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及对服装绿色消费的启示

2022-02-19张媛媛

纺织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维度服装消费

邵 鹏, 张媛媛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8)

工业革命以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经济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繁荣,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以关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服装领域为例,传统服装供应链从原材料提供到服装废物处置的可持续性有较大提升空间。由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1]。绿色消费是从消费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国各级政府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涉及绿色消费的政策文件,如《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等。绿色消费政策的不断出台,表明我国从顶层设计层面越来越重视推动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

近年来,绿色消费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现有文献研究了特定领域内的绿色消费需求[2]、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3-4]、绿色消费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5]、绿色消费政策的实施效果等[6]。绿色消费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即绿色消费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政府应该在具有外部性的领域发挥作用,绿色消费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推动从产品供给到回收各环节的变革创新。本文研究从政策文本扎根视角研究绿色消费促进问题,梳理绿色消费政策在产品生命周期和居民消费支出领域的分布,从绿色产品供给、绿色消费策略、绿色消费模式3个层面揭示绿色消费内涵并提出服装绿色消费促进建议。

1 绿色消费政策分布

1.1 绿色消费政策来源

在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生态环境部等中央和部委官方网站上,系统收集了我国2013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期间发布的绿色消费政策文件。政策文件选择基于2个方面考虑:其一,国家层面的政策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等机构颁布的,国家层面的政策更具权威性和全局性。其二,只选择对绿色消费相关主题做出过具体阐释的政策。有些政策仅是提及了绿色消费,但并未做进一步阐释,对于这些文本进行了删选。最终获得政策37项,包括推进绿色消费的通知、意见和方案等形式。通过政策发布年份的分析,发现2018年之后发布的政策有18项(占49%),表明我国政府近年来更加关注绿色消费问题。

对37项关于绿色消费的政策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在删选和去除无意义的单字和数字后形成词云图,如图1所示。词云直观展示出政策文本主要关注绿色、环境、发展、生态、技术等内容,即搜集的文本资料与本文研究主题相符。

图1 绿色消费政策词云Fig.1 Green consumption policy word cloud

1.2 绿色消费政策分布领域

参照产品生命周期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4个阶段[7],对绿色消费政策内容进行划分。从表1所示绿色消费政策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分布情况来看,政策主要倾向于生产和回收处理方面,销售和使用阶段的政策数量较少。在生产阶段,使用绿色技术、实现清洁生产,以及对产品进行绿色包装是政策关注的重点。在回收处理阶段,废旧物回收利用和生产者延伸制度是政策关注的重点。

表1 产品生命周期的政策分布Tab.1 Policy distribution of product life cycle

参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的八大类、24个中类[8],对表2所示绿色消费政策进行分析。在居民消费大类的分析中发现,绿色消费政策关注生活用品及服务最多,其次是交通与通信,而在衣着,教育、文化和娱乐方面关注不足。在居民消费24个中类的分析中发现,绿色消费政策最为关注交通(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家用器具(如推广节能电器、回收处理废旧家电),食品(如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推广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和水电燃料等(如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推广节水、节电、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从政策涉及的消费领域可发现,政策主要关注与资源消耗、产品生产有关的领域。

表2 居民消费领域政策分布Tab.2 Policy distribution in field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2 绿色消费政策阐释

