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佳学: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

2022-02-19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2期
关键词:宁波人才

■本刊记者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近期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暨2021 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综合启动仪式上强调,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引领力、全省带动力的高水平人才首选地、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推动形成四海英才逐梦甬城、圆梦甬城的生动局面,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王鹏/摄

彭佳学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党中央对人才工作形势和方位的重大判断、经验和规律的精辟总结、目标和布局的战略谋划、任务和举措的系统部署,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彭佳学在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成效后强调,宁波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渴求人才,都更需要把人才这个关键力量做大做强。

要准确把握人才强市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锚定宁波特色和方向,全力下好人才工作“先手棋”。

彭佳学指出,未来宁波人才工作重点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做强聚才平台,放大磁吸效应。要下大力打造高能级人才发展平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让各类人才有更大的发展舞台,全面提升人才密度、创业热度、创新浓度。打造甬江两岸科创区。围绕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全球先进智造基地,对标国内顶尖、国际一流,高水平规划建设甬江两岸科创区,以甬江实验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为龙头,面向全球大力招引集聚高能级创新机构,形成吸引人才、汇聚人才的强磁场。特别是对设在市外的企业研发中心,要用好各方面措施促进其回归,进而带动人才集聚、技术集聚、资源集聚。同时,要构建完善各类创新单元、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加快建设超算中心、检测中心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打造孵化空间、产业空间、生活空间、人文空间,形成良好的科创生态。

壮大高校院所动力源。按照引领型、补空白、实体化的要求,继续引进集聚高能级科研院所,推动已有的71 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做大做强,更好发挥人才“蓄水池”、创新“发动机”的作用。加强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供给能力。

筑强企业引才用才主阵地。“十三五”时期我市获得的25 项国家科技奖,80%都有企业参与;我市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70%来自企业。要深化“大优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行动,引导企业加强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建设,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借壳上市、设立海外研发基地等方式引进前沿科技和创新团队,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紧密融合,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引才育才用才的主体。

二是优化人才结构,提升规模质量。要坚持扩总量、优增量、提质量,下大力破解宁波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推动“引育留用”全过程发力,持续优化人才结构,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抓好科技领军人才这个“关键少数”。要从以引进为主向引进培育并重转变,加大对领军人才的支持力度,不惜代价引进支持战略科学家和海外顶尖人才,力争到2025年国家和省级领军人才达到千人以上,争取尽快实现自主培养“两院”院士“零的突破”。特别是要把这些人才集聚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位置上,集合精锐、集中攻关,引领带动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抓好优秀青年人才这个“源头活水”。与时俱进赋予“青年友好城”新的内涵,以更大力度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确保实现五年聚集百万大学生的目标。要大幅提高青年人才担任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平台基地、重大攻关课题负责人的比例,创造条件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筑牢面向未来15年、30年的决胜力量。要更加关注青年人才的起步阶段,完善容错纠错、“传帮带”和服务保障机制,使他们尽快成长成才、脱颖而出。

抓好产业发展人才这个“基本底盘”。要主动适应科技革命的大趋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新变化,统筹抓好新时代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宁波工匠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二代“青蓝接续”行动,深化“产教训”融合、“产学研”联动,切实解决好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不相匹配的问题,确保到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20万人、高技能人才数量超过78 万人。要把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补齐软件信息、港航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人才短板,形成引育人才与壮大产业的良性互动。要紧扣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加强农技人才、民间优才培育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深化“两进两回”工程,提高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切实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拓宽引才视野,广开进贤之路。要牢固树立人才开放理念,创新引才方式,拓宽引才渠道,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招引全球人才,使宁波成为人才流动的重要目的城市。

敞开开放大门。要把引才重心放在海外,系统完善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支持制度,坚持顶尖、全职、海外、年轻的标准,集聚一批能闯无人区、善闯无人区的“灵魂人物”。要重视对团队的支持,更好发挥顶尖人才在人才招引、科研攻关等方面作用,形成层层放大的滚雪球效应。

创新合作载体。要更加主动地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合作,用好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开放平台,充分发挥“院士之乡”资源优势和海外“宁波帮”纽带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和全球创新人才密集区布局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创新孵化中心,积极引进海外知名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来甬合作办学、办所,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细化引才颗粒度。聚焦关键领域、核心环节、根部技术,开列人才需求清单,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人才“精准画像”,提高引才的精准度。

四是改革人才制度,突破瓶颈制约。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突破困扰人才、制约创新的瓶颈与症结,更好激发人才活力。

要全面授权。要系统梳理授权清单,把应该下放的权力全部下放,毫无保留地向用人主体授权,真正做到用人单位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都由用人单位决定。要坚决破除人才评价的“四唯”倾向,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市场化人才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人才谁用谁评价。

要加快松绑。要完善以减负为导向的人才管理机制,对评审、活动、考核等事项进行清单管理,有效解决人才会议多、活动多、检查多等问题,减少对人才的干扰,不能什么事情都让他们来站台,什么事情都拉着人才去,切实把人才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要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让人才放手搞研究。特别是对人才反映强烈的预算、报销等“经费烦恼”,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经费管理机制,筒化预算编制,实行经费包干制,减少人才的后顾之忧。

要优化治理。要依托数字化改革,加快打造以人才为核心的数据资源体系、工作协同体系、服务保障体系,迭代升级“宁波人才码”等应用功能,重塑“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链接,全面构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现代化人才治理体系。

五是营造爱才生态,增创比较优势。要精准聚焦人才的高频需求特别是拴心留人的“关键小事”,以打造“宁波五优、人才无忧”品牌为重点,持续优化高品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放大人才工作的比较优势,真正使宁波成为人才近悦远来之城。

政策优待。要按照通则、专项、定制分层分类的思路,在实行覆盖所有人才的普惠性政策基础上,针对重点群体、重点平台、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行适度特色化、差异化政策,形成互为补充、有序衔接、高效兑现的系统化人才政策体系。

创业优助。要针对人才发展不同阶段精准滴灌,提供优质精细的创业辅导、创新支持,为人才创业创新全过程保驾护航。特别是要围绕人才创业启动资金、信贷、上市、保险等全周期金融需求,创新推出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人才险,探索打造人才科创银行,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立体化、闭环式的金融服务。

权益优护。要加强产权激励,健全科技成果产出、熟化、转化、应用闭环,让创新人才更好分享成果收益、实现“名利双收”。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发挥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知识产权综合体等作用,保护好激发好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子女优学。要发挥宁波基础教育优势,优化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调配和供给,支持重点高校院所、领军企业开办幼儿园,让人才子女好上学、上好学。

安居优享。要优化租房补贴、安家补助、购房补贴等人才安居政策,以更大力度配建人才安居专用房、共有产权住房,让人才在宁波实现安居梦想、扎牢立业根基。

彭佳学最后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管人才这一制度优势,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牢大抓创新、大兴人才的鲜明导向,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建强人才工作队伍,浓厚争先创优氛围,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更好地爱护人才、集聚人才、成就人才。■

猜你喜欢

宁波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宁波第二激素厂
一图读懂宁波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