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下业财融合现状、问题与路径研究
——基于206份样本单位调研问卷

2022-02-18魏立君万倩黄文鹏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业财财务单位

魏立君 万倩 黄文鹏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

1 研究背景

新经济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区块链、混合现实(MR)、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为支撑,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为路径,推动生产经营方式、文化消费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的经济形态。财政部会计司(2022年)《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系列解读指出,积极推动新经济下会计职能拓展,全面深化管理会计应用,完善业财融合的信息系统架构,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1]。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李扣庆院长(2016)曾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在传统竞争优势逐步丧失的背景下,加强业财深度融合,是进一步提高效率、实现有效管控的重要路径,是发挥管理会计在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中的强力支撑作用的必由之路。汤谷良(2018)提出业财融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表现为提高决策质量、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夯实财务管理权责、推动企业治理创新、提升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文化变革等[2]。石成兵(2022)指出业财融合颠覆会计传统工作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业务端从被动提供财会信息转变为主动沟通财会信息,有关信息流通链路更为畅通,业务与财务更为协同,管理会计报告内容更加全面且精确,能协助管理决策,获取更高效益[3]。

已有研究文献主要从微观层面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业财融合本质、框架、模式及实践应用研究,主要运用案例研究和规范研究方法,为实务界和学术界提供有益帮助。但众多研究文献中缺乏新经济下业财融合的现状调查研究,尚未从实际数据研究业财融合的障碍点以及落地转化路径。本文则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与文本分析,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解决以下重点问题:新经济下企事业单位开展业财融合的情况;传统财务模式向业财融合转型遇到的障碍;管理层为业财融合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及落地转化的办法等,通过以上问题的研究探寻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大数据的业财融合现状、问题与路径。

2 研究设计与样本情况

2.1 研究方法

半结构式问卷调查法是问卷介于结构式和开放式两者之间,问题的答案既有固定的、标准的,也有让回答者自由发挥的,吸取了结构式和开放式的长处,具有双向沟通性,可深入理解受访者业财融合的困境和措施的方法。此调查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采用,如李思迪(2016)针对成都市保障房住区环境POE调查运用半结构式问卷法,提出优化策略研究[4];夏丽丽等(2019)基于技术溢出视角的广州市本土制造企业微观实证,采用半结构式问卷调查法,获取受访者创新行为背后的动因[5];柯晓兰(2021)基于半结构式访谈问卷对四川省25个乡镇开展调查获取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提出优化路径[6]。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问卷调查法,以江西省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为调查对象,涉及行业包括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交通运输、生活服务、建筑、医药行业等,以调查分析不同行业企事业单位的业财融合度。为确保问项设计的效度,问项设计征求多位财务总监、管理人员和专家的意见,对问项进行多论讨论和修改,制定了《变革时代下,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调研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预调查。

问卷填写采取网络和匿名的形式,为确保问卷数据的信度,系统对问卷回答的时间和次数进行智能化筛查。对每台手机和每个微信账号的答题次数进行设置只能答题1次,问卷在线回答时间小于10秒的视为无效问卷,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问卷调查从2022年1月开始,调查时间持续5个多月,并最终回收问卷234份,剔除无效问卷28份,有效问卷共206份。

2.2 受访者与样本单位的基本情况

2.2.1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受访人员所在部门具体见表1,财务部门人员占比25.24%,销售、采购等业务部门人员占比24.76%,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占比19.9%、技术研发部门人员占比16.99%,董事会成员占比6.31%,以及其他部门人员占比6.8%。学历构成情况主要为本科55.83%和硕士34.95%。职位工作年限方面,41.75%的受访者工作年限为3-5年,37.86%的受访者工作年限为5-10年,18.93%的受访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由此可见,本次调研受访者覆盖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业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问卷填写人员的学历层次较高、工作年限基本在3年以上,了解信息技术系统、数据流程、激励措施、制度体系设计、业财融合的问题,能保障本研究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

