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浸润式”教学应用探索

2022-02-19

关键词:道德法治核心

陆 瑾

新时期,教育领域不断发生变革,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复合型的未来人才。本文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浸润式”教学的意义,探索初中道德和法治“浸润式”教学模式,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浸润式”教学的意义

(一)凸显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教书育人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学科知识获取的正确价值观,是培养政治认同及法治意识的关键。“浸润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体验及情境为媒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满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运用“浸润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的认知教育,达到理论与实践教育相适应的要求,结合全体学生认知状况和心理特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使学生拥有单独思考的能力和辩证思维,成为具备责任和担当的良好公民。

(二)体现学科教学育人价值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引导学生建立核心素养,并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和长期成长,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辩证地思考问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达到要求,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合理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利用议题引进的方法,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形成开放与民主的氛围。“浸润式”教学重视理论目标知识,同时重视图文和声像等有关的教育方式,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情感价值。“浸润式”教学需要教师实现讲课内容和讲课形式的双重浸润,借助教学案例和相关课件等,将课程内容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探究,积极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在情境中获得相关的情感体验。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浸润式”教学策略

在“浸润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获取文化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升华学生情感,形成良好的品德,实现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浸润式”教学有利于达到学生的情感融合,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关注浸润教育,挖掘教材资源

教学并非单纯的学习过程,应在教学过程中塑造人性,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丰富的情感等。对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浸润教育,挖掘教材资源,在课程上积极与学生交互情感。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课本,增强与学生的情感对话,增进彼此的情感。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的目的。

新部编版教材内容丰富,设置了如“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环节,教师要用足、用好教材资源,为“浸润式”教学服务。比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一课时,教师无须额外寻找教学素材,可以直接使用教材中的“运用你的经验”进行导入,针对“奶奶”和“爸爸”对网络所持的不同态度,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为后续“合理利用”提前铺垫;接下来借助“探究与分享”和“相关链接”两部分内容,让学生回忆自身的网络生活经历,谈谈是否有烦恼或是否造成了不良影响,教师也可以聊聊自己的网络生活经历,通过对照,引导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材,挖掘教材资源中利于开展“浸润式”教学的元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通过“浸润式”教学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二)利用教育技术,丰富情感体验

多媒体技术具有影像、动画、声音等传导功能,能将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具体,将间接性内容转变为直接性内容,将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使教学过程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声音和动态的画面,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知识,通过情感改进教育,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情感陶冶相融合,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感,在思想上启发学生,使学生成为有道德品质及文化品质的综合性人才。

比如,教学“爱在家人间”一课时,教师先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古诗《游子吟》进行导入,让学生在吟诵中初步感悟亲情,紧接着通过回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点滴生活,感受父母为子女的付出,进一步体味亲情,然后播放电视剧《小别离》中的两个视频片段,借助视频内容让学生意识到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难免会发生爱的碰撞,进而将课堂引入最后一个环节:要想化解亲子冲突,需要双方主动呵护、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让爱常驻家人之间。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通过情感浸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多样化,推动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终达到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生动环境

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设置教学情境,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达到该目标,教师可从不同的方面着手,比如注重角色模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符合学生实践的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丰富的知识。

比如,学习“参与民主生活”一课时,教师创设电瓶车能否进楼层的生活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居民及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即兴表演。大家先探讨电瓶车到底能不能进楼层?为什么不能进?不能进的依据是什么?在开展新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复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在明确电瓶车不能进楼层的基础上,抛出仍有个别居民不配合,将电瓶车停进楼层,其他居民可能会怎么做、哪种做法更可取、物业管理人员如果置之不理又该怎么办等问题,进而让学生意识到每个公民都应具有民主意识,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民主生活。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人们生活中的场景,能够帮助学生融入生活,认识到具有民主意识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负责角色扮演,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基于相关情境的探讨,实现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将情感代入课程中,导致学生只能单纯地获得理论知识,无法将理论知识融入自身的生活中。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模式,通过“浸润式”教学形式,引导初中生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