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古文地图·精学程导航·育高阶思维

2022-02-19何亦华

文理导航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创新

何亦华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提出促进了教学的变革,如大单元教学。在古文教学的大单元设计中,课堂目标应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并设计与之对应的任务群,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开发和重组必修教材的古文学习内容;大单元设计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古文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问题并逐渐习得古文素养。笔者从内容、手段、方法、评价维度展开情境性、层次性的教学实践,调动了学生古文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趣玩古文;创新;高阶思维

问题一:内容缺乏整合,呈现低阶性。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科书上的古文经典但缺乏趣味性,知识点繁杂。教师根据“知识体系单元”一课一课地教学,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所学到的古文知是识零散的,没有系统性,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以训练代替理解,学生的古文思维低阶性明显,不能做到对知识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古文课堂上难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问题二:过程缺少设计,导致低趣性。

现有的古文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教师的单元设计理念薄弱,缺少情境设置,素养目标不明确,学习任务没有层次,教学手段单一,使得学生对古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不活跃。

问题三:学后缺失评价,出现低收获。

在古文课堂上,教师缺乏与学科素养目标匹配的评价体系,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教师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综合构成一个有序推进的评价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一、主题统整,构建“古文学习地图”

必修教材的古代文化传统作品占50%,笔者结合单元对应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材原有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整合,创新单元体系设计,以“趣”为主题,序化单元模块,从整体框架到栏目设置都体现新型架构,课文以打破文体限制、单篇加多篇的方式组合成“趣味”主题古文学习地图。

以必修上下册为例,把趣玩古文学习地图分为“趣诵诗文、趣说文化、趣品人物、趣玩历史、趣写故事、趣赏风情、趣拍电影、趣味思维”八个主题,以微专题的形式呈现,一个专题一个样例,由单篇或几篇组成,围绕声韵、文字、文化、人物、故事、风情、思维等要素整合形成学习项目。通过趣玩古文学习地图的构建,丰富课堂教学的样态,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趣玩古文学习地图分类举例:趣诵诗文,如《鹊桥仙》《虞美人》;趣说文化,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进口北固亭怀古》;趣品人物,如《红楼梦》《琵琶行并序》;趣玩历史,如《阿房宫赋》《六国论》;趣写故事如《静女》《涉江采芙蓉》;趣赏风情,如《赤壁赋》《登泰山记》;趣拍电影,如《芣苢》《插秧歌》;趣味思维,如《劝学》《师说》。

二、学程导航,搭建“创新工具+思维可视+学习支架”主题包

智慧+时代的到来,帮助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撬动了以自主学习、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真实情境、目标任务、活动评价等一系列支架,支持学生的学。主题包的搭建为学程重构提供了保障,不仅可以推动古文课堂跨时空、跨情境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助学主题包1:智慧引领,创新工具。

希沃白板的互动式课件,让课堂更有趣。云课件同步上传解决了课件传输的问题,针对教学场景设计插入的课堂互动,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编辑课堂互动,以游戏的形式归类句式积累文言重点句式,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明显,在轻松愉悅的氛围中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高效输入。

助学主题包2:去扁平化,思维可视。

以往的古文课堂,教师喜欢逐句讲解,使得文章支离破碎,对文章的肢解阻断了学生想象的道路,扁平化的形象思维使古文学习变成了知识搬运;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创设美好的想象体验。如《师说》《劝学》两篇文章中的“而”“其”“之”特别多,通过思维导,对虚词进行总结梳理,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文言知识规律。

助学主题包3:学习支架,多维导航。

在传统自学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架,增加了做中学的途径。微课、PPT、导学案、补充资料等,为学生构建了情境,如教学《六国论》时,展示六国地理位置图及六国灭亡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六国灭亡的原因,寻求解决之道。教学诗歌《登高》时,配乐朗诵视频的引入为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更投入,拉近了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

三、四步教学,创新“自学+互学+延学+拓学”教学模式

基于趣玩古文地图,开展“自学+互学+延学+拓学”四步循环教学实践,亲历独学、合学,深度解读文本,提升思辨能力、合作能力,最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古文课堂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样态,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内动力,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推进了古文课堂的精彩演绎。

教学案例:《六国论》

本课教学采用群文专题的方式进行,阅读苏式三父子的《六国论》,在“求异求新”思维下,领悟不同角度,观点相异的精彩。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阅读古文,首先要解决文本知识点的落实,进而把握作者观点,理解作者阐述的逻辑,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上述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以情境任务单为载体,通过“自学+互学+延学+拓学”四个学习环节,实现知识内化以及多维度思维能力的提升,保障了教学的深度。

