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阅读,照亮人生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2-02-19杨华娣
杨华娣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文本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
当下教育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不断发生转变,且随之出现诸多正实践于各科教学之中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这对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纵观整体阅读教学,新的授课理念和方法在落实和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加之小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有限,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教育理念对当下的教育方式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部分教师依然习惯采取以往的授课模式,课堂教学多是单纯地说教,只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讲授。这样的授课形式缺乏趣味性且比较单调,不能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进而便会使其自主探究能力降低,甚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小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薄弱,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便难以带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亦会阻碍他们增强阅读兴趣,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阅读水平偏低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重心过多地投放在基础知识的讲授方面。这就导致学生的理解及分析能力薄弱,写作能力较差,而该问题也会影响到阅读,进而致使学生阅读能力不足。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时常会出现不能深刻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情况,这随之也会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及积极性的降低[1]。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继而促使其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教师对于文本阅读的重视度不够
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多采取“填鸭式”授课手段,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疏忽了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并未真正意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正因对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一些教师也并未给阅读教学预留太多的时间与空间,导致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更是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对于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若能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便会对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也会相应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教师要科学改进语文课程,不断地完善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在教师水平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同时,教学活动的主体也会受益匪浅,学生个人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进而和作者产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素材,为语文写作的学习奠定基础[2]。通过更高效的阅读,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提升自己,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干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要想实现该目标,教师就需要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其对于文章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情境教学并不是单一地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融入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文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演绎出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3]。即对于文章的阅读,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使其真切地感受主人公的故事,从情境当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情境教学方法就是将抽象的知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情境,或者是通过一些视频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直接地理解文章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回答问题,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答题思路,否则学生很容易被官方答案误导,无法表达自身真实的感受。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文本,使其通过有情感的表达方式,更加具体地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教师通过直观的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深化学生对整个文章的理解,使其学习文本内容的各种表现手法,升华主题,表达自身思想情感。这种阅读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深度阅读产生期待,也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作者和创作文章的动机、时代背景、人文情怀等产生期待,这种前期铺垫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通过分层阅读,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而采用分层阅读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所谓的分层阅读,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即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籍。这需要教师在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时,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书籍,保证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化对阅读技巧的理解,分层次感受文章的思想,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在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通过推进分层式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随后的文本式阅读也需要学生一段段地理解,对每一个段落进行总结和归纳,品读每一段文本运用的阅读技巧和手法,并在写作过程当中学会巧妙运用。通过分层阅读的模式,学生能够从基础到高级逐层进行学习,从而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主动性,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学和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因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借助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参与阅读活动,并能够把书中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阅读是对语言的第二次输入学习,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理解认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应用,这也是对原有知识的反复学习,所以教师要通过输出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阅读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即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不同解读及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辨析,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随后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对其写作内容进行修改,以提升学生的二次创新能力[5]。教师将阅读和写作以输出的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课文中的知识有效联系,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四)关注学生的阅读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内容选择上更加偏向于容易理解的基础性文本,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来说,在阅读训练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阅读文本的题材、阅读内容。如果教师给学生提供的素材难度相对较大,还需要引导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优化整合,便于阅读。例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的阅读中,由于阅读内容属于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取、道”进行分析,便于学生理解题目的意义。随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阅读文章,同时可以为学生讲一个关于王戎的其他故事,让学生对王戎产生兴趣。在合作阅读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断句,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体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阅读量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当阅读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对于学生的阅读量进行明确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材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充足的课外阅读训练,通过充足的阅读训练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接触到多元化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课文《精卫填海》后,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其他古典神话类的阅读素材,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让学生在阅读丰富的神话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神话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
(六)创新阅读的评价体系
教师还需要运用高效、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这也导致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缺乏客观、全面的认知,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自己能顺利地完成课文阅读就是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篇章、阅读效率、阅读态度等对学生展开全面的评价,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6]。此外,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拍学生肩膀、点头等,使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关注。小学生思维很活跃,在阅读时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观点,甚至会出现走出阅读文本,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况。对此,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与文本内容的关联,引导学生重新走入文本。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促使学生能在多元化评价中更加客观地了解到自身的阅读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人们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并且新课改的推进也让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得越来越好。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智力还在不断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随着课堂内容的丰富不断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完善语文教学知识、丰富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甚至对以后的学习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