2.2.2 样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样本单位的行业分布方面具体见表2,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占比18.45%、生活服务业占比16.51%、金融业占比13.59%、制造业占比13.11%、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占比11.65%、交通运输业占比11.17%、房地产行业占比8.25%,建筑安装行业占比5.34%,其他行业占比1.94%。从样本单位性质属性看,国有企业占36.89%、民营企业占31.55%、事业单位占比23.30%、团体组织占比5.83%,其他单位占比2.43%。由此可见,本次调研数据涵盖调查设计中所要求的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类型,能够获取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类型业财融合开展情况、运行机制、面临问题等多维度信息。

表2 样本单位基本情况

3 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 S和EXCEL等统计工具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多选分析、有效性分析和交叉性分析,借鉴王昊《业财融合概念结构》(2021)分析维度[7],主要从业财融合认知、融合度、运行机制、障碍点等四个方面反映新经济下业财融合开展现状与问题,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3.1 业财融合认知

3.1.1 传统的财务模式被认为存在繁琐、低效、滞后等弊端。传统的财务模式主要为审核、记账、对账、结账和报表,主要表现为经济业务事后核算和监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3.69%的受访者认为传统的财务模式有弊端,具体见表3,所列举存在弊端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财务模式账务处理功能单一,手续繁琐、耗时;二是财务与业务脱节缺乏融合,限制了项目工作的展开;三是传统财务模式不利于快速决策;四是信息传递不及时,无法跟上项目发展的需求;五是不便于监管,未做到事前筹划、事中管控、事后总结;六是无法有效防范风险,应对新经济下复杂市场变化;七是财务人员参与经营管理程度低;八是传统财务模式资源配置效率差,无法实现高效率配置内外部资源。

表3 受访者对传统财务模式的选项判断

图1 受访者对传统财务模式的评价情况

3.1.2 业财融合被认为带来价值增值、流程简化、风险预警等多项利好。依托于财税信息化与业财一体化,财务不断扩大其职能边界,参与投资、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业务前端。业财融合给企业带来哪些利好?调研数据分析显示,100%的受访者认为业财融合对企业价值增值和流程简化有效,93.7%的受访者认为业财融合模式能助力企业快速应对疫情经济和市场变化,全部受访者认为业财融合模式能对经营管理进行风险识别预警,具体见表4。根据多重响应频率分析表显示,样本数据的卡方拟合优度检验的显著性P值小于等于0.05,α=0.05时水平上呈现显著性,表明各问项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性,样本数据有效。

表4 业财融合给企业带来利好分析项多重响应频率分析表

3.2 业财融合度

3.2.1 业财融合开展率较高,不同类型单位之间有差异。调查发现,业财融合开展情况在不同性质样本单位之间有显著差异。总体样本单位业财融合开展率达到63.6%,其中国企业财融合开展率最高达到68%,事业单位开展率稍低为56.25%。在开展时间方面,开展1年、开展2年、开展3-5年、未开展的占比分别为13.6%、24.3%、25.7%、36.4%。国有企业是较早实施业财融合管理流程变革的企业类型,国有企业中30.26%开展时间达3-5年,见表5。究其原因,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庞大,决策流程链条长,开展业财融合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业财融合已成为国有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点,以及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8]。

表5 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开展时间情况

3.2.2 单位业务与财务协作程度较低,尤其在销售决策与采购业务环节。在业财融合嵌入环节方面,王昊(2018)提出财务管理应发挥对业务的决策支持作用,在销售决策、采购业务、资产管控和绩效考核等关键业财融合节点进行嵌入,开展业财联动分析和筹划,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资产配置效率”[8]。调查数据显示,51.46%的单位业务与财务协作程度低,尤其在销售和采购业务环节财务参与决策较少。究其原因,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在构建业财融合时没有把财务管理与销售业务、采购业务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也使财务管理控制活动比较滞后,具体见表6。

表6 业务与财务协作情况

3.3 运行机制

3.3.1 管理层对业财融合重视度整体一般,一般重视占49%。管理层的重视是业财融合层层推进的重要保障,因为管理层要对业财融合的运行机制进行良好的规划发展,投入资金、技术、人力等组织落实。调查数据显示,管理层对业财融合的重视程度较高,非常重视、一般重视、不重视的占比分别为35.09%、49.12%、15.79%(见表7),整体重视情况一般。另外,从单位性质来看,民企对业财融合的非常重视占比较高达53%。近年来受疫情经济和大数据等技术环境的冲击,民营企业也开始探索业务资源和财务数据的整合,寻求战略转型[9]。

