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探究与分享”板块的巧妙应用

2022-02-19李金荣刘龙均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板块学科教材

李金荣 刘龙均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已经在全国多地陆续使用。统编教材中设置了“探究与分享”“名词点击”“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板块,这些板块的设置可以促进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探究与分享”板块作为统编教材编写的重点板块,承载了思想政治教学中重要的学科内容,且语言简明、案例典型、问题深刻、答案规范,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实施路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此板块设置的价值,扎实落实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要求,在教学中通过活动型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那么如何正确认识“探究与分享”板块设置的意义,充分利用“探究与分享”板块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一、“探究与分享” 板块设置的意义

(一)为实施活动型课程提供高质量的资源

在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需要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使理论观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承载丰富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而“探究与分享”是结合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要求而设置的重要板块,每一个“探究与分享”板块都由探究材料和探究问题构成,分别对应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探究案例均选取生活中具有生动性、典型性的素材,且问题设计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领性,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丰富且高质量的资源。教师在实施活动型课程时,可以通过“探究与分享”中的情境设置,科学确定议题,引导学生在典型的问题情境中展开探究活动,完成挑战性任务,感受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品味学习的获得感。例如,教师可结合必修一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题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中的“探究与分享”板块,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在观点争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澄清认识误区,提升思维品质,展现素养水平。

(二)为教师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改革趋势,进行素养培育,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们普遍面临的困惑。统编教材融入了全国众多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智慧,在材料选取、问题设计、组织答案等方面都经过了精心打磨,在教学参考书中又对每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操作建议、问题解析、注意事项展开详尽分析,对教师如何选取素材、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如何设计探究问题、如何实现素养培育等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教材编者对探究问题的分析及参考答案的撰写科学规范,“探究与分享”活动设计还可以引入试题命制中,这对教师规范命题及学生规范作答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探究与分享”板块的恰当使用,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有利于教师科学开展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活动,起到规范教学、指导教学的积极作用。

(三)为促进教学评价改革提供条件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落实要求教师改变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着重评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表现及目标达成度,从而检测出学生的素养水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对结果性评价情有独钟,认为采取考试的方式更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统编教材“探究与分享”板块要求学生完成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实例、撰写短文等学习任务,因而教师必须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积极使用任务导向型评价策略,将学科任务、学科内容、评价情境、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结合起来,检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程度,并持续关注学生的探究进展和困难,及时调控进程,支持探究走向深入,促进学生反思并改进探究过程及结果。这样在客观上促进教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统一起来,从而着眼于素养培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1]。

需要指出的是,“探究与分享”板块中的素材和问题毕竟是相对稳定的,而真实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利用这一板块进行教学时,既要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又要根据学情和现实变化,积极开发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凸显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学科特质。

二、对“探究与分享” 板块的使用建议

(一)改变呈现方式, 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与分享”板块的呈现方式有纯文本型、图表型、漫画型等多种形式。囿于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高中生对图表、漫画等直观呈现方式更感兴趣,对于纯文本特别是理论难度较大、概念较多的纯文本,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样就制约了探究的效果。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生动形象的素材呈现方式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促进他们快速融入情境,激发探究热情,所以教师在应用“探究与分享”板块时,可以改变呈现方式,通过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2]。

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改善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经济现象到经济理论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同时在比较论证中,助力学生理解公有制为主体的主要表现,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历史的必然这一论断,从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制度自信[3]。

在学习必修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框内容时,“探究与分享”板块介绍了中国军舰也门撤侨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职能。在教学中,笔者为了生动再现当时我国政府为捍卫人民利益派出军舰赴也门撤侨的感人场景,搜集了央视新闻关于中国军舰也门撤侨的视频,在课上播放给学生观看。文字资料转换成视频,静态文字变为动态呈现,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当时面对复杂危险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积极履职,不惜一切代价从海外撤离中国侨民的感人场景,给学生的视觉和情感都带来了震撼。当看到中国侨民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喊出“祖国万岁”时,很多学生激动不已。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此刻都得到了升华,融入学生的血液里。

总之,在应用“探究与分享”板块时,教师可以将素材、情境的呈现方式进行再转化,数据较多时可转换成数据图,故事性强的内容可以转换成视频,文字多的内容可以辅之以图片。通过呈现形式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二)拓展学科任务, 延长思维链条

教材是静态的学习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学习场域。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真实学情、教学环节推进等要求,合理整合“探究与分享”板块,有所侧重地选择探究活动。不仅要优化探究素材,也要优化学科任务,合理拓展探究问题,为学生完成探究搭好台阶,促进思维过程的展现和素养提升。

例如,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时,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问题,教材通过图表形式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判断,设置的学科任务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们党作出上述三次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在教学中,考虑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以这一素材为核心,开展社会主要矛盾的学习,深刻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对实现教学目标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在前期学习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及改革开放初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查阅相关资料”这一活动可省去。笔者将原来的学科任务延展为四个问题。

第一,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党作出上述三次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第二,在对各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分析中,党始终是围绕人民的需要,这说明了什么?

第三,中国共产党对各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判断说明党始终坚持什么思想方法?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采取哪些重大举措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经过序列化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教材资源展开深入剖析,在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对学科任务的适度拓展和调整,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习,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或图表背后的意义。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科内容的学习,也将价值引领浸润其中,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发生成对党的热爱和拥护之情[4]。

(三)关注社会热点, 回应学生关切

统编教材“探究与分享”板块的案例素材具有相对固定性,而思想政治课则具有紧密结合社会热点、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社会现实及学生生活,选取典型事例,补充教材,让教学素材更贴近学生实际,激活学习动力。例如,必修二“坚持新发展理念”一课有两个探究与分享活动,笔者在设计“坚持新发展理念”一课时,发现学生特别关注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的“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时政热点。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以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为素材,设计探究活动。为了实现探究情境的结构化,笔者将教材中的两个探究案例进行替换。

一是将教材34 页探究框中介绍我国创新发展成就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替换为我国启动碳交易市场及相关企业受此影响并进行技术改造的事例。二是将教材36 页探究框中介绍某村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内容替换成青海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人居环境的事例。探究素材作了调整,但是保留了教材的探究问题。这样既能回应学生的学习关切,又保留了教材中探究问题设计科学精准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5]。

(四)变换活动形式, 展现学科素养

教师在使用“探究与分享”板块开展教学时,还可以结合相关活动任务,确定活动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新时代,我的责任担当”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或者结合“探究与分享”板块,组织学生开展“新时代新成就”的作业展览,鼓励学生通过绘画、短文撰写、图片展示等方式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促进学生加深对新时代的切身感受,增强对新时代内涵的深刻理解,从而明确自身的时代使命,提升核心素养[6-7]。

总之,教师巧用统编教材“探究与分享”板块,对落实课标要求、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改变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方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理解“探究与分享”板块设置的意义,深入分析这一栏目情境设计的意图,理解情境所传递的价值导向及所指向的学科任务,充分发挥这一板块的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能力和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板块学科教材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超学科”来啦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