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五大行高管眼中的挑战与机遇

2022-02-19文俊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2期
关键词:转型金融绿色

■文俊

经历疫情的波折,2022年新年伊始,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国有大行作为国内银行业的第一梯队,大行高管都在关注哪些内容? 他们有哪些相应的研究和建议? 在1月15日举行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上海苏河湾峰会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行的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等高管同台,就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相关主题发表演讲。

工行陈四清:要把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全面引入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当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影响日益凸显,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推动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十分迫切。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承担起应有责任使命,我们要把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全面引入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金融助力绿色转型的能力。

一是坚持服务实体,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积极顺应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趋势,采取有力行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力、可得性和满意度。根据实体经济转型需要,前瞻调整投融资布局,引导和撬动各类资源流向低碳循环经济领域。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投融资事业。着眼于产业结构低碳化和绿色技术产业化,推出更多精准适配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绿色债券、基金、保险、碳金融等工具,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加快发展,发挥科技和数据双驱动作用,拓展绿色金融服务边界,提升服务能力。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全程应对风险。统筹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推动绿色转型建立在经济可承受基础上,走安全降碳之路,提升环境与气候风险的适配管控能力,做好对市场主体的风险检测,积极预防系统性风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绿色金融治理体系,更好发挥国内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强全球金融资源的统筹协同,强化金融服务ESG 理念,着力缩小国家区域、城乡之间绿色发展的差距。

农行张青松:农行绿色贷款余额近2 万亿元;绿色债券投资余额894 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张青松透露,在协同推进服务“三农”、绿色转型和经济复苏等方面,农业银行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截至2021年末,农行绿色贷款余额近2 万亿元,同比增长超30%;绿色债券投资余额894 亿元,同比增长35%;年内承销绿色债券27 期,募集资金达440 亿元。

张青松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一是传统能源退出和新能源替代的统筹把握问题。从长远看,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措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应坚定不移往前推。如何平衡好能源短期供应和中长期转型的关系,按照先立后破、循序渐进的要求,有序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是需要重点关注和统筹把握的问题。

二是高碳产业转型风险前瞻防范问题。作为碳减排的重要领域,高碳产业将迎来深度变革。碳税、碳交易规则等政策调整,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压力以及市场预期和偏好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引发高碳企业资产重估和财务损失风险。如何准确评估高碳产业资产质量状况,前瞻防范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风险,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课题。

三是绿色低碳技术协同攻关问题。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从实验论证到商业运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仅靠市场手段很难破题,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冲击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背景下,更需要政府、金融、企业等各利益相关者加强合作,在政策支持、资金供给、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配套、打好组合拳。

中行刘连舸:流动性泛滥为未来经济增长埋下风险隐患

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表示,2021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不断走高,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增长,银行业盈利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原因在于全球流动性充裕。

刘连舸称,全球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改善了全球流动性,推动经济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然而,流动性推动的全球经济复苏更多是表面繁荣,实体经济竞争力和企业生产率没有实质性提升。流动性泛滥导致的复苏分化、物价走高、债务攀升、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和跨境资本无序流动,为未来经济增长埋下风险隐患。

一是全球经济“K 型”复苏,不同经济体、不同群体之间分化严重。发达经济体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主要经济体GDP 已恢复至疫前水平,复苏进程快于发展中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富裕阶层财富实现增值,贫富分化更加严峻。截至2021年二季度,美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净资产为36.2 万亿美元,自1989年以来,首次超过60%中产家庭持有的财富总额,社会不平等加剧。

二是全球需求快速回暖,通胀全面上行。2021年随着经济和消费活动逐渐重启,被压抑的需求快速释放,主要经济体国际贸易和社会零售品销售都超过疫情前。全球能源、芯片、物流、劳动力等领域供应瓶颈加剧,供需缺口扩大,全球通胀全面上行。2021年全球CPI 涨幅约为4.3%,较2020年提高1.2 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最高。

三是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债务融资,政府和私人部门负债率不断走高。疫情以来,全球融资成本降低,政府、企业、居民杠杆率攀升至历史高位。截至2021年三季度,政府、企业、居民部门的全球债务占GDP 比重分别为104%、98%和65%,分别较疫情前提高15.5、5.5 和3.4 个百分点。

四是全球金融市场虚假繁荣,与实体经济背离程度加大。疫情以来,各国超发的货币大量流入股市、房地产等金融市场,资产泡沫化日益严重。在全球艰难复苏形势下,2021年全球MSCI 股指上涨19%,美国、欧元区、加拿大、俄罗斯、巴西等主要经济体房地产价格指数均升至历史最高位。