2.1 绿色消费政策范畴提炼

政策来源和分布领域的分析有助于梳理绿色消费政策基本情况,但并不能揭示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政策实施的具体层面。扎根分析是对文本逐级编码从而概括出理论的过程,已有学者对绿色生活政策[8]、社会治理政策[9]和大数据治理政策[10]进行了扎根分析。通过扎根分析方法探索绿色消费内涵,包含3个阶段。第一,通过开放式编码产生“概念”。开放式编码是通过对绿色消费政策文本逐句分析提炼其中蕴含的核心观点,即核心概念数据单元。每个数据单元都是一段文字,可以是一个词组、一句话、一个句组或者是一个小段落。比如“严格执行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健全标准体系和执行机制,提高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就是一个有效数据单元,表达出的核心概念是“政府绿色采购”。第二,通过轴心编码将“概念”整合成范畴。轴心编码是由概念形成范畴的过程,是由质性资料提炼理论的中间环节。本文关注绿色消费问题,因此需要构建概念与“绿色消费”之间的联系并做归纳。对开放式编码中的34个概念进行反复分析研究后,归纳为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价值链、绿色消费教育、绿色消费激励、绿色消费主体、分享、回收、循环9个维度。第三,通过理论编码将范畴升华成理论[9]。理论编码是将范畴进一步概括并升华,最终形成理论。在已经构建起的9个维度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为绿色产品供给、绿色消费策略及绿色消费模式3个层面,如表3所示。在扎根分析编码过程中,文本量、总参考点(即核心概念数据单元数量)越多则对相应的维度支撑度就越高。分析发现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教育的文本量和参考点较多,即这些政策更加注重从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教育方面促进绿色消费。

表3 扎根分析维度Tab.3 Grounded analysis dimension

2.2 绿色消费政策热点

在政策编码的基础上,以10个政策发布机构创建案例,并与9个核心编码进行交叉分析得到交叉分析表,见表4。表中的数据表示各机构分别在各个维度参考点数占总参考点数的百分比(如第2列第1行10.68表示:国务院发布政策中A1绿色产品维度的参考点数,占所有机构发布的政策中A1维度总参考点数的百分比),合计列表示各机构在9个维度的总参考点数占文本总参考点数的百分比(如第1行合计列8.92表示:国务院发布政策的所有维度参考点数,占所有机构发布政策总参考点数的百分比)。从交叉分析表中可发现:1)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和商务部的百分比较高(分别是22.38%、21.25%、11.9%、11.61%),说明这4个部门发布的绿色消费政策较多。2)交叉分析表百分比能够说明这些国家机关部门分别关注哪些维度,发布的政策涉及了什么维度的内容。如国务院更关注“回收”维度(C2,14.29%),科技部和工业信息化部更关注“绿色技术”维度(A2,12.86%)。3)从“绿色产品”维度(A1)和“绿色消费教育”维度(B1)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政策较多。

表4 各机构参考点占比分析表Tab.4 Analysis of proportion of reference points of each organization %

2.3 绿色消费政策实施

基于政策编码提炼的3个层面和9个维度,对绿色消费政策实施进行分析。

2.3.1 绿色产品供给层面

绿色产品供给主要通过绿色产品、绿色技术和绿色价值链3个维度进行阐释。

绿色产品包括生产者连带责任、绿色产品认证、绿色产品推广和企业增加绿色产品供给4个方面。在生产者连带责任方面,表现为推进绿色产品信用体系建设,落实生产者对认证实施机构及检测认证结果的连带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主体建立黑名单制度。在绿色产品认证方面,表现为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建立统一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强绿色产品质量监管;开展绿色产品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各行业共同编制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表,统一构建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为牵引、以绿色产品产业支撑标准为辅助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参考国际实践,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统一制定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标识,并发布认证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在绿色产品推广方面,表现为建立和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节水器具、绿色建材等绿色产品推广机制,对消费者购置绿色产品给予适当支持。在企业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方面,表现为加快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节能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增加企业绿色产品供给。

绿色技术包括绿色产品技术、绿色技术研发、绿色技术推广3个方面。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兴技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应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加大对绿色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投入,加快节能技术产品升级换代。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政策实施表现为鼓励企业、高校、社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并将研发出的绿色技术进行推广。

