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2022-02-19俞梦
俞梦
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的利润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使公司的利润最大化,获得投资者的投资。但是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导致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下降。新的会计准则提出既有利于遏制盈余管理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对上市企业公司盈余的管理。本文主要简述盈余管理、会计准则相关概念,分析了新的会计准则和规范下上市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据此探讨了新的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意义以及在新的会计准则下规范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具体措施。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吸引投资者,取得竞争优势的经常性行为,在公司的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这种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行为会一定程度地降低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使存在虚假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逐渐提高对盈余管理的要求。新会计准则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对盈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允许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了约束与规范。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本文主要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为主,通过了解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阐述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从而发现新会计准则的不足,并对其提出对策及建议,使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进一步规范,进而促进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推进市场经济的进步。
一、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
(一)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在遵循会计准则要求的前提下,公司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综合地运用会计的方法或执行真正的交易活动来及时地将自己所有权利转移到外部报告中的所有会计收益信息都进行了调整,适当地改变自己公司的所有权和财务信息,以达到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例如改变某些会计科目在财务报表中的数额以此来美化企业的绩效或是减少利润额以降低企业的纳税额。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上市公司自身为了赢得其竞争的优势,而开展盈余管理工作的现象较为常见。但是盈余管理超过了一定合理的限度,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去准确性。这就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我们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针对它们提出了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的要求,新一代的会计准则应运而生,它是促进了企业盈余管理健康有序地发展、社会和经济稳定地发展的根本性保障。
(二)會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相关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经济市场的有序运行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经过财政部的最新修订,新会计准则对原有的会计准则进行适度的调整,其目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企业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且保持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性财务报表准则之间的持续趋同。我国最早于2007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基本的会计准则,于2014年新增三项基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并在国内引进了一些国际先进的标准并予以修正;至2021年,再一次结合了实际的国情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该法进行了又一次修正。经调查发现,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决策者实施盈余管理的范围。
(二)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
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新会计准则制约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又为新会计准则提供实践的具体数据参考。我国上市公司所有者想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基于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情况,公司的管理者为了彰显自己的盈利能力,进行更好的融资,经常会使用盈余管理手段,粉饰财务信息,对财务报告中的信息进行调整,因此运用会计准则能够约束盈余管理的行为,提高对财务报表信息的要求,确保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会计信息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使得企业信息披露过程更加规范。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还不够完善,在某些地方还不够具体和严格,使致企业有了可乘之机,所以会计准则依旧还有较大的提升和完善的空间,而新会计准则的完善需要大量真实的财务数据进行参考,需要依托丰富的企业经营数据为基础,同时盈余管理为后续会计工作规范性和完善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是带动会计准则提升的有力措施。因此需要通过了解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来明确对新会计准则的措施,以此来维护良好健康的资本市场秩序。
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最初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后续又经过不断地修正,现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如下:
(一)新会计准则遏制了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在一些方面有效地避免了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在传统的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可利用其中的漏洞进行盈余管理,谋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给此类行为给予遏制。比如在资产减值方面,在旧会计准则下,公司可以利用资产减值可以转回的手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增加企业的虚拟利润,达到盈利的目的。而新会计准则要求资产一经减值确认后不得转回,这有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比如新会计准则又在公司的合并报表方面做了革新与计划,加大了对合并报表的控制力度,母公司需要把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内,加大了公司的债务压力,从而避免了公司借助关联方交易来开展盈余管理的行为。再比如公司对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降低,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存货发出计价法中的后进先出法,因此上市公司只能选择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这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造成了很大的约束。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极大地限制着企业的盈余管理,对公司的财务信息处理提出新要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一般比企业中的财务信息管理更为严格和高要求,重新修订后的新会计准则使得企业财务信息准确度更高,使得最大限度避免会计报表制作失误,确保所有者的利益,推动企业盈余管理健康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及稳定。
