿童文学的美学新边疆》中说,“对于我这十年正式投入儿童文学来说,也主要就是为了一种适应自己心性的生活方式。”而这种“适应自己的心性的生活方式”无疑是源自童年生活给自己深刻的影响。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家在创作时都是从自我的童年经验出发进行创作,那就需要我们对儿童生活予以特别的关心,并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获得特别的会心,真正让自己对儿童生活的观察所得到的内容进入自己的心灵世界最终成为作品的题材来源。

当然,无论是自觉型还是自发型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类型区别,还是童年回忆与深入儿童生活途径的划分,都是相对而言的。事实是,“自觉”和“自发”的动机往往在一个作家身上共同发挥作用,综合构成一种独特的心理驱动力,引发和推动儿童文学的创作活动。尤其是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在获取儿童文学素材时往往能够将自我童年生活经验与对儿童生活的观察形成一种相互激活与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两者相辅相成让儿童文学作家能够拥有儿童文学创作不竭的源头活水。可以这样说,纯粹如儿童那样纯真自然、幼稚单纯的成人儿童文学作家是没有的,但儿童文学作家只有将对童心童性表达的那种渴望和对儿童的情感与精神关怀融为一体,让自我的表现与世界的摹写刻画都建立在理解、关爱儿童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创作出为儿童所喜好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成人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成人不自在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Un rite de passage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