环节一:设计任务支架,有序引导自学

任务1.多种形式朗读三篇文章,利用词典等工具书,尝试着口头翻译三篇古文。

任务2.请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尝试绘制出作者论证自己观点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先学任务单的设计要关注古文的核心素养,任务的设计要依据学情,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梯度设计,在分层任务驱动下的自学,比起以前囫囵吞枣,自学起来更有针对性和动力。

环节二:创设情境任务,合作互学破解难点

小组合作互学。

任务1:各用一句话概括三篇文章的观点;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你认为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任务2:小组讨论修改三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并确定最终版本;

任务3:小组代表成果展示,其余小组学生点评;教师梳理小结。

设计意图:三苏论六国,各抒己见,各有千秋。创设情境任务一从“我的观点”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文人的独到见解;任务二三,修改并评价思维导图,即使基础好的学生也很难独立完成,采用小组互学合作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保障了思维的深度。

环节三:归纳整理,延学内化

思考探究:苏洵《六国论》是公认的名篇,为历代文选必选之文,但也有不少质疑,认为有瑕疵,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一问题,是对课堂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宽度的延伸,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 本文中的某些论述欠妥,正好可以用来启发学生要敢于质疑,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深入体验与鉴赏中,通过辩证分析,明白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他的写作目的在于借古讽今,借六国破灭讽谏“为国者”。这一探究过程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巩固与强化,更是学生“学”的一种自我反思和总结,是将所学内容内化,促进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提升的一个过程。

环节四:拓展学习,学以致用

“读书无用论”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有人赞成,有人质疑。阅读下面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及理由,运用所学论证方法。

材料一:重庆上万农村考生放弃高考。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上完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出去打工挣钱。

材料二:中科院博士黄国平曾说,“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读书让他获得了尊严、动力以及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勇气。

设计意图:拓展学习本着学以致用的思想,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让学习从文本走向写作,使这些思维方式和写作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把这样的能力运用于实践中,才能使教学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把这种思维能力迁移到生活中,创生出自己的独到观点。

四、评价创生,推进“四阶”评价体系

有效的评价与反馈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教师保障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过程性评价伴随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展开。师生可在学习过程开展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如《六国论》可围绕四个环节可设置“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表”让学生自评,自学阶段侧重学习习惯与态度,互学阶段注重重点字词积累与观点的表达,延学阶段注重文言现象的梳理探究和梳理论证方法,拓学阶段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输出。如在互相评价中,可设置“合作能力评价表”,设计“我们组做得比较好/不足的地方是”等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思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更深度的学习和理解。

形成性评价是依据学科素养目标,结合学习任务制定的评价标准。它从情境出发,创设整合单元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观念的任务。任务情境与评价目标息息相关。

《六国论》四阶评价体系如下:

环节一任务情境:诵读自学翻译,绘制思维导图——DOK1:识记、分析(诵读培养语感,积累文言知识重在记忆;思维导图重在分析文本结构)

环节二任务情境:合作互学完成两项课堂学习任务,重在论证方法与思路——DOK2:技能(掌握论证方法)

环节三任务情境:延学内化,通过异同、正反等对比、辩证分析论述欠妥之处——DOK3:逻辑思维(在鉴赏中,提升质疑能力,促进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环节四任务情境:学以致用,对课堂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宽度的拓展——DOK4:延展性思维(从文本走向写作,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文学写作能力,更培养锻炼了辯证思维能力)

通过四个环节的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呈现了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随着四阶评价体系的推进,促使学生的“学”从文本走向生活,教学与生活结合,最终形成了高阶思维,真正实现了教-学-评效率最大化。

基于学程重构的《趣玩古文》创新教学实践研究,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教材课程的重构,以及单元主题式教学情境任务的设置,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变成了学习者,情境创设的创造者,绘制古文地图——搭建助学主题包——创生评价体系,这个过程让教师对古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解读,素养目标更明确,情境任务也更典型了,也让学生爱上了古文课,教学的效果也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褚树荣.基于教材,对接课标:高中语文为专题开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0,21(01):7-13.

[2]孟亦萍.让语文教育真正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下),2019(05).

[3]谢澹.从《六国论》谈古代名篇的思辨教学[J].语文学习,2018(08):63-66.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创新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物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