(二)新会计准则扩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新的会计准则在有效遏制了盈余管理的发展下,也一定的程度上拓宽了对上市公司盈余的管理,因此也促使不少企业开始运用新的会计准则里的一些技术漏洞来加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比如新的会计准则已经扩大了公允价值的实际运用范围,公允价值本身也具有其巨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将运用其公允价值得当,则有机会极大地提高其公司所有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其可信度,提升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运用得不当,比如被人滥用,信息的不对称和监管机构的不健全,就有可能使公允计量模式在盈余管理上具有很多操作空间。新的会计准则也拓宽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在旧的会计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的变化只是局限于对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现已拓展至为那些需要进行相当长期时间的买卖商品购建或者其他生产活动后才有可能达到规定的预订可以继续使用或者是可以继续销售的状态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专门借款和一般贷款的专门借款。因为我们公司的所有借款都采取了混合方式使用,所以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借款的费用化、资本化的占比很难确定,从而会增加公司的盈余管理空间。新的会计准则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可以分成为研发、开拓两个阶段,但是针对无形资产如何划分,新的会计准则并未具体地解释其说明,导致了上市企业公司增加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可能。在企业负债和利润率两个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初始计量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各种风险来预估一个风险的概率,在这一过程中也增加了盈余风险管理的效率。在公允价值的扩大方面,其拓宽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如果公允的价值被正确地使用在盈余管理公司中,会有利于保障盈余管理信息的真实性,提高盈余管理会计信息的精度和准确性,但如果公允的价值被大肆地滥用,在盈余管理监督能力不强的条件下,则可能会加大盈余管理的工作空间,造成不堪的后果。在研发成本费用和研究成本方面也体现出来的新会计准则,扩大了盈余管理的时间。在旧的会计准则中,开发费用与研究费这一部分是一直计入到当期的损失利益当中的,而新会计准则却将这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和进行资本化,将其中的一部分加入到固定资产之中,进行分期限的摊销处理,使得公司的开发风险加大,难度增高。
三、新会计准则下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对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需要政府和公司采取以下相关措施来完善整个经济体系。
(一)深化并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从会计准则的变化过程来看,当前的会计制度在一些界定及解释上依旧存在不具体与模糊之处,起到会计监督的作用不强,所以盈余管理不足。且容易被会计从业人员作为一个主观因素所影响,不利于对会计信息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会引起过度的盈余管理。所以需要对于一些细则加以专业化的注释,需要明确相关规定,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借助国际准则,提高我国准则的可行性,防止发生信息的失真,做到规避会计准则中的漏洞,减少上市公司对于盈余管理的控制。
(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管
会计人员是参与盈余管理的主要人员,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即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自身综合素质能够影响到公司的基本工作成效。且会计行业是与利益直接挂钩的,会计人员为了满足管理层的要求很容易过度盈余管理。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需要積极关注的问题。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依照当前实际情况分析来看,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普遍较低的现象,所以为了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方面是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力求有效地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准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会计人员宣传和监督的力度,使得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严格把控,提高其职业道德品质,避免出现利润操作行为。
(四)完善企业表外信息的披露
表外信息是指会计报表的提供者不能或不便在法定会计报表内反映的,但却能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正确理解会计报表内容、企业财务状况、或有事项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它是会计报表的一种补充和说明。当企业开展盈余管理时,会计信息大部分都是在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中进行阐述解释,之后对关键项目进行详细分析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表外信息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在关联方关系及交易上的披露不充分,其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操纵和利益交换的“灰色地带”。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表外信息披露的漏洞和不足粉饰公司业绩,甚至违规违法披露表外信息,导致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和利益受损。所以国家应该完善企业表外信息的披露,进而阻止上市公司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影响信息外部使用者决策。
(五)促进社会的监督及管理
公司股票上市后必然会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一种监督气氛。随着近年来我国新一代会计准则的深入实施和发展,相应的社会监督管理机制也都应当能够得到完善和建立健全,不仅会计工作者需要自身必须具备严谨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强烈的风险责任意识,而且在社会领域也都应该能够建立一个负责任的审计监督机制,合理地提高审计信息的透明性,使得上市企业更加重视对于隐藏资产增值所可能带来的独立进行审计的风险,在进行社会监督的环境下必须严格履行审计流程,合理地计提负债及其资产增值,积极展开信息透明度,做到诚实守信。
我国正处于资本市场繁荣发展的阶段,并且在国际上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来支持企业的资金发展需求,但是现今上市公司数量的日益增大,企业也存在一定的资金竞争,因此盈余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需要特别注意,过分的盈余管理可能会严重影响到信息的准确和真实性,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合理进行盈余管理,但这一行为也会带给公司一定程度上的潜在风险,会对整个资本市场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说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其规范了盈余管理的行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所以在其博弈的过程,政府要不断地深化并且完善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要加强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及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科学合理地实施盈余管理,完善企业表外信息的披露。社会也一定要有限度地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促进资本市场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