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保险市场展望:经济震荡复苏 保险市场加速增长
2022-02-19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
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
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最新一期sigma研究报告预测,全球保险保费收入将于2022年中期达到新高,首次超过7 万亿美元。这早于研究院2021年7月的预期,也反映出民众风险意识提高、保障需求上升以及商业非寿险费率走强的影响。
新冠疫情冲击后,强劲的周期性复苏有力支撑了保险业的增长预期。然而,考虑到能源价格危机蔓延、长期的供给侧问题以及通胀风险,预计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保险业的增长仍需长期的结构性支持。
气候变化和数字化是影响世界经济和保险市场的两大重要趋势
快速减碳需求正变得日益迫切,社会向绿色经济的转型将决定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保险业除了吸纳巨灾损失,还可以推动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从而缓解难以预测的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影响,为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支持。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全球生产力的提升。由于消费者与保险业进行数字化沟通的接受程度因新冠疫情发生改变,数字化也将增强保险业增长潜力。
除此之外,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指标(如不平等程度)的差异性正日益扩大,而这一重要趋势则意味着潜在的经济下行风险。
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Jerome Haegeli)博士表示:“我们正在经历的经济复苏是周期性而非结构性的复苏,当前宏观经济的韧性比疫情前更为脆弱,因此迎来了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的特殊机遇。保险业具有吸收风险的能力与专业知识,对于提高社会和经济的韧性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绿色增长目标,所有利益相关者都需要接受和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政策制定者也需要考虑经济政策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效应。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我们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路径,实现2050 年的净零排放目标。”
瑞再研究院sigma 报告预测,全球GDP在2021 年实现5.6%的强劲增长,随后2022年和2023年将逐步放缓,增长率分别为4.1%和3.0%。受能源危机和长期供给侧问题的影响,通胀是近期主要的宏观风险。英国、美国和新兴市场预计将承受最大的价格压力。
市场反弹凸显保险业韧性
瑞再研究院预测,全球非寿险保费收入将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增长3.3%、3.7%和3.3%。其中,巨灾财产险2021年经历了高于平均水平的损失,其费率预计将在2022 年获得改善;由于社会通胀持续加剧,2022年意外险费率预计将进一步上涨,个人保险业务也将受益于美国和欧洲车险定价而改善;在美国经济增长和发达市场稳定需求的推动下,全球健康(医疗)险保费收入预计也将增加;新兴市场受益于医疗险的需求推动,预计增长强劲,中国在未来两年内均将实现10%的增长。
全球寿险保费收入预计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3.5%、2.9%和2.7%的增长。其中,在民众风险意识提高、团体业务复苏和数字互动增强等因素的驱动下,消费者对保障型保险产品的需求将更为强劲;鉴于国债收益率略有改善,就业和家庭收入恢复,未来两年储蓄型保险业务预计将适度增长。随着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寿险行业,超额死亡率呈现出复杂趋势。与许多欧洲国家不同,美国自疫情暴发以来经历了死亡病例持续高企,2021 年上半年保险业支付的寿险赔付随之上升;拉丁美洲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尤为严重,寿险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相关理赔;巴西寿险赔付率在2021 年4 月翻了一番;在墨西哥,新冠疫情是当地保险业有史以来损失最为严重的理赔事件,在截至2021 年9 月的18 个月中,新冠疫情导致的保险损失总额达25 亿美元,超过了2005 年“威尔玛”飓风造成的24 亿美元的保险损失。
风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推升保险保障需求
新冠疫情的冲击凸显了保险在危机时期能够减轻家庭、企业和政府经济压力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供应链中断危机警示社会需要增强保障以提高自身韧性,而2021年屡破纪录的极端天气又加剧了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紧迫性。消费者对数字化与线上保险的态度较为积极,线上业务预计将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不平等程度加剧可能会使社会通胀进一步恶化,这将导致大额诉讼费用相关的保险理赔增加。
安仁礼博士表示:“根据目前市场情况,不同市场各保险业务线将会延续积极的定价趋势。在通胀推动下,保险业面临的更高理赔、美国持续的社会通胀以及持续的低利率情况将成为保险市场费率走强的主要因素。”
瑞再研究院中国中心负责人黄海榕表示:“‘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共同富裕’‘碳中和’‘建设数字中国’等社会经济发展方向,这也为下一阶段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居民和企业等主体对风险保障的需求将持续提升,中国经济向新发展格局转型也将催生出一系列新型风险,保险的风险保障职能将日益凸显。具体而言,低碳发展、养老、乡村振兴将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核心主题。”
表1 部分地区2020年至2023年的实际GDP增长率、通胀率和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