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四五”规划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
2022-02-19朱文奇项目团队
朱文奇项目团队
引言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编制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以及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的出台,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五年发展周期。“十四五”规划中蕴含的丰富政策导向信息,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此,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或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十四五”规划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从中发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脉络。本文是此次研究的第一个系列——从“十四五”规划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篇。
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包含9大产业,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和相关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创新升级的核心,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增量所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同时,各地“十四五”规划也都将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视为重中之重。
本研究从31个省份的“十四五”规划入手,对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梳理,旨在从规划角度梳理产业发展脉络、洞悉区域产业分布特点,以兹为地方政府产业招商、区域产业协同和企业投资选址提供参考。本文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的第一篇——新一代信息技术。
1. 产业概念和特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居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应用横跨国民经济中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行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聯动效应强等特点,涉及材料、能源、交通、信息、自动化等多个产业领域,是促进产业升级、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具体细分产业如表1。
2. 从历次五年规划看产业发展脉络
我国的五年规划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总结“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以及同时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脉络(见表2)。
2.1 以布局数字基建为主线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从“十五”规划提出“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高速宽带信息网”以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十二五”时期,国家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覆盖数字基建、普及信息应用。具体体现为,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宽带接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发展宽带无线城市、家庭信息网络,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覆盖,普及信息应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具体要求为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实现平均20兆和4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部分发达城市网络接入能力达到100兆。
“十三五”时期,国家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升级数字基建,探索前沿应用。具体体现为,推进高速光纤网络建设、构建新一代无线宽带网、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统筹发展应用基础设施。具体要求为加快推进城镇地区光网覆盖,提供每秒1000兆比特(1000Mbps)以上接入服务,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实现带宽100Mbps以上灵活选择;多方协同推动提升农村光纤宽带覆盖率,98%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有条件的地区提供100Mbps以上接入服务,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实现带宽50Mbps以上灵活选择。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实现城镇及人口密集行政村深度覆盖和广域连续覆盖。在热点公共区域推广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大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联合研发、试验和预商用试点,加快空间互联网部署,研制新型通信卫星和应用终端,探索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究平流层通信等高空覆盖新方式,推动有线无线卫星广播电视网智能协同覆盖,推动下一代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十四五”时期,国家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体现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以及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2.2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
“十二五”时期,国家规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力求取得突破。具体体现为,规划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达到22纳米、大生产技术达到12英寸28纳米,掌握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初步形成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材料配套能力;新型平板显示面板满足国内彩电整机需求量的80%以上,新一代显示技术取得突破;关键电子元器件自主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攻克系统软件核心关键技术,重要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十三五”时期,国家进一步强调推动关键领域新技术研发、产业化、国产化。具体体现为,加快16/14纳米工艺产业化和存储器生产线建设,提升封装测试业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实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点液晶显示、柔性显示等技术国产化突破及规模应用、面向重点行业需求建立安全可靠的基础软件产品体系。
“十四五”时期,国家要求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具体体现为,在人工智能方面,布局前沿基础理论突破,专用芯片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等开源算法平台构建,学习推理与决策、图像图形、语音视频、自然语言识别处理等领域创新。在量子信息方面,布局城域、城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研发,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和实用化量子模拟机研制,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突破。在集成电路方面,布局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研发,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突破,先进存储技术升级,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2.3 前瞻性布局前沿信息技术
“十二五”时期,国家布局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和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支持适应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网络架构的信息产品的研制和应用,探索实施物联网与云计算创新发展工程,提前布局前沿信息科技产业。
“十三五”时期,国家正式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强调拓展生活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互联网+”应用、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加快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发展大数据新应用新业态、强化大数据与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加快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应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十四五”时期,国家对前沿信息技术产业进行了详细布局,具体体现为,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
