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2-02-19朱伟峰

文理导航 2022年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信息技术

朱伟峰

【摘  要】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越加重要。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离不开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本文主结合初中生及信息技术知识的特点,阐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以促使信息技术课堂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学生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对应的课程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课程安排中理论知识偏多,实践教学相对较少,尤其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传输,尚未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为了扭转不利的局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尝试与探索,具体措施如下。

(一)灵活授课 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基础,展开灵活的授课方式,要求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要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不断挖掘、提升其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遵循层次性原则,利用具有启发性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最终尝试将自己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望是创新的动力来源,在灵活授课时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策略激发其对信息技术的探索欲望。

例如,学习PPT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份优秀的PPT演示文稿,利用其中动态、绚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人数,对其合理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6人左右。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自主探讨,按照案例制作出同样的作品。不难猜出,很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可以自行解决,但另外一部分则需要教师的引导方能解决。教师的引导恰恰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可根据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锻炼学的生逻辑思维,让其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 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课堂要与生活相贴近,所创设的环境也要与生活实际相符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创新能力。同时,所创设的情境应当民主,以激发其探索欲望,畅所欲言。在民主的情境下,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引导其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跳出固定化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角进行创新,将思维无限放大,挖掘自身潜力。

例如,学习PPT时,很多学生直接到资源库中搜索模板,再对模板进行简单的更改。这种制作方式会极大地打压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欲望,对此,教师要严令禁止,明确提出不允许套用模板。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行创设模板背景,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设计出丰富的PPT内容。在制作时,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可以采取小组交流合作模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的方式共同完成PPT的制作。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索欲望,在制作完成后由学生对每组的作品进行投票,得到票数最高的小组获胜,并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除此以外,信息技术的学习最终要为生活服务,因此所创设的情境可以包含广告牌制作、广告标识制作、标志牌制作、引导牌制作等。给出广告牌的用途、制作要求等内容,由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制作。在制作前,教师根据给定的任务中所用到的PS技能进行授课,而后再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

当然,任务的设置不能仅局限于其中所存在的相关知识,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与延伸。如艺术字体的制作,不仅可以用到广告牌中,还可以用在笔记本、书包等其他方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之间关系,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三)变革方式 趣味教学

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但是对社会又充满好奇,在授课过程中若单纯讲解知识点,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兴趣,甚至是抗拒的。但当教师提起一些题外话,学生却会眼神放光,竖起耳朵。教师要充分抓住该特点展开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便有求知欲望,有求知欲望则更能够挖掘自身的创新潜力。

例如,讲解PS软件时,比较偏向于动手实践,但这之中其实涉及了各种细小的知识点,学生如果一开始没有一个很好的兴趣引导,很容易产生无从下手的无力感,更谈不上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了。然而这些细小的知识点很容易消耗学生的耐心,故在授课前笔者采取有创新、想象力的合成照片的导课方式,一时间几十双小眼睛都聚集在屏幕上,学生时而大笑、时而赞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很多学生纷纷提出要学习的想法,有些询问制作方式。整节课,学生都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屏幕上也呈现出各种充满创意的作品。在这样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创新的快感。

再如,讲解WPS文字制作时,采取设置任务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第一节课开始,便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如学习本节课知识后自己制作一个电子报刊。要求在以后的学习中,每学完一节课就在报刊中增加一部分设计内容,逐渐完善小报刊,且每完善一次都要上传到学校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中,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从一开始只有文字、图片,到后来逐渐添加了艺术字体、改变背景、增添超链接、增加音乐等内容。一个学期的知识讲解结束后,学生都完成了构思精巧且内容丰富的作品,对每节课的知识点都运用得非常熟练,甚至还有些学生举一反三,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完成了创新与创造,延伸出其他知识,超前学习。

可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采取任務驱动式教学模式,则能够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逐渐掌握,并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延伸。

(四)拓展延伸 锻炼能力

能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系,知识的多少决定着能力的大小,知识的多少同样也决定着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力的大小则决定其在创新方面所付诸的实践。尤其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的软件、技术如破竹之势不断涌现,教材几年便需要更换一次,否则将跟不上社会的进步。教师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知识,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延伸与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例如,讲解录音的相关知识时,有学生提出录音过长、录音存在杂音等相关问题,此时教师借助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趁机讲解了专业音频编辑软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计算机本身的特点进行跨学科教学,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利用所学知识为生活、为学习服务,从该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参与到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深得学校其他学生的喜爱与欢迎。

(五)添加人工智能教学内容 丰富课堂

目前,人工智能还在持续更新,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若想在中学信息课堂中适当加入人工智能教学的有关内容,并显现出其对提升学生创新力方面的作用,需先从教师培训入手。学校方面需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训,保障师资质量。要求教师既要具备组织学生操作的素养,又要掌握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的有关理论及技能,可剖析已有的教学案例,掌握人工智能中程序设计的运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增加人工智能教学的内容,教师则需巧妙运用各类工具,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理论的感知,并提高其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为此,教师自身也应具备操作辅助工具的技能。在中学阶段添加人工智能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强化学生创新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添加机器人课程。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强调程序部分,增加有关机器人的内容,以丰富课堂教学。以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程序设计属于比较基础的部分,教师可在开展有关程序编程内容的课堂环节中,渗透人工高智能的理论信息,这样有助于弱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枯燥感与严肃氛围,提升课上的趣味及生动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及创新意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中学教师更为强调课上的秩序,压制学生的天性,这不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仅能记下相关的理论内容,很难将之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对此,教师可在此科目的教学中,应用机器人的编程软件,要求操作界面简单,支持迅速“上手”,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了解操作流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创新能力,并能自主完成对有关内容的学习。此外,机器人编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观念,并且,通过自主设计实践,能使学生逐渐增强自身应对困难的能力及信念,可推动其综合成长。

其二,运用好网络资源,增添新的课堂内容。如今,诸多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中依旧侧重于常规的教材理论与教学大纲,教师应用电脑,仅是向学生传达理论内容,演示各项操作步骤,而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关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内容占比不高,未能深度教学有关的原理及运行等。因此,教师应当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进行课堂补充,以促进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的理解深度。比如,關于“人工智能新生活”的课堂上,教师可安排预习任务,由学生自行查询、整理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人工智能的界定、发展空间、学科内容、开发价值等,以产生基础性的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可导入当前已有的“人工智能城市产品联盟”,进一步传达有关的使用领域、概念等,借此保障学生对人工智能内容的兴趣,以此挖掘其好奇心。依托互联网,向其介绍相关的学术网站,促使学生能掌握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走向。

其三,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的运用。教师可选择比较符合中学生的话题与素材,以人工智能医生为例,探讨开发机器医生的价值;机器医生和正常人类医生有何差别;如果机器医生误诊,应当怎样处理等。借助接近生活的问题,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目前常见的语音识别、刷脸等,通过列举实际的技术,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人工智能的运用,甚至掌握怎样和智能机器人“搭档”,提高某些任务的开展效率,为学习及生活等提供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课堂、授课内容、知识拓展等几个方面来实现。课堂要丰富,授课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知识的拓展,融入多样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空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兴珍.民族区域环境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9(31):66.

[2]赵二军.浅析初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学周刊,2019,385(01):82-83.

[3]杨孝洪.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J].读与写(上,下旬),2019,16(13):117.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初中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