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和对策

2022-02-18闾志俊黄安平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数字化

闾志俊 黄安平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在百年变局叠加演变的新时代,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乃至国家战略安全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数字化转型不仅为我国民营企业(简称民营企业)适应新发展阶段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是民营企业顺应数字化变革大势和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数字化转型更是关乎民营企业当下生死和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命题。

虽然多数民营企业具备数字化转型的意识并展开行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多方面困难和瓶颈问题,资金、人才和资源是其转型的三大障碍[1]。从整体情况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2021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79%的企业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转型之路“道阻且长”[2]。很多民营企业处于转型早期,既缺乏转型的系统性顶层设计,又尚未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共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投入缺乏积极性,投入规模偏小,支撑保障体系阙如等。

1 后疫情时代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重要性

1.1 背景:疫情导致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1.1.1 市场需求不足。2022年以来,全国多地新冠疫情散发多发,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冲击首要表现为市场需求不足。众多民营企业集中于餐饮、娱乐、旅游酒店等劳动力高度密集的服务业,这些都是疫情爆发时首批面临暂时停业的行业。对从事工业制造的民营企业而言,疫情导致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同时下降,产品滞销,库存积压,货品损耗及仓储成本增加,企业运营压力不断增加。新冠疫情不仅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线下生产和销售,还因为物流和快递的不通畅,部分抑制了线上销售业务。由此而导致市场情绪低迷悲观,民营经济外部经营环境不容乐观。

1.1.2 民营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疫情阻滞了商品和原材料的供给和交付,严重冲击了产业链条,物流仓储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用工成本等均不同程度上升。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问题也很突出。居于同一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可能由于地处不同省份、城市或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疫情防控政策的差异性,导致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不能同步复工复产,由此带来了原料供应不足、复工复产困难等问题。

1.1.3 民营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民营企业大多因为盈利能力差、实力不强、资信等级低、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抵押担保财产等原因,普遍面临贷款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企业运营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下降的同时,税费、员工薪金和社保等刚性开支并未减少,亟需通过融资来缓解资金缺口的压力。但金融机构为了规避自身风险,对民营企业放贷时授信额度低、审批环节多、贷款条件苛刻,新增贷款更加不易。

根据有关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统计数据显示,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冲击力度显著高于国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且后二者能更快摆脱疫情影响[3]。另外,我国民营经济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阶段性叠加和趋势性收缩的关键时期,疫情的外部冲击导致情况更为严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寻找脱困之路迫在眉睫[4]。

1.2 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降低疫情的冲击,为复工复产战略调整做好准备,更有一批智能化水平较高的民营企业在疫情期间实现了销售收入的逆势增长[5]。

1.2.1 数字化转型是后疫情时代民营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新冠疫情不仅会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而且会迫使企业完善甚至重新定义其数字化变革战略,以应对从传统经济向数字化转型的危机[6]。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全球数字化转型投资从2020年起保持了15.5%的年均增长率,总市场规模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6.8万亿美元[7]。可以说,利用数字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价值链重构,是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和生存下去的不二选择。由于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民营企业只有通过数字化转型才能实现降本增效。

1.2.2 数字化转型是民营企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早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危机期间,阿里巴巴公司就主动转型,趁机推出淘宝网电商平台,成功引领了中国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冠疫情期间,不同行业的众多企业也实施了以线上活动为主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如因为新冠疫情管控措施影响,旅游业营收暴跌,众多旅游企业选择云旅游、线上景区等线上传播方式,提高了产品曝光度和用户覆盖率,为后期的旅游复苏奠定了基础。另外,制造业的远程操控、医疗行业的实时远程分享病理数据、远程诊疗等数字技术都在疫情期间开辟了新的业务场景。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AI技术、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传统经济加速融合,数字技术正在重构传统商业模式的生产要素和组织架构,甚至改变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模式,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经济结构的重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民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促使民营企业尽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

