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发展知识型制造服务业的路径探索

2022-02-19魏玉祺黄惠娟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2期
关键词:知识型智库宁波

■魏玉祺 黄惠娟

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 个部门出台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6 个方面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实现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耦合共生、相融相长。

全球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主导的发展阶段。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形态,即是知识型专业服务业。当前,宁波如何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知识型制造服务业,既是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必要,也是锻造硬核力量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必需。

知识型专业服务业的定义和特征

知识型专业服务业,即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有高知识、高技术、高互动、高创新的“四高”特征。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将其简称KIBS (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作为现代经济的新引擎,KIBS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产业结构、提高绿色GDP 比重等方面作用巨大。KIBS 在发达国家中承担着基础性知识生产和重新配置的双重功能。

美国KIBS 对其GDP 贡献高达50%,在英国大约35%的服务贸易出口额来自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部门,新加坡在1997年KIBS 部门对GDP 的贡献率就已达到35%,韩国也达到22.1%。为发展KIBS,法国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到企业流动工作两年以上即可享受一年的工资奖励;科研人员自办企业可享受偿还期为15~50年的20 万~30万法郎无息贷款。日本首创了“流动科研体制”,近4 成的日本企业与大学等各类智力机构长期合作。

发展中国家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知识源泉和目的地,包括企业研发、学术研究和高技术劳动力都呈现全球流动趋势。原因是研发和技术转移呈现出分散化趋势,跨国公司调整研发模式,显著加深了开放与合作,积极从外界吸取技术和知识产权,或形成广泛的研发网络,最终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集成创新。

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 比重一般超过70%,而知识型专业服务业又占服务业的70%以上。知识型专业服务业承担了知识生产和知识服务的双重功能,其集聚水平是区域经济质量重要的衡量指标,往往体现着一个城市功能的层级。

知识型制造服务业事实上是知识型专业服务业的分类。国家发改委等对制造服务业的定义,就是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宁波发展知识型制造服务业的必要性

新的时期,是宁波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宁波服务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宁波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就势必对以科技研发、专业服务、软件信息、供应链管理等知识制造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市在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制造服务业方面存在的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服务能级不高。当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超过60%,发达国家均超过70%,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也达到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而宁波服务业2020年增加值达到6376.4 亿元,占全市GDP 比重51.4%,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在15 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九位。二是服务业平台支撑不足。宁波服务贸易执行额约为南京的1/9、无锡的1/6、杭州的1/5。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策源性研发机构不足,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总部经济、律所、会计、高端咨询等业态发展缓慢,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和辐射外溢周边城市上存在不少短板。三是高等院校和高能级科研机构与宁波传统产业的结合都不高,制造业转型升级所急需的知识型专业服务相对欠缺,大多数不熟悉国际惯例,不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客户需求、竞争态势、对手实力,知名品牌较少,如科技服务业大部分局限于信息发布与项目对接,筛选、评估科研信息能力欠缺。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宁波服务业面对“上海阴影”以及杭州、苏州等特色鲜明服务都市的竞争压力,越拉越大的差距,将极大制约宁波城市的集聚吸引力和都市经济的辐射力。

“十四五”时期,面临已近极限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哑铃”结构下的宁波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都急需宁波制造服务业重铸优势。

2021年9月发布的 《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宁波要基本建成经济高效、智慧便捷、特色鲜明、支撑有力、影响卓越的长三角南翼现代化服务经济中心,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争取达到1.04 万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左右。这既是对新时代现代服务业的更高要求,也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对高质量发展的有益补充,其中,知识制造服务业则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

宁波建设知识型制造服务业的路径建议

国家对制造服务业提出的6 个方面,主要包括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优化制造业供给质量、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应用。

事实上,这是一个围绕制造业完整的服务生态体系。这种制造服务业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精益生产和卓越运营管理咨询、战略规划和商业模式顶层设计、财务税务和法律制度流程设计、品牌文化和市场营销咨询、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统筹规划等等。

一是加快推动企业研究院建设,做好创新与产业融合共生。学习借鉴深圳在引进大院大所的“栽树工程”后的转化经验,加快推动企业研究院建设,做好引进70 多所大院大所在创新技术与产业融合的科技服务工作。政府深入基层,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放权”改革与服务意识,强化数字赋能和科技赋能;企业自主创新,坚持效能变革,人才、资本、科技、企业等协同创新发展。努力向深圳的“4 个90%”目标迈进——90%高新科技成果在企业产生,90%专利由企业研发,90%高端人才在企业工作,90%研发资金靠企业投入。

二是积极推进科技智库引育工作,强化学科与资源跨界共享。智库服务业主要是以专业研究、特定服务为基础的知识型服务业。青岛早在2018年就出台了引进培育科技智库的政策,充分发挥智库服务业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资源优势、专业优势,构建开放共享的平台,为人才的柔性流动和专业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宁波可采取“智库+”的运作模式,以知识共享为理念,推行市场化运营,吸引国外智库以及长三角顶级机构合作,通过科技智库的跨界、交叉和融合,强化科技咨询、科技交流、科技评价三方面的服务能级,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精准服务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路线图交流研究,引领科技界、产业界联合攻关,推动破解“卡脖子”问题,吸引创新要素多向流动,打造科创实验区“1+N”高端智库协同创新体。

三是精准构建专业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制造业转型共创。制造业领域既有共性难题,但更多的是个性化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这就要求制造服务业需要精细化、专业化。宁波应根据“246”产业集群规划,结合“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产业属性,精准构建专业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专业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可以利用市级中心的区位优势,与高新区和新引进的各类研究院所合作,建立柔性服务平台,联结院所、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和政府部门,实现以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开展在某一特定领域、特定产业开展面向应用的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决策咨询研究。

当然,探索宁波建设知识型制造服务业,还需要强化政府服务机制,改变管理模式,强化服务能力和服务精神,创造高效的政务环境,破解宁波创新效率难题;加强软环境建设,加强城市文化、公共设施、教育医疗等的建设,创造“来了就是宁波人”的城市文化,破解宁波人才洼地难题;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程度,推动企业创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破解宁波经济转型发展难题;推行“筑巢引凤”工程,持续推动“栽树工程”开花结果,破解宁波人才结构高低端“哑铃”结构难题;加强在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培育发展机制,提升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能力,建设宁波“创新发展生态”的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知识型智库宁波
民居智库
一图读懂宁波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中政智库“五朵云”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策略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