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实践之思

2022-02-19台山市新宁中学朱周华

师道(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生命情境

文/台山市新宁中学 朱周华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活动,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题中之义。当前,不少学校开展了形式各样的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有效开展生命教育,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需要对生命教育的价值指向、现存问题、实践路径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生命教育的价值指向

生命教育应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命的完备,生命教育的价值指向应包括唤醒生命、健康生命、联系生命、丰盈生命四方面。

(一)唤醒生命

人的生命是追求意义、追求价值、追求自我实现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尊严,体会生命的历程与发展,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懂得珍爱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

(二)健康生命

生命教育的基础目标是让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懂得如何保护自身安全、防范安全事故、调节不良情绪,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身体,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精神。

(三)联系生命

人的生命并非是单独地、孤立地存在的,而必然是与他人、与他人的生命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生命。因此,生命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社会性属性,了解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的社会性联系,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生命的发展。

(四)丰盈生命

提高生命的质量,这是人生命自为性的要求,也是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终极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必须关注学生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意义的实现等问题,让生命的意蕴更加丰富。

二、生命教育的失真

当前,由于受到影视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充分,学校生命教育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了生命教育的失真。

(一)边缘化:无视生命的成长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以考试为导向,“考什么就教什么”。相比之下,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生命教育,却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位置。在这样的功利化教育逻辑下,学生成为学习和考试的“机器”,教育教学服务于“机器”的运作而非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抽象化:漠视生命的独特

当前的教育中,教育者更多地将学生视作同一的、抽象的教育对象,将学生独特的生命历程抽象化为可测量的评价指标,忘却了对学生生命最本真的关注,也缺乏对学生必要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漠视学生在生命成长中所具有的个性特质。

(三)知识化:忽视生命的互动

当前,不少学校错误地认为,生命教育仅是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健康知识的传授,以及求生技能的训练,因而仅在知识维度、技能维度上构建课程内容,从而导致生命教育的知识化倾向。

三、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

针对当前学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实施课程渗透,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营造“人本”的校园文化,让生命教育返璞归真。

(一)实施课程渗透

开展生命教育,需要以联系的、融合的课程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整合生命教育与学科课程,形成更宽广的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命教育及学科课程的知识,在基于学科课程的视角认识生命的基础上,对生命意义进行追问、反思,从而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的渗透。

(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有效的生命教育要求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再现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生命困惑,引导学生沿着“问题链”的逻辑,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活动,分析、判断、解决、体验具体的生命问题和生命困惑,将生命教育从单纯的知识认知转变为复杂、具体的问题解决和生命感悟过程。

(三)营造“人本”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具体的内涵和明确的导向,但无论是关注知识获得、强调精神塑造,还是聚焦道德培养,校园文化的最终目的都是人的生命的完备,这与生命教育是一致的。因此,校园文化的营造需要凸显“人本”,将“人的生命”置于校园文化的中心位置,让校园景观、规章制度、班级文化、师生关系等校园文化“外显”,以关切生命的方式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生命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护患情境会话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