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红色教育与德育融合路径分析
2022-02-18李莉
李 莉
红色教育不局限于讲革命故事,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红色精神融合,唤醒学生心中的崇高精神和理想信念,使之肩负起保家卫国、奉献社会的重任。德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既能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道德的影响,又可以引导其积极践行相关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合红色教育与德育,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能够加深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印象,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红色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路径
(一)营造合适环境
红色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对于教学环境的要求较高,积极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而消极的教学环境,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甚至会影响优秀红色信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为红色教育与德育融合提供优良载体。教师可以适当调整上课、下课提示铃声,以播放“军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讲解不同号声所代表的指令,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合理渗透红色教育与德育,激发学生对军人的崇敬之情。
(二)充实课堂资源
课外资料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有助于充实课堂,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课外资料的同时,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为了促进红色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教师应当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延展教学,细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搜索学生乐于接受的课外资料。比如,在讲解乐理知识的同时,展示其喜欢的音乐家和创作歌手,播放不同的红歌,充实课堂资源。教师可以讲解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社会中的不同形式,深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红色精神,使之在了解课外资料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唱发声练习
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着忽视发声练习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顾及学生年龄较小,未做好前期的发声训练便直接教唱歌曲,导致学生不能把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一些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会将学唱分解成不同的教学环节,不仅降低了课程衔接的顺畅性,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唱能力。
(二)聆听欣赏体验较差
在欣赏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向学生传授聆听歌曲的技巧,导致学生在课上难以获得良好的聆听和情感体验。这是由于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长时间运用信息技术呈现音频内容,未能培养学生优秀的听辨能力,导致其声乐水平得不到提升。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占用大量课上时间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欣赏兴趣降低,无法在聆听中产生良好的情绪。
(三)舞蹈教学定位不准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能够通过舞姿向外传递良好的情感,但有些教师的舞蹈教学定位不准,没有意识到舞蹈的重要性,未能充分挖掘出音乐的舞蹈教育功能。这种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是教师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优化教学内容,长时间运用“生搬硬套”的传统教学形式。有的教师也会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选择留出一部分课上时间用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导致舞蹈教学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创造教学触及较浅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程主要围绕学唱、理论教学展开,有的教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未能对创造教学做全面、系统的计划与安排,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另外,有一些教师会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歌曲,导致课堂秩序逐渐失控。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学生对音乐概念的理解会陷入模糊、松散的情况,创作成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小学音乐课堂红色教育与德育融合策略
(一)唱,歌唱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
学唱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能够为红色教育提供优良载体。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师要在歌唱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在发声练习中讲解革命志士的坚定意志,使学生在心中燃起“红色焰火”,掌握发声技巧,切实解决忽视学唱发声练习的问题。比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影视剧《铁道游击队》片尾曲,引导学生跟唱并记录学生发音不准之处。随后引导学生练习哼鸣,讲解革命队伍在沂蒙山与侵略者做斗争的事迹,使之在哼鸣中把握正确情感,懂得沂蒙山小调的唱法。再播放《打靶归来》《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的祖国》等歌曲片段,让学生对照歌曲体会歌曲速度、情绪、节拍变化,教师则讲解歌曲背后的红色故事,让学生在掌握哼鸣发声的基础上,了解革命志士的坚定意念。
(二)赏,欣赏教学中渗透红色精神
欣赏教学可以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为红色精神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歌曲讲解理论知识,科学渗透红色精神,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掌握欣赏的技巧,有效解决聆听欣赏体验较差的问题。比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展示军民团结抗击自然灾害的图片,介绍不同历史背景下军队指战员与人民之间的“鱼水情”,使学生产生学习、欣赏的欲望。再播放《军民团结一家亲》音乐,引导学生从情绪、节奏等角度进行欣赏,使之能够对照简谱理解倚音、八度大跳、重音记号等知识。适时讲解“农村包围城市”“小米加步枪”等典故,播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渗透红色精神,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军民上下一心的团结,使之掌握聆听欣赏的技巧,产生良好的情绪。
(三)舞,律动教学中开展德育活动
舞蹈教学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最佳手段,能够为德育活动的开展做足铺垫。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设计律动教学计划,开展形式丰富的德育活动,以解决舞蹈教学定位不准的问题,激发学生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情怀。比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绿色的祖国》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播放相关舞蹈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尝试感受歌曲律动,利用轻敲桌面、拍手等形式体会歌曲节奏,引导学生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配以形式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将律动教学分成不同的舞蹈环节,开展形式丰富的德育活动,围绕祖国近些年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舞蹈,使之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歌曲的律动,深刻体会革命志士为祖国发展做出的贡献,通过舞姿传递情感,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四)创,红歌创作中传承革命信念
歌曲创作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为革命信念的传承创造契机。小学音乐教师应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创作歌曲、创新歌唱形式,解决创造教学触及较浅的问题。比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让世界充满和平》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以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讲解革命信念知识,以课堂提问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感受革命信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教师要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资料,不断充实课堂资源,引导学生围绕“和平”主题,借助相关资料创作红歌,扩大教育实效,为学生创造合唱契机,合理渗透红色教育与德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肩负起传承革命信念的重任。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红色教育与德育,可以最大限度挖掘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充分揭示音乐情感,使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自觉弘扬红色精神,形成优秀的思想价值观念。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从学唱、欣赏、舞蹈、创造四个角度入手,在学唱、欣赏、律动、红歌创作教学中传播红色思想,渗透革命信念,提高德育效果,在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