3. 从十四五规划看产业发展特点及全貌
3.1 产业发展重点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持续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数字产业化方面,重点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
产业数字化方面,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也将在“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
3.2 产业全貌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资源及工业基础要求较低,但是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因此,明显体现出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
从全国城市布局来看,虽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遍及全国,但多数企业明显聚集于特定区域。集聚在同一区域范围内更有利于信息交流、协同发展、产业创新。超过一半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聚集在头部5%的城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都市圈中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聚集度最高。
根据工信部2021年公布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从全国布局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集中在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特色产业集群在山东、安徽、四川等省也有分布。
根据发改委2019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从全国布局来看,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其中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端电子科技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合肥、武汉、西安等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在全国分布最广,各经济区均有涉及,网络安全产业集群仅在天津。
4. 细分产业区域分布特点
4.1 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主要包含网络设备制造、新型计算机及信息终端设备制造、信息安全设备制造、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等细分产业。从各省份“十四五”规划看,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的区域分布有如下特点:
重点布局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的省份集中在我国沿海地区,内陆省份仅河南、青海、四川三省在规划中有所提及。
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5G)是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的重点,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在全国所有省份“十四五”规划中均有提及。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河南、湖南等较发达省份规划全域覆盖5G网络,其余省份均要求基本覆盖5G网络,即实现重点区域全面覆盖、热点地区深度覆盖、全域基本覆盖5G网络。
南北方规划重点存在显著不同。北方地区着重于布局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例如北京、河北、辽宁、青海、河南等省份;南方地区着重于布局新型计算机及智能终端设备制造,例如广东、福建、上海等省份。
4.2 电子核心产业
电子核心产业主要包含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电子专用仪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细分产业,从各省份“十四五”规划看,电子核心产业的区域分布有如下特点:
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核心产业的重点,是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一环。从全国布局来看,经济实力强、科研实力强的省份依托经济水平与教育资源,着重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陕西、四川等地,经济实力、科研实力较弱的省份以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为主。
东北经济区中,辽宁、吉林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黑龙江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北部沿海经济区中,北京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天津、山东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黄河中游经济区中,陕西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河南、内蒙古、山西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西南经济区中,四川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重庆、广西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东部沿海经济区中,上海、江苏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浙江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南部沿海经济区中,广东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福建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长江中游经济区中,安徽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江西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西北经济区中,新疆、青海、宁夏均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
4.3 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主要包含了新兴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互联网安全服务、新型信息技术服务等细分产业, 从各省份“十四五”规划看,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产业的区域分布有如下特点:
详细布局新兴软件产业的地方主要为沿海且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山东、上海、福建等。
详细布局互联网安全服务产业的地方为经济发达、科研实力较强的地区,例如北京、天津、湖北等。
详细布局农業物联网产业的地区全国有四个,分别为东北经济区的黑龙江、黄河中游经济区的内蒙古、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安徽、西南经济区的重庆。
不同省份对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不同,辽宁、山东、河南、广东重点发展物联网感知设备;四川重点发展物联网集成载体;陕西重点发展基于物联网的网络视听、动漫游戏、电竞等新业态;青海重点发展物联网在仓储物流、生态环保、应急救灾等领域的应用。
4.4 云计算服务产业
云计算服务产业包含了互联网平台服务(互联网+)、云计算服务等细分产业, 从各省份“十四五”规划看,云计算服务产业的区域分布有如下特点:
“互联网+”是云计算服务产业的重点,在各省份“十四五”规划中均有提及,主要涉及互联网在教育、医疗、交通、养老、家政等领域的应用。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边境省份及少数内陆省份,分别为东北经济区的黑龙江、南部沿海经济区的福建、西南经济区的广西以及内陆西北经济区的青海及宁夏。
山东省重点发展云计算相关装备产业,上海重点发展云计算大型基础设施,贵州省重点发展云计算服务器、云存储、云安全等产业,宁夏重点发展云计算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
4.5 大数据服务产业
大数据服务产业主要包含工业互联网及支持服务、大数据服务(区块链相关)、互联网相关信息服务等细分产业, 从各省份“十四五”规划看,大数据服务产业的区域分布有如下特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是大数据服务产业的重点,在各省的“十四五”规划中均有提及,主要规划内容为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管理和行业级平台以及建设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
重点规划建设大数据交易所的有北京、广东。
重点规划大数据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挖掘分析、应用、可视化和安全等生命周期产业的省份包括黑龙江、辽宁、山东、青海、四川。
重点规划大数据硬件产品产业的有内蒙古、吉林等省份。
重点规划大数据硬件、软件、终端、服务全产业链的省份包括贵州、江西。
重点规划区块链产业的地区有北京、天津、安徽、湖南、贵州、广东、海南。
4.6 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主要包含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智能消费相关设备制造、人工智能系统服务等细分产业, 从各省份“十四五”规划看,人工智能产业的区域分布有如下特点:
重点规划人工智能传感器、芯片、机器视觉等核心环节技术的地方有北京、吉林、浙江、重庆、贵州等。
重点规划人工智能操作软件、终端硬件的省份有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广东、江西、广西等。
重点规划人工智能理論算法研究的省份有陕西、宁夏、安徽、湖南、上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