1.2.3 数字化转型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提升客户体验与用户价值驱动,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这里的用户不仅仅是消费者或客户,还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和业务生态中的合作伙伴。优化用户体验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也是转型的必然结果,在这方面与传统行业截然不同。如淘宝主界面长时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不同用户看到的界面是各不相同的,因其基于数据智能技术实现了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转变,不同习惯或不同地域的消费者都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体验。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现在的电商平台又开始了从“千人千面”向“一人千面”的转型升级。由于同一个客户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的诉求的差异性,数字技术可以为客户在居家、办公室、差旅、聚会等不同场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数字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量和质量、提升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降低成本,最终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民营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企业的组织韧性越强,越容易抵抗疫情冲击[8]。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且能显著提升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9]。

2 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目标,中央相关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优惠措施,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活动,通过技术普惠赋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但是,民营企业对完善数字新基建和公共平台、强化标准引领和优化财税补贴政策等政府服务表现出较高的期待,财税金融帮扶和纾困政策由于传导机制不畅,影响民营企业的普惠政策获得感。同时,民营企业囿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自身资源限制,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水平较低。

2.1 数字化服务技术与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国内民营企业大部分还处于数字化改造初期阶段,数字化应用相对落后,缺少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技术资源,新科技与民营企业存在“两张皮”的困境。因此,民营企业对政府和行业组织搭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非常迫切。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希望政府重点采取的优化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的措施包括:超过七成的企业认为要“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转型的营商环境;近六成的企业认为要制定转型标准,发挥国家的战略牵引作用;过半企业认为要引导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共同搭建数字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

2.1.1 云计算能力等数字技术有待加强。2021年中国云计算快速发展,已迈入发展成熟期,云原生技术和能力不断发展,云服务向算力服务演进。算力经济加速发展,逐渐成为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10]。云计算能力作为重要的数字基建和公共服务,日益受到重视。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云计算在市场规模和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数据流量处理能力不足等核心问题难以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如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上海,在数字化规则和标准制订方面仍受制于人,在国际上话语权和定价权不高;国际化数字产业集群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升,国际化数字综合实力有待加强[11]。

2.1.2 数据权属和安全问题带来的风险加大。产业数据化必然带来数据权属和安全问题。数字权属和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公共安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甚至关系到人类和平发展和公平正义。但数据又具有全民共有和共享共用的资源属性,云化以后,数据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国家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数据安全法律和政策。当前,我国尚未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文件,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也亟待修订,以响应全社会对数据安全的需求。

2.1.3 缺少完整的数据标准体系。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产业链的特征不同,经营模式的差异导致数字化转型手段和形式相差较大,国家尚未构建起完整的数据标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民营经济涉及的产业种类繁多、应用场景各不相同,存在不同的工业协议、不同的数据格式,设备互联难度较大。统一的数据规范和标准化协议有助于打通数据底层的互通性,提升数据的应用价值。

2.2 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调研显示,超七成民营企业希望获得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激励、给予专业人才引进政策优惠和提供专项资金扶持,这些政策关切点与其转型普遍痛点密切相关[1]。近期,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是财政资金扶持的力度不够大。以浙江省为例,其出台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的保障措施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资助标准,仅是鼓励相关专项资金投入数字化转型,要求金融机构在融资、担保、保险等方面,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暂时性资金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民营企业,给予优先资金支持等[12]。

数字经济行业大多数属于新兴产业,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如电商直播和电竞行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前所未有的问题,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如物联网行业中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直播行业中的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在数字化转型的新情境下,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或由于数字经济特有的监管难度,需要在法律法规上加以引导和规制。

2.3 民营企业数字化能力有待提升

从企业内部因素分析,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IT技术变革,更是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价值链乃至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整体变革,民营企业转型仍存在认知、成本、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困难。由于转型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13]。除了前文提到的资金和技术等问题,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才短缺和认知问题也很突出。

大部分民营企业企业IT技术基础薄弱,自行培养人才难度较大;又因为发展前景和待遇问题,存在高素质人才招聘难的境遇,已经引进的人才可能会流失,人才储备不足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数字思维意识、顶层设计和规划等软实力,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引进与应用数字技术,而是涉及企业价值定位、商业模式和组织文化等全方位的变革,因此,科学的战略指引是成功的关键。然而,多数民营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缺乏科学的战略指引、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转型战略和具体转型模式不匹配,这两大关键问题导致转型失败率较高[14]。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业内数字技术的变革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等传统产业价值链的所有环节,必须从战略规划、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包括为何转、谁来转、转什么、如何转等重要问题。

