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无障碍景观设计探究

2022-02-19内蒙古农业大学崔晋闫晓云

河北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盲人景观设计景观

内蒙古农业大学 崔晋 闫晓云

引言

园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准的产物,随着现代大众审美情趣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相应地提高。所以打造一个紧跟时代潮流、更加符合大众需求的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现代城市公园等公共绿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娱乐、游玩、休憩、运动的不可或缺的公共场所。

当前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大多数是以“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但是通常设计师在进行一个园林景观的创作时,都是站在正常人的位置,以一个健全人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思考,但是在社会中还有一部分,有身体行动障碍的人——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在这种形势下,无障碍景观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优秀的设计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和谐、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

1 无障碍设计的背景

目前,国家老龄化的比率还在加大,残疾人和弱势群体自然也会在社会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残疾人总数,在统计人口时就已经超过8000 万[2]。”

1974 年,联合国倡导要建设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国的无障碍建设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才开始进行,历经艰辛坎坷到今天,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2 园林无障碍景观设计的意义

因为无障碍设计的缺失,对很多坐轮椅的、行动不便的人来说,连通过公园的入口都举步维艰。现实生活中这些人更加在意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很希望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而不是偏安一隅在自己限定的小范围内。

为了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让更多行动不便人群参与到公共空间中,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大园林空间的包容性和公共平等性。因此,加强城市景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在现代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 国内无障碍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无障碍景观在中国进展较晚,经验缺乏、理念缺失,无障碍设计无法体现整体性、系统性[3]。无障碍设计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无障碍设计法律的缺乏

无障碍设计在初期时,没有很多法律条文,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也是与建筑、环境设计相联系的。综上所述,无障碍方面的经验不足、条文依据少、执行力差是景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4]。

3.2 无障碍设计意识的缺失

由于现在大多数景观作品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那一小部分需要特殊关怀的人,所以“无障碍设计”的角色,在设计者和施工者看来显得微乎其微,落地建成后也只是一个摆设。即使是在拥有无障碍设施的园林景观中,也存在着只是为了达到指标且考虑到设计中的施工现象,而草草了事且设施华而不实。

一位盲人说过;“如果我们很多盲人真的顺着盲道行走,那结果一定是我们无家可归、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句话虽然是一己之词,但从侧面反映了由于意识的缺失,这些设施在被使用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3.3 管理和维护功能的缺失

这种现象不仅仅只存在于无障碍设施中,在很多城市的公园非常普遍。因为现在大部分城市都对市民免费开放,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公园中,从而导致景观老化、被破坏,例如园路路面铺装的碎裂、湖边围栏的腐烂与残缺、台阶和坡道的防滑功能降低等。

这个现象要得到重视,正因为没有可供弱势群体游玩的地方,才造成了空间利用率低下[5]。同时加大后期养护管理的力度,才能寻求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景观。

4 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原则

4.1 人性化原则

为了提高景观的质量,就要本着人性化的原则,因为无障碍景观是专门为弱势群体和残疾人而设计的,所以就要求设计师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认真分析什么样的景观是优秀的、什么样的环境是可以满足人们心理的。

(1)残疾人各方面不比正常人,我们在规划中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要兼顾系统性、完整性,提供最大便利[6];

(2)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中也有很多的类型: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发育不健全的儿童、盲人、聋哑人群等。设计者应给他们规划不同的路线,这有利于每个群体有特定的游园方向。

4.2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让人们在娱乐时,不带一丝担忧和焦虑。例如,驳岸不宜过陡、水深之处要设置防护且满足规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不能种植有害的植株等。

4.3 易识别原则

易识别也是在进行无障碍景观设计时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展开:

(1)在特定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提示性标语,以起到引导、指示的作用。

(2)针对盲人和聋哑人群设置听觉、触觉等设施,让其可以通过听觉、触觉进行辨别、判断路线的方向。

(3)基于身体状况,在可达范围内,提供休憩的场所。

(4)设置可供集散的场地,提供沟通交谈的机会,促进身心愉悦。

4.4 易达性原则

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想去的空间,也是需要实际考虑的[7],弱势群体由于身体结构和年龄等差异,体力和生理机能不如正常人,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更合适的方案思路。可以适当调整道路的宽度、台阶和踏步的高度,如果距离较远不能很快到达,则可以在途中设计一些缓冲、休息的空间,如座椅、亭子等。

4.5 文化性原则

新时代,人们的审美水平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因素也可以和无障碍景观设计融合,如美术、书法等传统文化。而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在设计无障碍景观时,加入与当地文化相关的“符号”,既可以弘扬文化知识,又可以使人们感受到家乡的亲切,赋予他们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其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稳,体现对其的心理关怀[8]。

4.6 国内无障碍建设

当无障碍设计在国内出现设计潮流时,其在建筑和城市环境设计方面应用较广,但是在景观方面却没有创新。近十年,无障碍景观有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加大了无障碍的建设,提高了空间的利用度和参与性

4.6.1 苏州盲人植物园

于2003 年建立的苏州盲人植物园桐泾公园西南角的生态休闲区,其面积为12000m2,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区域,花、果、叶、枝干均可观赏。可通过人体不同感官来体验园中氛围[9]。

考虑到盲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需求,道路近乎平整且没有台阶。在有高差的地方精心设置了缓坡道,园路上都有精心规划的盲道,依靠触觉来指引盲人方向,沿着每一条道路都有栏杆扶手(如图)。为了让盲人们触摸、感知植物,很多低矮的植物被种植在了栏杆附近。园中植物搭配多样、季相、色相变化丰富,这大大提高了景观的价值和盲人的参与度。

图1 苏州盲人植物园

5 无障碍提升的策略

5.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去思考,为他们用心做好设计。设计时要考虑人们的尺度需求和行为规律,为体现方便性,可在需要注意的地方设置颜色醒目的指示标志。

5.2 杜绝形式主义

景观要有理有据,绝不是为了达到规定的指标而忽略了所要发挥的价值。要让景观与“人”相协调[10],实事求是,做出满足不便人群需要的作品。

5.3 加强养护管理的意识

无障碍景观设计施工落地只是第一步,后期的养护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人们放手不管,景观就会慢慢地老化,失去了它长时间的经济效益。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间断性的养护会比全面的翻新、再设计性价比要高,其不仅有助于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节约一些项目的投资。

6 结论和展望

弱势群体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也需要社会的关怀。园林工作者应该加强无障碍景观的建设,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景观是真正符合需求的。而且一个真正“大众化的景观”会消除弱势群体的消极心理和不良情绪,把他们真正吸引到园林中来,从而满足弱势群体生活需求,为弱势群体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如果城市景观中有各种各样的游客,人们真正参与其中,这既是社会和谐风貌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高度。

猜你喜欢

盲人景观设计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随声附和的盲人
盲人节
盲人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