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载体建设模式研究

2022-02-19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开区连云港

夏 婷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2)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通过大中小企业共创共享、良性共生、多元发展的方式达到产业组织形态的协调、匹配,是通过产业组织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的变革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1]。

2020年,江苏省启动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培育工作,截至目前,江苏省共获批15家。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21年获批江苏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以来,以“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新医药产业生态”为目标,积极促进大中小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资金融通、品牌嫁接等方面深度融合,构建“龙头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有力推动了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

1 连云港经开区特色载体建设总体情况

连云港经开区特色载体围绕构建“3+X”新医药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了涵盖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小微企业创新基地、孵化器、众创空间的特色载体体系。 通过实施“市场+行政”双轮驱动的运营体制,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新型抗肿瘤药物、新型肝病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消毒灭菌设备六大特色产业集群,载体建设期间涌现出行业龙头企业27家,合作龙头企业5家,带动或孵化中小企业57家,有力提升了区域内医药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2 连云港经开区特色载体建设运营模式研究

2.1 依托专业载体建设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模式

2.1.1 深度谋划产业布局,明确药港产业定位

紧跟全球医药产业发展趋势,立足连云港医药产业发展基础,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 重点发展生物药、高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药服务产业6 大类15个细分领域。

2.1.2 围绕短板建链补链,强化专业载体建设

加快中华药港核心区载体建设,构建从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到中试加速,再到标准化生产使用要求的全流程载体,招引各类从研发到生产的各环节生物医药项目,承载大量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孵化与发展。

2.2 依托龙头企业引领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模式

2.2.1 发挥骨干企业“头雁”作用,做大做强头部企业

充分发挥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药业等龙头骨干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通过上市融资、兼并收购等手段,提升企业的产业链垂直整合力。 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药业等药企分别位列2020年度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第4,15,32名;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力10 强榜单的第1,2,5名。 德源药业、诺泰生物、苏云医疗、暨明医药、宇田生物等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成长潜力大。

2.2.2 强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载体内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或省重点研发计划,加快抗肿瘤及心血管类原料药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3]。 依托医药高端制剂与绿色制药创新联盟成立专家技术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联合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 目前,已完成了19 种创新药及7 种改良型高端制剂的开发和项目转移工作。

2.3 依托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集聚度模式

2.3.1 搭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产业创新资源

推进中华药港核心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招引研发、孵化、检验检测、基因检测等项目,搭建服务药物分析检测、安全评价、中试孵化、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生产制造、商业化等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加快“一院五中心”建设。 加快创建建设药品和医疗器械保税仓储中心,实现平台服务的市场化、标准化、国际化,汇聚国内外各方医药资源和信息[4]。

2.3.2 强化对中小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扫除障碍

依托江苏原创药物研发有限公司建设质量控制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技术平台,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和大型设备租赁服务。 搭建中试研究技术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药物工业化设计提供依据,降低产品工业化风险,帮助中小微企业尽快完成中试工艺的研究,促进创新药物上市。

2.4 通过提升政策扶持力度营造产业创新生态模式

2.4.1 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缓解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出台中华药港高质量发展“15 条”政策,从产业、税收、创新、人才等方面,对新医药产业进行全周期重点扶持。 设立50 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10 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基金,为项目提供了金融支撑。 组建以医药人才为主的园区工作团队,为企业提供研发到上市的一站式专业服务,保持园区服务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实现“空间协同+资源共享+要素集聚”。

2.4.2“公司+联盟”协同创新模式,全面整合产业创新资源

依托江苏原料药有限公司运营两大省级创新中心,发起成立医药高端制剂与绿色制药创新联盟,创新中心按照“公司+联盟”的方式组建,现有成员单位32家,拥有国家级实验室或技术中心的单位12家。承担起打通医药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任务,形成了一个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创新的载体。

2.5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主导产业模式

2.5.1 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培育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载体内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的研发资源和人才培养资源,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包括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建人才培育基地、联合培养高端人才等。 江苏原创药物有限公司联合江苏海洋大学承担2021年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异环磷酰胺质量标准提高”项目,2020年12月江苏海洋大学共建的研究生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 2022年3月,与江苏海洋大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制药工程专业)。

2.5.2 完善中华药港生活配套,积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制定出台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公寓、教育培训、商务酒店、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推进中华药港教育培训、生活配套区建设,以完备的生活配套,吸引、留住人才和项目,加快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截至目前,24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加速器等公共配套,10万平方米的国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已投用;27万平方米的高端化学制剂产业园具备入驻条件;23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商务酒店等正在加快建设。

3 连云港经开区特色载体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环境压力大

国内医药产业正处在从仿制向创新转型的“关口”,绝大部分国内企业仍以仿制药为主,集采的快速扩围,短期对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一方面,集采中标品种价格大幅下降,企业销售和利润均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带量采购拿出50%~80%的市场份额作为集采筹码,企业产品一旦在集采中落选,则意味着失去绝大部分市场[5]。

3.2 高层次人才匮乏

连云港经开区特色载体内医药产业发展主要依靠现有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发展梯次有待优化。 中小医药企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激增,区域位置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特别是中高层次研发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3.3 企业关联度有待提高

载体内大部分医药企业主要是以独立发展、独立研发的单一企业运作模式为主,配套联系较少,企业间缺乏协作配合,不能实现完全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各企业无法通过专业化分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无法有效体现主导企业或大型骨干企业对其他企业的带动性。

4 连云港经开区特色载体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区内企业与龙头企业合作

在现有龙头企业和特色载体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龙头企业的招引工作,鼓励龙头企业自主建设双创载体,自主发展产业链,从“找企业”向“找产业”转变,鼓励区内现有企业载体积极主动与龙头企业寻求合作,为载体内中小企业提供更为顺畅的融通机制和质量更高的创新创业服务。

4.2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融通型特色载体为依托,推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6],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培育,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企业进行技改投资和加大产品研发,充分挖掘医药企业的增长潜能,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3 围绕产业链条融合发展

坚持“建链、强链、补链、扩链”并举,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核心,持续加大招引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在优化整合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面向国内外,以科研、中试、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各类服务平台为中心,打造开放式中华药港,吸引医药上下游产业各类项目、人才入驻药港。

5 结语

综上所述,连云港经开区特色载体建设围绕“3+X”的产业发展需求展开,以打造新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平台载体为核心,加快推动载体内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快速成长,区域内产业发展质态得到显著提升。 未来,连云港经开区应不断强化企业间的配套合作,积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构筑创新生态,推动特色载体建设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开区连云港
经开区各级工会组织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于康震要求努力推动中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
浅谈羌医药产业发展思考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