表7 按单位性质业财融合重视情况

图2 管理层对业财融合项目重视情况(不区分类型)

3.3.2 已构建信息化系统平台单位占65%。信息化平台是实现业财融合的技术保障,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OCR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业财的深度融合。依托于业财一体化信息技术平台,单位内部可以实现业务数据、交易数据、资金数据、纳税数据、财务数据等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通过财务的预测功能前瞻性地参与业务的决策过程,实现财务对业务流程再造和价值增值[10]。调研数据显示,65%单位已建立业财信息化系统平台,初步具备业财融合的技术系统支持,如ERP信息系统、RPA系统、财务共享平台等,具体见表8。

表8 构建业财一体化信息平台情况

3.3.3 组建业财融合团队或部门比例不足2.43%。专业化业财融合团队或部门的建立是业财融合顺利推进的人员和组织保障。专业化业财融合团队的建立对于企业业财融合运行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专业的业财融合团队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专业的分析能力、业务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调查数据显示,样本单位建立业财融合团队或部门只有5家,占比2.43%,说明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并未建立业财融合团队或部门。究其原因,业财融合团队组建需要较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才,但这些人才是较缺乏的,也需要企业付出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时间培养,具体见表9。

表9 建立业财融合团队或部门情况

3.4 业财融合障碍点

传统财务模式向业财融合模式转型所遇到的障碍点,调查数据显示,86.89%单位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业务和财务目标不一致,95.57%单位存在绩效考核的动力不足,79.61单位出现数据无法有效共享或重复录入的问题,99.23%存在业务流程滞后的情况,99.03%表示财务与业务对彼此工作内容不了解,具体见表10。

表10 业务和财务融合问题情况统计表

3.4.1 单位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目标不一致。传统财务工作主要从事已经发生经济业务的核算、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工作,业务部门主要实施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的专业性分工职能。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任务与职责不一致,目标不一致,财务部门侧重于经济业务的事后核算和监督,较少关注业务的发展需求;业务部门目标在于实现销售或落实生产任务,较少关注成本和风险因素。调查显示,86.89%的受访者表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存在目标不一致的问题,财务人员仅仅关注自己的职责,而对参与前端业务并无热情,业务部门也仅关注部门销售或生产目标的达成,部门目标不一致,也造成了业财融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4.2 单位业财融合的绩效考核的动力不足。业财融合是绩效考核支撑企业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作用发挥的基础。绩效考核演进推动组织内部相关人员对于业财融合的意义构建的深化,持续提升组织成员对组织业财融合的认同程度,推动业财融合在企业层面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带来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的提升。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仍采用过去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从短期收益和工作效率方面对业绩进行考核,不能有效引导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战略目标,缺乏业财融合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和体系,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脱节[11]。调查显示,97.57%的受访者表示单位没有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或指标推动业财融合,不能激发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合作的热情,这也明显影响了业财融合的效果。

3.4.3 业务流程缺乏更新难以适应业财融合改革。业务和财务的融合需要以企业前期充分的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前提,在价值文化的指导下重塑财务流程,对业务全程进行财务管理,并在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下对业财团队进行监督和激励。业财融合需要对业务财务流程实现优化或再造,实现财务与业务系统对接,实现战略决策、商业模式与业务经营信息有效供给,谋求企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协同性,提高管理效率[11]。调查显示,92.23%的受访者表示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缺乏更新,多数企业未对业务财务流程进行再造重组,导致难以有效推进业财融合改革。

3.4.4 业财融合数据无法有效共享。业财融合数据共享是指业务和财务数据能实时共享,业务数据可自动生成财务数据、财务数据也可以追溯到业务数据,财务部门可按业务部门和管理层需要提供有前瞻性、预测性的数据。在当前企事业单位中,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信息化系统平台,但财务部门只能提供历史数据,对业务过程几乎没有指导。另外,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数据的处理方面会从有利于自身业务的角度出发,导致数据口径存在不一致,数据使用效率较低。调查显示,79.61%受访单位出现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无法共享、重复统计问题,不但浪费时间、人力和企业资源,还产生不必要的单位内部矛盾。