3 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方面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共享生态平台。数字时代,产业经济的市场结构是竞争、竞合和合作,市场特征则表现为合作、共享和生态化,多维盈利成为企业的最主要价值实现方式。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同步协调。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需要引导并支持行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投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实现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技术赋能。只有建立技术可信可靠、价格相对低廉的数字基础设施,消除数据共享障碍,并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确保数据生产、使用的安全,才能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数字转型和协同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高速网络设施,加速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加快构建区域大数据中心、产业数字化交易平台、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共享生态平台。

另一方面要筑牢数字安全保障体系。数字安全保障体系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电商直播和在线医疗等新数字经济模式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XR(VR/AR/MR)等数字新技术层出不穷。数字化的不断普及与应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政府不断提高数字经济治理水平,加强数字安全网建设。因此,政府要加快数字经济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数字化网络治理体系。要加大力度保护个人隐私、严厉打击非法窃取和买卖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加大力度促进数据合法开放和有序流通加速的同时,兼顾数据共享需要与数据安全,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大安全格局。

3.2 加大数字化转型政策扶持力度

第一,要出台针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助力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扶持政策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要适时出台银行信贷支持等政策,保证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帮助民营企业更加容易获取银行优惠贷款,维持正常经营。

第二,要出台各类鼓励性财税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研究表明,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均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15]。在实施援企政策措施过程中,财政补贴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降低政策措施享受门槛,扩大优惠措施覆盖面,适当延长扶持政策持续时间,确保民营企业得到切实优惠。创新研发投入补助和专项订单采购补贴等财政资金补贴的方式对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更加有效。研究表明,对归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显著激励企业的研发投入,每单位的税收优惠力度可以促进企业研发强度增加5.3倍,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的税收乘数效应更为明显[16]。因此,应进一步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加大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力度,对职工培训费用实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时据实抵扣,对所有数字化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激励数字化企业加大研发和人才培训投入,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要优化政策扶持对象,提升政府数字公共服务能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分轻重缓急,先从扶持互联网营销、数字化办公、远程协作、智能生产线等见效快的应用入手,由点及面逐渐向经营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拓展延伸。再是要出台政策鼓励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行业内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开放数字化资源和开展数字化转型帮扶,带动民营中小企业尽快完成数字化转型。要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性补贴等措施,促进民营企业获得“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不断推进民营企业上好云、用好数,大大降低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资金壁垒。还要出台政策激励并支持从事转型咨询服务、标准制定、测试评估等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不断提升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市场的规模和效率。

第四,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的产业布局,提升数字科技成果转化。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财政支出扩张并没有显著带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基建的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甚至有负向影响,只有教育投资的积极影响最为明显[17]。因此,要严控传统基建的投资规模,有的放矢地增加财政对科技教育的支出。

3.3 制定科学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和规划

由于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探索阶段,认知层面缺乏整体战略和变革思维是普遍现象。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单纯的软件和信息化硬件投入,而是系统的变革工程,是将数据驱动的理念和机制内化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全局,是驱动产品和业务创新、业态和生态重构的底层动力源泉。民营企业领导者和决策层必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绝不是IT部门单独能够完成的技术项目,而是涉及到企业战略、组织设计和运营管理各个环节,需要企业的所有职能领域和业务领域的全面部署和落实,具体见图1。

图1 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框架

鉴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复杂性,企业可以基于自身转型资源的投入和转型战略等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具体见图2。

图2 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矩阵[18]

根据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把数字化转型分为四条路径:第一,精益式转型。这是企业广泛采用的策略,也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首选,其特点是基于战略目标和核心能力,聚焦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重点数字化项目。该模式短时间内不用重设战略和商业模式,转型过程相对稳定,但进程缓慢。第二,增强式转型。这种模式也不改变原有战略和商业模式,只是对原有战略采用自上而下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进程较快,但可能波动较大。第三,创新式转型。此种模式利用数字化构建新的战略愿景和商业模式,变化幅度大、难度大。第四,跃迁式转型。此模式最具有挑战性,转型进程较快,但可能会导致混乱失序。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储备、资金、数字化程度和行业特点等选择合适的转型模式,确保与自身组织结构相匹配,与组织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匹配。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数字化制胜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