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2022-02-19东莞市中堂实验中学

师道(教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理学交流班级

文东莞市中堂实验中学 方 强

一、积极心理学的解释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让人们走向幸福。这是20 世纪末美国的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所提出的观点。

作为初中班级管理的老师,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或是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状况,还要关切学生的心理发展。此时,积极心理学可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初中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这是每个班主任都应该认识到的一点。若我们能对学生的学习多一些积极引导,就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养成学习习惯。此外,学生渴望得到尊重。每个人都需要自尊和荣誉感,只有让学生受到尊重和称赞,并从心里获得自我满足,他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支持老师尊重老师,培养出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用积极的视角关注学生

在某种程度上讲,用积极的视角关注学生是激励教育的最直接方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初中班主任应以学生的自尊为出发点,制定班级管理奖惩制度,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详细来讲,就需要初中班主任对班里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结合具体的教育条件,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优化使用“鼓励,肯定,信任”的方法,积极指导班上的每个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参加课程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指导他们进行教育互补,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综合地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注意积极营造班级氛围的优化和运用。设法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各种困难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须全面、准确掌握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的内涵、特点、优势等,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在关心激励学生之余,尽可能多地对班上每个学生创造积极的影响,为全面管理和教育的有序发展提供保证。此外,在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的应用中,班主任应从现实出发,借助问卷调查和日常对话等,深入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每天与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积极的能量,促进健康心态的发展。班主任应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情况,开展各种校外活动,在实践中优化课程理论知识运用,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将德育的要点巧妙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于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他们培养更高的素质。

(三)增进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

一个班级首先要拥有“团魂”,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团体。积极心理学需要学生拥有一种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成员间的交流合作,加强沟通,增进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

初中学生社交有限,尽管同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但主要是在课堂上听课,对课堂外的认识却很少。组织不同的班会活动可以为学生间创造交流的机会。这样能让学生更具备班级意识,由同学情发展出热爱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心态调整,引导健康心理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中是比较普遍适用和优秀的教育手段,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在教育的路上,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老师们的初衷,只有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初中班级管理当中,才是教育事业进步的表现。

猜你喜欢

心理学交流班级
如此交流,太暖!
班级“四小怪”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班级英雄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