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2-02-19万赛罗李斌夏华汪凌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应用实践

万赛罗 李斌 夏华 汪凌峰

摘 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安徽省高校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依托省级政府主导的网络园区建设实践,提出了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的“政府主导、园区牵头、高校合作”型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的落地支撑和应用实践成果,同时结合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提出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最后对“十四五”期间,在网络园区背景下,从高校联盟、标准化课程、非学历课程、思政及劳动教育课程和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基于该模式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园区;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2)01-0099-06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也逐渐开始了与“互联网”的融合,很多高校都纷纷开展了在线教学,建设了一批课程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向学习者输送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对解决传统函授或业余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无法有效落实的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需求,资源数量及覆盖面较小、各高校资源建设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性难以保证、高校间资源建设和使用的重复与浪费等一系列问题[1,2]。

建立一套具有相对完备、覆盖面广、标准统一、高质量等特点的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需求日益迫切。

本研究以省级政府主导的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建设实践为背景,通过系统比较分析和高校实地调研的方式,对不同高校的资源建设情况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构建出一套符合省级区域背景下的高校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高提供資源保障。

1 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1.1 各高校资源建设发展情况不平衡,水平参差不齐

我省高校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中,由于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师资投入的差异,导致各高校资源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出现了高校间资源建设“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象,总体情况来看本科高校资源建设工作显著优于专科院校,本科高校内部差异性也较大,部分本科高校资源建设工作明显滞后。

1.2 高校间资源建设无统一标准,缺乏协调机制

各高校自2013年以来,大批量开展了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为高校继续教育在线教学提供了资源基础,但分析研究各高校的资源情况来看,资源呈现形式有多重类型,以视频资源为例,从呈现形式来看,主要有三分屏和纯视频两种,从时长来看,部分高校视频资源单讲时长能超过45min,甚至近1h,也有高校视频资源以知识点为单元建设,时长为10min左右。除了视频资源外,各高校所建资源中,文本资源类型也有很大差异,少数高校同步配套了在线题库,适合学生完成在线练习和考试,但大多数高校仅仅提供了电子版题库,仅能供学生在线查看,无法将其作为在线题库供学生复习练习使用。

高校在资源建设过程中除了标准不统一外,校际也缺乏沟通协调机制,特别是在一些招生数量较多专业的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高校间可以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完成课程资源建设,但很多高校都自建了资源,造成了部分资源的重复建设,校际没有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各有重心的资源建设协调机制。

1.3 高校间资源共享处于初级阶段,共享内涵不足

2013年以来,部分高校开展了公共课程的资源共享工作,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该校自建的思政系列课程,先后共享给安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为避免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开展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共享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仅仅是高校间的课程资源交换,不涉及高校间优质师资的共享,距离高校间实现课程互认、学分互认的目标差距甚远,所以现阶段高校间课程资源的共享内涵还有待提升。

安徽省在2013年推出的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推出“安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化建设”项目,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相关文件要求,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搭建统一的网络教学技术与管理平台(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以下简称园区平台),普通高校建设课程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共同探索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

园区建设八年来,形成了以高校、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心、学习者、园区管理中心为主体的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主导,建立统一的省级继续教育网络教学技术与管理平台,不仅避免了高校间平台的重复建设,也减少了高校间资源低水平建设,为实现高校间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平台和资源保障。园区在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逐渐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园区牵头、高校合作”型共建共享模式。

2 园区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应用实践

2.1 政府主导型共建共享

2013年底,项目启动实施时,教育厅先后组织安徽大学等27所省属本科高校分三批陆续开展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共建成54个专业270门课程。该批课程为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顺利启动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上述高校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很多专业存在交叉,导致部分课程重复建设,同时由于高校间资源建设标准不一,不利于校际的课程资源共享。

为进一步完善资源建设工作,教育厅提供专项资金先后组织启动了“学前教育”“会计学”和“护理学”等三个本科专业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分别由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牵头负责,并遴选了一批高校配合牵头高校共同完成资源建设,目前上述三个专业的课程网络资源已经全部完成建设,并已共享给全省开设上述专业的本科高校。由于篇幅限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具体如表1所示。

政府牵头型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在应用实践中效果非常明显,参与高校积极性高,各高校通力配合,按照任务分工,遴选出各专业课程优秀的师资,集中备课,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展资源建设,建设效率、建设成果、应用效果显著。