3.4.5 财务与业务对彼此工作内容缺乏了解。由于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分部门运行,工作保持独立性。财务人员对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了解较少,融入业务的积极性不高,而业务人员对财务的工作内容也不太理解,甚至对财务人员的介入存在偏见,不愿意财务人员介入其业务中。财务部门不能有效地将销售和采购等数据结合市场情况提出决策和管控建议。调查显示,99.03%的受访者表示财务与业务对彼此工作内容了解较少,财务的工作内容业务难以理解,业务的工作财务难以介入。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2022年取得的206份样本数据进行业财融合的认知、融合度、障碍点的调查研究,分析新经济下业财融合开展现状、困境与路径,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看,业财融合理念已经深入企业,业财融合被普遍认为带来价值增值、流程简化、风险预警等多项利好;多数单位已开展业财融合,总体来看管理层对业财融合重视度一般。在财务转型过程中普遍出现业务和财务目标不一致,绩效考核的动力不足,业务流程滞后,财务与业务对彼此工作内容不了解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文化引领、组织结构重组、数据流程共享、制度规范、组织流程再造、绩效考核评价等六方面进行系统改进,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文化引领方面。业财融合是指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相融合,它不仅是管理模式或者管理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文化或理念。应在企业文化层面进行宣导,建立相应的经营理念,通过培训等使员工熟悉并接受业财融合的理念。实现业财融合,往往要求企业转变其文化、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落地。其知识管理体系构建可以从如下维度进行:文化塑造、建立专家网络、知识库构建、社区讨论和员工培训。

第二,在组织结构重组方面。设立由财务人员和业务骨干组成的业财融合团队或部门,改变财务组织架构,实现财务能力下沉推动财务转型。财务人员可以分为业务财务、共享财务和战略财务三类,明确部门职责,业财融合重点工作、汇报机制等。其中共享财务承担原有的基础性财务工作,在财务共享中心集中处理各分(子)公司的会计工作,处理效率大幅提高,并解放出大量分(子)公司财务人员从事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工作;业务财务人员融入公司的业务部门,与业务人员合作促进业务工作的完成;战略财务则专注于研究业务和财务政策,对公司运营进行监督,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第三,在数据流程共享方面。目前,虽然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初步建立业财一体化信息平台,但数据流程需要理顺。端到端打通数据流程,实现从业务到财务的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加强数据质量管理,规范统一业务语言和财务语言标准,统一主数据管理。建立面向未来的数据洞察体系,基于经营大数据,建立决策支持模型,建立业财融合的大数据平台,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战略规范做数据支持[12]。

第四,在制度规范方面。业财融合规范包括财务管理规范和业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规范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资金收付规范、授权审批规范、财务复核规范、付款规范等。业务管理规范包括出资规范、采购业务规范、投资业务规范、筹资业务规范、资金运营规范、存货业务规范、固定资产业务规范、无形资产业务规范、纳税业务规范、销售业务规范、研发业务规范、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等。

第五,在组织流程再造方面。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其一是内容维度,业财融合流程可细分为财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其二是工作程序维度。从工作程序维度来看,业财融合流程包括:界定业财融合需求;分解业财融合目标;设立由财务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参与的业财融合工作组;收集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包括行业信息、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以企业的价值链为核心,对不合理、不必要、不增值的流程进行精简简化,结合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提升;编制业财融合具体方案,组织实施。

第六,在绩效考核评价方面。业财融合绩效评价是建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关键绩效指标、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等专门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经营成果所做的综合评价。业财融合绩效评价体系应相应改变,对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重点不仅是业务量指标的完成度,更需要对业务指标背后的成本、风险等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考核,如设置市场占有率、投诉解决率、顾客满意度、新产品开发率、服务流程改善目标达成率等指标;而财务部门需对业务活动所带来的收入、成本、利润、风险等都进行关注和反馈,如设置数字化决策次数、财务共享达成率、业务满意度等指标,以绩效评价推动业财价值的协同合作。

猜你喜欢

业财财务单位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填单位 要推敲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看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