绿色价值链包括推行绿色设计、推广绿色包装、组织绿色物流3个方面。首先,推行绿色设计,建立再生资源分级质控和标识制度;推广资源再生产品和原料,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开展绿色设计和制造,使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和环境友好型原料;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形成联合体,共同建设绿色设计信息数据库、绿色设计评价工具和平台等,在联合体内实现绿色设计资源共建共享,制定一批绿色设计标准。其次,推广绿色包装,推动包装减量化、无害化,鼓励采用可降解、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淘汰污染严重、健康风险大的包装材料;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绿色消费活动,提供绿色包装选择,对不同包装物分类定价;建立积分反馈、绿色信用等机制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或减量包装,限制过度包装。再次,组织绿色物流,调整运输结构,逐步提高高铁等清洁运输方式在快递物流领域的应用比例;鼓励企业综合运用电子商务交易、物流配送等信息,优化调度,减少车辆空载和在途时间;鼓励快递物流领域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满足更高排放标准的燃油汽车,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

2.3.2 绿色消费策略层面

绿色消费策略主要通过绿色消费教育、绿色消费激励和绿色消费主体3个维度进行阐释。

其一,绿色消费教育包括构建绿色消费观念、强化企业绿色发展、反对过度消费和节能减排4个方面。在构建绿色消费观念方面,将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纳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在强化企业绿色发展方面,引导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严格遵守生态环境要求,合法合规经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形成绿色企业发展模式;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提高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在反对过度消费和节能减排方面,主要表现为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引导人民崇尚勤俭节约,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

其二,绿色消费激励包括绿色产品市场机制、差别化定价、价格补贴、税收政策、信贷支持等方面。绿色产品市场机制表现为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生产和绿色采购,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与示范;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采取节能环保措施,以市场手段激励绿色消费。对消费者采取补贴和差别化定价的方式,通过价格补贴来激励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在财税与金融支持方面,对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提供税收和信贷政策激励。

其三,绿色消费主体包括居民绿色消费、企业绿色采购、政府绿色采购3个方面。鼓励居民绿色消费主要表现为提倡消费者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推动超高效节能产品消费。鼓励企业绿色采购主要表现为引导企业实施绿色采购、大宗采购,提高绿色产品采购比例、推动绿色市场建设。加大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健全标准体系和执行机制;提高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全面推进政府带头绿色消费,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教育。

2.3.3 绿色消费模式层面

绿色消费模式主要通过分享、回收和循环3个维度进行阐释。

其一,分享维度包括个人闲置资源利用、发展共享经济、能源共享3个方面。共享经济是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模式[11],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社会闲置资源配置,探索闲置房屋、闲置车辆、闲置物品的分享使用方式和分时租赁的新型商业业态。支持创新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分享办公、分享存储、分享信息,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效率;鼓励专业分享平台建设,实现分享商品、信息、服务的在线交易;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交通工具分享、旧物交换利用等;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用体系,推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能源共享。

其二,回收维度包括回收换购节能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废旧物逆向物流、垃圾分类4个方面。生产者应承担的责任不仅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而且还要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尤其是废弃后的回收和处置。为了鼓励消费者的回收行为,回收废旧产品应可用于低价换购节能产品。应完善居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有序推进二手服装再利用,实现旧衣“零抛弃”。应建立废旧物逆向物流,推广“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等新型回收方式,降低消费者回收的成本。

其三,循环维度包括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能源清洁发展、行业间循环链接、循环经济等方面。应强化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倡大众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鼓励消费者尽量购买耐用品,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提高资源产出率。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促进能源清洁发展,建立完善与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相适应的法规与政策。

3 对服装绿色消费的启示

通过政策梳理与扎根分析,得到以下发现。其一,绿色消费政策集中于产品生产和回收处理阶段,对销售和使用环节的关注较少。侧重面向家用器具和交通领域,如推广节能电器、回收处理废旧家电、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等。其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和商务部对于绿色消费的政策发布较多。其中国家发改委更关注“绿色技术”维度,生态环境部更关注“绿色消费主体”维度,财政部和商务部更关注“分享”维度。其三,绿色消费政策尚未覆盖全行业,政策之间缺乏协同。目前政策在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价值链和回收4个维度都对生产者做出了规定。然而,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生活用品领域,对衣着、居住、医疗保健领域涉及较少。其四,绿色消费政策主要面向生产者,对消费行为并无严格约束[12]。绿色消费政策只强制要求生产者,而对于消费者只是依靠其自身环保意识。通常绿色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若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不强,将会出现绿色产品滞销的情况。如果绿色消费市场中出现“柠檬现象”,将导致绿色产品产量下降,市场上绿色产品占有率也会随之下降。其五,绿色消费教育与激励方面存在改进空间。目前政策主要聚焦于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教育,但绿色消费教育活动的效果缺少评估,不能确保消费者环保意识是否有所提升。尽管相关政策指出对购买绿色产品的消费者给予适当支持,但是其前提条件是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可能导致难以落实。政府采购属于政府消费,对政府采购绿色产品也缺乏法律强制性和责任追究制度[13]。