2.2 园区牵头型共建共享

为进一步增强资源建设能力,扩大课程资源覆盖面,园区在教育厅指导下,2018年以来先后协调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学院、安徽开放大学和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从上述高校组织聘请一批优秀师资和技术服务团队开展了“艺术设计”“药学”“中药学”和“烹调营养与工艺”等专业的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目前已完成50门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该批课程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版权协议和资源应用模式,确保了高校间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弥补了上述专业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

2.3 高校合作型共建共享

在推进园区建设过程中,为建设课程资源,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和安徽开放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展了校际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以安徽大学为例,该校与安徽开放大学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融合了双方优秀师资和资源制作团队,合作共建了法学等6个本科专业36门课程网络资源,部分课程资源如表2所示,不仅实现了两校间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更有效提高了课程资源建设效率。

安徽开放大学作为园区主要建设单位,自2013年省教育厅启动园区项目以来,学校投入专项资金重点建设法学等21个本、专科专业的课程网络资源,截至2021年5月,已经完成所有专业的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任务。该批资源在建设过程中,专业主干课程均从省内外高校聘请专业教师作为课程主持教师参与资源制作,不同专业背景、学术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资源制作,为避免资源内容同质化、提高课程资源质量提供了师资基础。

2018年,为做好全省高校继续教育学位英语考试工作,园区部分高校倡议成立了安徽继续教育公共英语联盟,联盟建设之初,重点工作就是建设一套适合全省继续教育学位英语考试的课程网络资源,园区先后从安徽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学院、滁州学院、宿州学院和安徽开放大学等联盟高校聘请专业英语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建设,该课程累计共完成54讲视频资源录制,37条文本资源和在线题库制作,其中在线题库近2万道题目,目前所有资源已全部上线并用于课程学习和考试。同时联盟还组织安徽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专家编写《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大纲及指南》一书,并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供学习者自主购买使用。2021年,依安徽农业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等高校需求,联盟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滁州学院等高校聘请专业师资启动了继续教育学位日语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目前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十几所高校共同开展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开创了高校联盟建设和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为校际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探索了新的路径。

2.4 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落地支撑和内涵提升探索

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实现必须要有明确的落地支撑,主要包括政策保障、技术标准和实施平台等三个方面[3,4]。

2.4.1 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平台管理

园区建设之初,为做好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园区出台了《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化建设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基本要求》,为高校开展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提出了技术标准要求,明确了视频资源建设应该以知识点为单元建设微视频资源,围绕课程主要知识点建设的微视频资源[5],一方面可以满足学习者移动学习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便于校际的课程资源共享,同时在园区平台中,开发了单独的资源库管理系统,所有课程网络资源均以素材的方式上传至平台,每一条素材均需进行标签化管理,通过素材、标签的方式,为校际课程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4.2 统一教学系统,个性化教学设计

课程资源在高校间实现共享后,为避免课程在不同高校间的同质化,在园区平台中,各类课程资源仅为教学素材,不能直接学习,需要负责课程在线教学的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后,学习者才能学习,简单地说就是需要课程教师按照自己对某门课程教学的想法,结合高校教学管理要求,将视频、文本和题库等各类素材有机组合起来,形成“目录树式”的课程学习结构如图1所示(篇幅所限,仅展示两个模块的教学设计内容)。同时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从本地添加各类教学资源(需经管理员审核),丰富补充课程网络资源。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同一套课程资源在校际共享后课程教学同质化的问题,确保了高校教学自主性,保障了高校自身办学特色。

2.4.3 打造课程超市,从资源共享迈向课程共享,提升共享内涵

为提升高校间课程资源共享内涵,园区提出了“课程超市”的概念,高校根据自身课程资源和师资情况,待教师完成在线教学设计后,遴选出部分优秀的在线课程,并将其共享至园区平台的课程超市系统,供园区高校集中统一使用或者学习者自主学习使用。

通过优秀课程进课程超市的方式,一是可以向整个园区高校展示自身办学特点和教学成果,二是便于其他高校直接使用这些课程,不仅共享课程资源,同时也共享了课程师资,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从而实现了“课程共享”,提升了资源共享的内涵[6]。

2.5 高校资源共建共享的应用实践成果

经过八年的发展,在教育厅指导和园区沟通协调下,园区高校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2021年8月底,园区平台统计系统显示,园区平台目前累计各类资源超过44万条,视频资源超过27万讲,这些资源中,原创资源超过10万条,原创视频资源达6.7万条,从统计数据分析来看,高校间共享的资源超过34万条,視频资源共享数量达到21万讲,累计共有1.5万门课程完成上线,学习者累计完成1377万份在线作业,视频学习时长超过3900万h,初步构建完成的资源建设模式为高校带来了丰富的在线资源,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表3所示。

