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融入中学体育的正向价值、融合思路与实践策略
2022-02-19陈松四川省纳溪中学校646300
陈松(四川省纳溪中学校 64630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中强调:“体育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牢牢把握体育事业‘健民、育民、亲民、乐民’的民生特征。”民间民俗体育是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参与人群主要为人民群众,是民众重要的体育娱乐活动,活动充分体现“健民、育民、亲民、乐民”的特征,为体育娱乐文化增添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探索中学体育教学融入地方民俗体育的改革路径,结合体育教学进行具体实践,提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一、民俗体育融入中学体育的正向价值
1.有利于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
民俗体育活动融入中学体育教学,有利于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促使中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亲身体验,获得身心的放松与心情的愉悦。同时,参与有一定运动强度的民俗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中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及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除此之外,有助于中学生了解本地民俗文化,有助于在今后学习成长中,特别是进入大学之后,将民俗体育、民俗文化带出去,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交流。
2.有利于民俗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以地方特色体育文化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民俗体育项目与文化内涵,将挖掘的民俗体育项目适当融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地方体育文化活动,通过民俗体育与体育课堂的结合,促进民俗体育发展。将民俗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融入中学体育,促成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模式,建立并推广“民俗体育+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模式,对促进特色学校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有利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俗体育文化是先辈世代的智慧结晶,反映着先辈们从狩猎到迁徙到开疆拓土再到捍卫民族团结的历史积淀。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建设深入,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娱乐方式丰富,生活环境改善,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面临挑战,民族文化呈现出多样性、流变性和断裂性,村落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正在减少或逐渐丧失自身的民族特征。因此,对民俗体育进行系统研究能进一步挖掘整理各项民俗体育项目,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具体实践,使得民俗体育能够传承并创新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有机融合。
二、民俗体育融入中学体育的基础工作和融合思路
1.做好民俗体育活动统计分析与整理,是民俗体育进校园的基础工作
民族体育类型多样,并非每一种类型民俗体育都适宜在中学校园开展。以泸州市为例,有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泸县雨坛彩龙、水潦草把龙、古蔺花灯舞蹈等民俗体育活动。尽管拥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但是哪些可以融入中学体育教学之中却并未深层次挖掘和利用。因此,对民俗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统计分析哪些可以融入中学体育教学之中,才能为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提供坚实基础。
2.调查分析中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同,是民俗体育进校园的基本条件
在新时代环境成长的中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同感直接影响其参与程度。分析中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同和接受程度,选取中学生认同度高的项目进行教学,并明确校园民俗体育发展定位,民俗体育进校园才切实可行。通过调查作为主要教学对象的学生发现,对民俗体育的态度方面,有58.4%的学生表示了解民俗体育,有62.5%的学生表示喜欢民俗体育,有68.8%的学生希望将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活动或体育课堂。由此可见,大多数中学生对民俗体育不仅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发自内心地接受民俗体育。
3.民俗体育与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结合,是民俗体育进行校园的现实路径
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体育教师要按照学校确定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展教学。因此,学校的支持也是影响民俗体育在中学开展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泸州市所调查的中学全部都能支持体育教师将地方民俗体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有了民俗体育师资、学生喜欢、学校支持后,民俗体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具备较强的现实性。
三、民俗体育融入中学体育的教学实践策略
1.明确体育教师在民俗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是中学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主要评价者,明确体育教师在民俗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推进民俗体育进校园的重要前提。在具体实践上,体育教师首先要开展实地调查,前往民俗体育活动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村镇进行实地调研,同时走访中学、小学,了解民俗体育在中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开展情况、传承现状等,根据调研内容和结果,将调研内容整理成为文本形式。其次,体育教师要结合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尝试性融入民俗体育活动,传播民俗体育文化,对中学生接受程度和喜好程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如果中学生接受程度高,就进一步丰富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如果中学生接受程度一般,就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
2.营造民俗体育融入中学体育的良好氛围
目前民俗体育文化共享、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共识,民俗体育文化作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文化是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必要之举。受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影响,民俗体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还非常少。探索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具体实践方法与策略,使民俗体育进校园不断改进完善,既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也是民俗体育传承的方法创新。
3.师生自制民俗体育项目的器材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也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相一致。体育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制作民俗体育项目的器材,同时,要首选一些充满趣味性又比较容易掌握的民俗体育项目,以游戏的方式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民俗体育活动的乐趣。
四、总结与思考
民俗体育文化作为当地社会活动、意识形态、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历史积淀,在当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中小学是推动青少年教育的关键,同时青少年时期也是民族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中小学校是民俗体育传承发展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