五是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动,市场联动性显著增强。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截至2021年二季度,全球跨境信贷和债券融资流动性规模高达17.9 万亿美元,较疫情前增长10.4%,其中美元流动性占比接近四分之三。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扩大,股票、债券、外汇、信贷、大宗商品等市场走势高度关联,跨市场、跨边界、跨领域的市场波动性显著增强。

刘连舸表示,2022年全球流动性将面临拐点。美联储将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市场预计最快将在3月份启动加息,缩表时点也将提前。欧洲央行宣布将于2022年3月结束紧急抗疫购债计划。英国、挪威、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已提前进入加息周期。2022年全球流动性增速将放缓甚至下降,全球利率中枢将抬升。这一变化对金融机构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刘连舸认为,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这些风险变化,有预判方案。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事项:一是关注全球流动性总量和结构变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绿色资产、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二是关注全球流动性变化对贫富分化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加大对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和贫困个体的扶持力度,推动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全球共同富裕。三是各国央行加强货币政策沟通与协调,降低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外溢影响和意外冲击,为全球经济金融营造更加良性、稳健的发展环境。

交行刘臖:通过跨周期政策和逆周期政策的有机结合均衡施力于国民经济

交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刘臖发表了 《直面2022年经济的西西弗斯巨石》 为主题的演讲。

2022年的“巨石”是什么? 刘臖认为有七个方面,分别是:新冠疫情的走势;科技挤泡沫;量化宽松政策谢幕;寻找新动能,发现颠覆者;为资本立规,为元宇宙建制;绿色可持续;公平贸易、公正税收和分配正义。

对于如何迎接2022年的困难和挑战,刘臖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在国内,刘臖建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不是静止,更不是就地躺平,这里的稳是有方向的,方向是前进是进步,要稳中有进,而前几年彰显政策定力的不搞大水漫灌也为2022年留出了巨大的政策腾挪空间。同时,需通过一定速度的GDP 增长目标稳预期,定住资源配置的锚,还要密切关注输入型通胀和输入型风险,并通过跨周期政策和逆周期政策的有机结合均衡施力于国民经济,而其中压缩PPI 与CPI 之间的剪刀差无疑是一次艰巨且迫切的任务。

在国际,刘臖认为必须认识到数字经济的底座是工业经济形成的基础的延续、提升和质变,全球经济拥有共同底座的现实就已经证伪彻底脱钩论和反全球化潮流。决定2022年全球增长的因素是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共同底座之上是否涌现出新的突破,可以是存量的改进型创新,可以是颠覆性的全新科技。

建行李运:2021年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达1.82 万亿元,增速25.28%

建行副行长李运认为,全球经济金融合作应进一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RCEP 的正式生效为各成员国开辟了互联互通新通道,将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公平贸易,拉动区域内贸易投资增长,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复苏。

二是绿色发展。各国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通过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实现经济复苏与低碳转型相互促进已成为全球共识。

三是科技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浪潮带动数字化转型合作,将进一步营造开放、公平的数字发展环境,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逐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李运也介绍了建行在普惠金融、跨境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部分发展情况。截至2021年末,建行累计投放普惠贷款超5.9 万亿元,惠及客户超250 万户。在此基础上,建行打造面向广大农村的“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在全国建设了51 万个“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

在跨境金融领域,建行与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对接,实现通关便利化,为企业提供全线上、一站式贸易结算和融资便利。创新搭建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为区域内金融资产交易提供系统支持,现有近80 家境内外银行同业加入,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 万亿元。率先推出“全球撮合家”跨境撮合平台,为境内外企业在市场、商品等方面进行对接,注册企业用户超13 万个,为33 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数字会展和线上撮合活动累计120 多场。近期,建行还在业内首推“全球同业e 家”平台,赋能与境外同业的各类需求对接和业务合作,打造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同业合作新生态。

在债券承销方面,建行2021年承销绿色债券25 笔,发行规模285.5 亿元;5月,建行携手合作伙伴面向全球发布了“建行-万得绿色ESG 债券发行指数和收益率曲线”,是首个融合了ESG、碳中和概念的绿债发行指数。在机制建设方面,建行已加入 《“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在资产配置方面,建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资产转型。2021年三季度末,银保监会口径的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82万亿元,增速25.28%。在投融资风控管理方面,建行持续筑牢绿色金融风险底线,将环境、气候与生物多样性风险融入信贷业务准入、审批、贷后的全流程管理。■

猜你喜欢

转型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