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

2022-02-19吴正艳马荣荣

全科护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导管部位静脉

吴正艳,马荣荣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作为医院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其病人具有病情危重、生命体征波动幅度大、感染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1]。中心静脉置管作为EICU常用给药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症状,但李中瑞等[2]指出,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治疗期间极易导致病人发生感染,相关研究表明,其感染率可达3%~60%,且病死率为10%~20%,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3]。为分析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并探究其针对性护理措施,本次研究特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EICU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6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EICU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600例病人,其中男342例,女258例;年龄37~72(51.23±8.47)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13~39(23.41±4.12)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人首次在EICU进行治疗,且首次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治疗;②病人APACHEⅡ评分≥15分;③病人置管前无感染症状;④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48 h;⑤病人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病人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等对本次研究存在影响的疾病;②病人在进入EICU治疗2 d内死亡。

1.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 以《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4]中相关规定为基础,确定诊断标准:①病人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现象,同时出现脓性分泌物;②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寒战,体温>38 ℃;③在排除其他部位感染后,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④血及导管细菌实验室培养呈阳性;⑤病人在拔管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热等症状快速消失。

1.4 研究方法 记录感染情况,并根据病人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同时,采用本院自制的“病人基本信息表”对病人基本情况及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其具体内容包括病人年龄、性别、诊断结果、入EICU时APACHEⅡ评分、置管季节、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导管腔数、导管材料等,同时记录置管操作人员工作时间,以探究其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600例病人中89例病人出现感染症状,其发生率为14.83%。

2.2 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病人在年龄、APACHEⅡ评分、置管季节、置管部位、置管持续时间、置管类型、导管腔数及操作人员工作时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感染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例(%)

2.2 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病人发生感染为因变量,以相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20分、夏季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置管持续时间≥7 d、非抗感染管置管、多腔导管及操作人员工作时间<5年均为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感染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 EICU作为临床高危科室,其收治的病人常采用广谱抗菌药物、血制品、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该类药物极易导致病人体内正常菌群环境受到破坏,进而引起感染等不良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4.83%,该结果高于宋晓莉等[5]的研究结果,但与胡健[6]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且原因可能与病人例数及病人入选时间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

3.2 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20分、夏季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置管持续时间≥7 d、非抗感染管置管、多腔导管及操作人员工作时间<5年,均为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分析其原因如下。

3.2.1 年龄因素 本次研究中,感染组病人年龄≥60岁人群所占比例显著较大,其原因包括:①随着年龄的提高,病人机体恢复能力及免疫功能均出现退行性改变,更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进而导致病人更易发生感染;②谭晶等[7]指出,老年病人更易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且EICU所收治的老年人群多伴有该类慢性疾病,在进行置管后,病人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异常为致病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加之该类疾病所导致的免疫功能失调,更进一步提高了感染的风险。

3.2.2 APACHEⅡ评分 该评分作为评价重症监护室(ICU)病人的常见指标,能够有效反映EICU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该评分系统由急性生理评分、慢性健康状况及年龄3个维度构成,能够准确反映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病人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病情越严重,而对于评分≥20分的病人而言,①病人自身疾病已处于较为严重的范围;②由于中心静脉置管为创伤性治疗的一种,病人对该种给药方式的耐受程度也是影响其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③由于该指标中包含年龄因素,因此年龄较高的感染病人导致该组病人评分相对较高。

3.2.3 夏季置管 感染作为临床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温度存在密切关联,虽然EICU温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但病人在入院前所处环境的温度可导致其出现出汗、卫生习惯不良等情况,提高了感染的发生率。

3.2.4 颈内静脉置管 该结果与谢朝云等[8]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其主要受颈部毛发相对较多,导致消毒难度大,细菌密度高影响,同时该类病人在治疗期间多进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而气管切开处病人分泌物相对较多,也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3.2.5 置管持续时间较长及非抗感染管置管 ①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病人皮肤细菌可沿导管侵入其体内,造成感染;②刘春等[9]学者指出,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其导管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质地松散的纤维蛋白鞘,并导致病人皮肤处细菌沿导管表面迁移、繁殖,甚至定植在导管上,同时该处细菌受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生素作用较小,进而可导致病人出现感染。

3.2.6 多腔导管 本次研究的感染病人中,双腔及三腔导管病人所占比例较大,其原因为多腔导管的使用频率相对更高,且存在一管多用现象,导致接头开启频繁,进而增大感染概率。

3.2.7 操作人员因素 骆莹莹等[10]指出,置管人员熟练程度是影响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其对病人穿刺点周围皮肤的消毒能力,衔接口的消毒及手消毒措施的落实情况均可影响感染的发生。

3.3 护理措施

3.3.1 加强病人病情评估 在对病人进行中心静脉管置管前,应详细评估病人生命体征,了解其是否伴有相应基础疾病,同时对APACHEⅡ评分较高的病人,可进行抗生素预治疗,以避免感染的发生。另外,在夏季,应在不延误病人治疗的基础上,对病人体表皮肤进行适当擦拭,尤其对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由2名以上护理人员确认其皮肤卫生情况符合穿刺相关标准,以降低感染概率。

3.3.2 置管部位选择 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置管部位,其原则为选择相对清洁部位,远离感染源,对普通病人,应优先选择锁骨下静脉或贵要静脉,对进行切开治疗的病人,不应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同时如病人无特殊情况,应避免进行股静脉置管,以免病人尿液、会阴分泌物及粪便污染置管部位[11]。

3.3.3 缩短置管持续时间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在已达到治疗目的,病人病情已平稳后,应及时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3.3.4 导管类型的选择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导管,姚婷婷等[12]指出,可采用硅胶类导管,该类导管具有光滑度高的特点,能够有效防止病原菌的附着,且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对病人血管的损伤也较低。孙众等[13]指出,如病人预计置管时间>5 d,则应使用氯己定抗感染导管,该类导管在内外表面涂有氯己定的同时,在外表面还涂有磺胺嘧啶银,能够有效达到抑菌的效果,且其抗感染有效时间一般为14 d。另外,在选择导管时,如无特殊情况,应尽量使用单腔导管,以优化操作过程,同时降低感染率。

3.3.5 操作人员培训 由于EICU护理工作强度较大,因此该科室护理人员普遍较为年轻,因此需通过提高培训频率及力度,强化置管护理工作。①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认知水平,要求其在穿刺操作前能够彻底洗手,并在佩戴口罩及帽子后进行操作;②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避免因反复操作导致的感染[14];③严格消毒,对病人穿刺点位进行消毒,并确保消毒范围大于穿刺敷贴面积,并在留置导管期间,定期对病人穿刺点周围皮肤及导管通畅情况进行监护,更换敷贴频率应每72 h≤1次,对出汗多或伴有渗血等情况的病人应及时更换敷贴;④强化导管固定,对意识清晰的病人,告知其保证导管固定的重要性,对意识昏迷的病人应采取适当约束措施,以避免因其动作幅度过大而导致导管松脱等情况的发生[15]。

综上所述,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年龄、病情严重情况、置管季节、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及操作人员因素等,应在置管前对病人病情及体征进行详细判定,选择更加适合的置管部位及导管种类,控制导管留置时间及强化操作人员业务能力等方法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导管部位静脉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喜欢什么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