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
2022-02-19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韩凤伟
文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韩凤伟
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职业院校有多种不同教育模式,我们有必要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其特点、特色和不足,发挥优点、突出特色、克服不足,使高职教育模式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推进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从教育的形式上来看,高职教育可分为学校教育、企业培训和鉴定培训等模式,当然,也包括了校企合作等模式,本文的研究也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职业院校模式的比较
(一)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的优点
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如知识理论系统化、教育教学常规化、教材资源专业化、技术的应知应会化、管理控制的制度化等。这些优点是与企业教育和培训教育的比较而言的,这些优点可能是暂时的,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和转化的。
(二)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的不足
职业教育的模式有一些优点,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职业院校间互通交流不够、职业院校实习实训不足、职业院校与企业距离仍很远、重技轻德的形势严峻等。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上。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不足,表面看是职业院校内部的,却与职业教育的全局息息相关,有的与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联。
二、企业培训模式的比较
(一)企业培训模式的优点
企业的教育培训与学校教育比起来目的性更强,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直接,功利性也更清楚。企业培训模式有自身的优点,如培训的直接性、培训的实用性、培训的个别性、培训的市场性、培训的服务化等。作为企业,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程度也决定了企业用工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企业培训的模式。
(二)企业培训模式的不足
企业培训是为满足企业经济市场的需要,其培训模式是为自己服务的,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狭隘性。应当在健康发展中注意。例如,一些企业的教育培训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近亲性、技能的单一性和技术技能发展的“近视”性等。企业培训还有自给自足的特点,这影响了企业对外的“通联”,以及对外的开放程度。
三、技术技能鉴定培训模式的比较
在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的发展中,鉴定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实践得出的真知灼见。鉴定培训的模式是就业必须经过的培训模式,职业院校和学生都十分看好这种培训模式,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
(一)鉴定培训模式的优点
第一,鉴定培训是一种安全的模式。对上岗前的技能人才进行培训,达到一定水平后获得证书才可以上岗,这便使技术、技能安全有了保障。同时安全包括技术技能人才的人身安全、机器等财产安全以及产品配件的“安全”。
第二,培训鉴定是较为公平的模式。公平指上岗和换岗必备的条件,是公平的。没有通过鉴定得到的资格证书,便不准上岗,对谁都一样,认证不认人,这是较为公平的。
第三,培训鉴定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模式。培训鉴定不仅鉴定技术,而且还鉴定学生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及其他素质。
第四,培训鉴定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模式。导向主要是职业导向。企业需求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就应该予以鉴定。这种鉴定的导向是间接的,有时也是滞后的。
(二)鉴定培训的不足
第一,形成了某种权力形式。由于国家要求先培训后上岗,有准入证的要求,便形成了技能鉴定的某种“权力”,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产生行业腐败的行为。
第二,形成了“新官僚”形式。鉴定培训形成了某种新的官僚阶层,而这种新官僚阶层又掌握了准备就业人员所需的资源,因此在要求“廉洁、务实、为民”的过程中,同样要对培训鉴定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举办的职业培训鉴定部门从严要求。
第三,鉴定培训具有滞后性。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不断出现,技能鉴定总是在技术等成熟后才进行鉴定,因此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