总体而言,绿色消费政策对销售和使用环节的关注较少,对服装消费领域关注不足,仅《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涉及了服装绿色消费内容。然而,在消费主义全球盛行时代,服装时尚品牌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只是享受消费的乐趣,导致过多的服装消费和更多的资源浪费。纺织服装业已成为浪费最大、废弃物最多的行业之一,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14]。当前绿色消费政策在服装消费模式层面上存在不足,在绿色消费政策体系9个维度讨论的基础上阐释对服装绿色消费的启示。

第一,服装生产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生产方面,采用环境友好型原材料,通过绿色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创新,节约资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绿色服装产品。回收方面,践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创新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使回收的服装可以获得新的生命。制造流程方面,实现生产全程智能化、控制系统智慧化、在线监测信息化、制造过程绿色化[15]。品牌方面,通过传播品牌在原材料、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绿色技术树立绿色品牌形象,实现差异化定位和绿色消费促进。

第二,服装零售企业应激励绿色消费意愿向绿色消费行为的转变。绿色消费教育活动不能缺少反馈,在教育宣传活动结束后应调查活动的开展效果并改进绿色教育活动。在绿色消费教育实施到一定程度后,应将教育落实到实际绿色消费行为上。一方面,较高的消费成本可能会导致服装绿色消费意愿难以转化成实际行为[16],故政策应明确消费特定绿色产品(如循环材料制成)可以获取一定的补贴。另一方面,命令性规范[17]定制化损失[18]促进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故应对绿色消费行为进行监督并传播非绿色消费行为对生态造成的损失。鼓励在线上线下服装消费场景中设置绿色消费提示,引导服装理性消费。

第三,社会与行业机构应创新绿色消费合作模式。要减少服装垃圾的产生必须从消费者的价值观着手,使其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19]。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会影响绿色产品的消费规模[20],传播产品使用益处的信息能够有效提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21],公共媒体对绿色消费意向具有正向显著影响[22],互联网的信息渗透会促进从亲环境态度到绿色行为的转变[23]。纺织服装领域应积极推进出台覆盖“生产—消费—废弃—回收—再生产”全链条政策[24]。相关政策应鼓励、促进生产商生产绿色产品,加强绿色政策、绿色产品的公益广告宣传及网络宣传。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应从绿色包装、绿色物流、闲置交易等方面促进服装绿色消费。

4 结束语

当前绿色消费政策集中于产品生产和回收处理阶段,对销售和使用环节的关注较少,绿色消费政策在消费模式层面上存在不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企业提供绿色产品起到了激励和约束机制,绿色技术为绿色产品供给提供了基础,绿色产品价值链保证了服装从设计到流通整个链条的绿色属性。通过绿色消费教育传播节能减排理念,通过市场机制激发绿色消费行为,能够促进居民、企业、政府等消费主体践行绿色消费行为。网络平台为闲置资源分享流通提供了新渠道,但仍需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与废旧物逆向物流促进服装回收,从而推动废品再利用循环经济发展。

根据《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和《“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环境保护与绿色循环将成为服装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市场提供更多绿色纺织产品和引导消费者践行绿色消费成为服装生产商、零售商、社会共同的责任。未来研究可通过调查方法研究包括原材料、设计、生产、流通、回收等各环节因素对服装绿色消费的影响,为绿色消费领域政策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维度服装消费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让人心碎的服装
国内消费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40年消费流变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新消费ABC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