3 工作重点及措施

目前在教育厅和园区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完善现有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模式,做好园区建设工作,在未来的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3.1 加强高校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持续性投入

资金投入是影响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因素,但目前多数高校的资源建设资金主要还是来自高校的经费预算,而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持续性系统工程[7],没有持续的经费投入无法保证资源建设的有效实施。因此现有的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中,由政府主导的课程资源建设只能作为园区项目建设的推动力量,主导力量还是要靠高校自己,所以在现行高校间经费供给能力差异较大的背景下,“高校合作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另一方面,高校师资力量投入程度也极大影响课程资源的建设质量,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特别是继续教育领域的资源建设,受到重视程度和关注度的影响,很少有高校能将学科领域最出色的师资用于课程资源建设中,因此现有课程资源未能全部体现出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

3.2 系统规划课程网络资源的更新工作

由于社会发展和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园区高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建设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源的持续更新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课程资源只有零星的更新补充,尚未形成系统规划。

3.3 加强思政类课程资源建设,启动劳动教育类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目前园区各高校均开设了思政课程,但总体来看,各高校投入在继续教育领域思政课程建设的师资有限,力量相对单薄,导致所建课程资源高度与深度还有欠缺。园区高校在继续教育办学中,尚未将劳动教育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导致该类课程资源还很欠缺。

3.4 进一步加强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推广应用工作

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共建涉及高校间师资力量的投入、资金的使用与监管、资源验收等一系列问题,共享不仅涉及资金投入与回报的问题,更涉及高校对其他不同层次高校所建资源的认可度问题。所以现有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推广应用尚没有形成规模,还需要继续扩大应用,并不断总结提升。

4 工作展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根据园区高校资源建设现状,对园区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展望。

4.1 树立园区的纽带地位,做好区域性高校合作联盟建设

在教育厅指导下,在全体园区高校努力下,将园区这个由省级政府主导的继续教育改革创新区建设好,以园区建设发展为根本、以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为依托、以高校继续教育学位外语考试、特岗教师培训、自考助学等一系列合作项目为抓手、以安徽高校继续教育合作联盟(由合肥工业大学等园区高校发起,已于2020年12月成立)建设为支撑,不断完善高校间合作交流机制,开展校际合作,进一步完善现有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并不断推广应用。

4.2 推进标准化基础课程建设,助力校际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实施

在安徽高校继续教育合作联盟指导下,按照“统一培养目标、统一师资、统一教材、统一题库”的原则组织联盟高校启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同时密切联系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设置在安徽开放大学),园区高校学生在学习上述课程时,学习成果自动存入学分银行平台,同时可以在不同高校间开展这些课程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工作,为下一步更多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工作奠定基础。

4.3 凸显园区协调职能,加快非学历课程资源建设

社会服务是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做好非学历教育则是高校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园区建设实施过程中,非学历教育一直是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园区课程超市系统已经汇集各类非学历课程近300门,累计有十余万人次参加相关课程学习,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园区课程超市系统推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系列微课程,收到了社会学习者的一致好评。

园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协调工作,根据园区高校办学特色,分阶段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安徽特色、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非学历课程资源,与园区高校一起努力做“专业、规范、有温度”的非学历教育,助力我省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4.4 强化理想信念,做好思政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园区将在教育厅指导下,按照开足、开齐、开好思政课程的原则,联合园区高校遴选优秀师资,共同开展思政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在继续教育领域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思政课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探索实现理论课程教学和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

4.5 优化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型”资源公共应用平台

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作为园区项目建设的支撑和实施基础,在未来的建设规划中,将继续密切联系园区高校师生和管理者,不断完善平台现有功能,同时根据园区建设发展需要,结合自考助学、学分银行的业务需求,持续拓展平台各项新功能,不断汇集各类学历、非学历课程网络资源,构建一个以“公开、公平、有序”为特点的综合性“智慧型”资源公共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晓林.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

〔2〕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30(06):70-74.

〔3〕张学波.建立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4,25(05):69-72.

〔4〕冉利龙.远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5,35(05):55-60+80.

〔5〕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國电化教育,2013,34(08):71-76.

〔6〕王钰洁.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1.

〔7〕何路路.区域性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应用实践
驻地网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有效策略探究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