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
2022-02-18牛耀昌
牛耀昌
(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甘肃 定西 743000)
近年来,中小学的校园欺凌事件频发,而相关报道也呈现出增长趋势,这些无疑都要引起社会以及学校的警惕。根据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都是因为口角或者发生摩擦以及产生了矛盾纠纷成为主要的原因,其次为钱财,第三是涉及情感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虽然理由较为简单,但是这些却引发了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所带来的危害性不容小觑,则要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警惕,并做出深入反思。
1.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校园欺凌中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特征原因的分析
欺凌者的性格较为消极,而且言辞、思想、处事等都过激、自控力较差,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且道德观念严重缺失,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好坏进行辨别。通过对相关案件分析也能发现,被欺凌者的性格多自卑、孤僻、懦弱,和其他的学生不合群,以及对来自同学的言论过于敏感,种种的缺点也更多可能成为被欺凌者,事后也独自忍受,无形中更纵容了欺凌者。
1.2 校园欺凌中家庭方面的原因分析
家庭环境不佳,家庭教育方式不妥当,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家长成天玩手机,很少陪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或者玩游戏,这样的不良习惯容易让学生效仿。也有家长不注重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孩子潜移默化中会沾染父母的一些坏习惯或者脾气。加之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有些中小学生是留守儿童,有的来自单亲家庭,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性格问题或者是行为习惯。
1.3 校园欺凌中学校原因的分析
一是教师给予学生的关爱不够。有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无精力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而对于一些思想上或者行为上有一定偏差的学生,个别教师所采用的办法就是简单、粗暴型的,从长远来看,非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易激起学生的反抗、叛逆之心。二是学校教育理念上还存在着一些缺失。首先是道德教育方面不够重视。中小学生正面临着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缺乏正确引导以及对其道德品质的教育,极易使一些人偏离正轨。学校也对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有所忽视,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有的已经触犯了法律的红线,经过探析发现欺凌者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还有的心理问题极为严重,而被欺凌者,也没有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三是学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疏忽。学校由于缺乏一定的防范以及治理机制,也使校园欺凌的现象未能得到彻底的有效防范。从相关的校园欺凌事件上发现学校的预防措施、监管不到位。
1.4 校园欺凌中社会原因的分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蜂拥而入,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变化。如影视剧中频繁出现的帮派、血腥、暴力的片段,极易引发学生的模仿,容易滋生出不健康的文化生活环境,学生判断力不足,甚至对不良少年的所作所为产生了一种盲目崇拜,导致学校出现一些学生拉帮结派、恃强凌弱的现象。
1.5 校园欺凌中法律方面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当前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面对未成年人犯罪以及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方面所遵循的法律准则,主要是民法通则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其出发点是保护未成年人,因此处罚力度并不大。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法律上并未涵盖,处罚较轻,力度不够,以批评教育为主,最终以协商解决收尾,未能发挥警示教育。
2.治理和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建议与对策
2.1 围绕法律方面提出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国家和政府应不断完善有关的立法,进一步加大对校园欺凌的惩处力度,校园欺凌的防治必须真正做到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围绕当前中小学生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不断增加一些反欺凌内容等的手段,对立法进行完善。呼吁国家制定相关的反校园欺凌法。打击校园欺凌最有力措施便是立法,上升到法治治理平台。明确各方责任以及具体的处罚内容、方式,从而对现行法律的不足加以弥补以及完善。
2.2 围绕学生方面提出的建议与对策
引导教育欺凌者真正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我欺凌行为的严重后果,注重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提高,正确认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健康人格。还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约束自我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多与家长、教师、学生沟通交流,让自己不再感到孤独,切实展现自我的优势与发光点,正视自我,找回自信,在遭遇校园欺凌后,及时告诉家长以及教师,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应充分认识到,如果一味的忍气吞声,那么有可能再次成为受害者,提高保护自己的意识与能力,并保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
2.3 围绕家庭方面提出的建议与对策
首先,家长应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与心理。父母尽可能为孩子创设友好、和谐、愉悦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这一和谐美满的氛围之中快乐成长,父母做好榜样示范,用自我的言行影响自己孩子的道德修养、言谈举止以及行为习惯等。父母应积极转变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正确处理与自己孩子之间的关系,加强交流沟通,懂得尊重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父母也要能承担起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长期的精神关爱,与孩子共同成长。在具体的家庭教育中,教育自己的孩子正确处理孩子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培养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鼓励孩子对其他同学关系抱有合理的期望。教会学生保护自我,学会自尊自爱,对自己的孩子合理管教,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才能勇敢面对校园欺凌,学会保护自我的人身安全。而且,当家长得知孩子被欺负时,必须要采取相关的行动,与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主动联系,学校要积极应对,严重时还要联系公安司法部门。
2.4 围绕学校方面提出的建议与对策
一是教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尊重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站在学生角度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班级中也要通过设立班情联络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如若一旦发生班级内的校园欺凌,则及时向教师汇报,及早处理。
二是学校积极改变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开展全面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解决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开展一些反欺凌、反暴力等的主题教育活动,普及学生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要让欺凌者认识到法律就在身边,必须要提高守法意识,对自我的行为习惯进行约束,不愈矩、不踩法律红线。加强人际关系教育,开设相关学生人际交往课程,教导学生互帮互助,学会与他人交往,也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积极参与到学校以及班级开展的各种集体活动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面对当前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多发,学校要定期开展反校园欺凌的专题教育活动,通过校园喇叭、演讲比赛或者班级手抄报等方式,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主动地增强反校园欺凌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是学校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健全相关制度,加大对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的惩戒力度,不断对校园的公约进行完善,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的处置预案,加强值班制度以及巡查制度,对周边的安全进行强化,采取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学校全覆盖的监控,尤其是对隐蔽场所加强监控。同时,与社会力量携手做好学生上下学期间的安全保护。学校提高物防技防体系的建设,在重点区域安装监控,及时清晰了解学生的动态,安装报警装置,与公安机关建立好网络对接平台,对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管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奖励机制的制定、网络新媒体等拓展宣传渠道,引导教师树立职业道德观、学生观、教学观,不断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构筑安全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学校教师有关中小学校校园欺凌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讲座、具体案例分析,让教师掌握识别、防范校园欺凌的技巧与方法。
2.5 围绕社会方面提出的建议与对策
社会有关部门集结力量,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传播优秀文化,多拍摄公益广告以及励志短片,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学校周边的一些社会场所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提高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准入门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动社区的力量,有效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社区积极投入到防治校园欺凌中,如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招募心理方面的志愿者担任社区心理辅导员,在固定时间对有问题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疏导焦虑情绪,解决心理问题。社会志愿者走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包括人际矛盾冲突如何解决,亲子关系如何建立等内容。社区也要承担起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矫治责任,与学校携手开展多样化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校外的创意比赛、学习交流会以及研讨会等,积极吸纳中小学参与其中,调动其积极性,拓展兴趣爱好,提升中小学生的归属感。社区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吸纳专业辅导员担任社会志愿者,深入到学校之中,用专业眼光及时发现有问题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学生身上,给予其关爱教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经常与广大学生谈心交流,疏通情绪,防患于未然。
总之,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治理,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对造成校园欺凌原因的复杂性以及主体的多元性,防范校园欺凌更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与合作,通过构建治理大环境大格局,做到标本兼治,联手施策,让校园环境更为纯粹和谐,让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的纯洁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