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方法谈
2022-02-18董永刚
董永刚
当前教育领域提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课程教学也应当全面融入核心素养,渗透德育,为学生将来的成才及发展打好基础。总体来看,德育不仅要优化学生在思想层面的认知与领悟,同时还要加深他们在情感上的体会,确保其达到意志与行为统一的境界,从而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科学品质和探究精神。
一、教师展现良好的人格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德育的渗透不仅是一个讲述道理和落实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情感培养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其自身的行为活动或表现出来的形象均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这样的影响带有显著的直接性。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与社会经验,同时接触的人也比较少,除父母外,教师就是学生最主要的榜样,有许多学生都会在不知不觉间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做的就是展现出自己良好的人格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例如,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涉及的层面较广,要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就应当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确保教案、课件等都已就绪。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使用普通话进行讲解,保证语言清楚且逻辑性强,便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也要注意书写规范、整齐,让学生容易看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以欣赏的眼光和赞美的话语激励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对于一部分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学生,则要表现出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逐步改变他们,帮助其建立起学习自信。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下今天的科学学习笔记,记录自己掌握了怎样的科学知识,教师也坚持和学生一起记录,与学生共同分享,这样学生会对学习科学产生更大的动力,并油然而生对教师的敬爱之情。这对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以及将来进一步的提升,都会形成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二、凸显科学课程特征,培养学生科学品质
科学这门课程有着较强的严谨性,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待科学教学和学习,都必须拥有认真、严肃的科学治学精神。教师在讲解科学知识时,应当尽可能采用专业语言进行表达,确切地讲述清楚科学规律及其具体作用,同时要做到书写有条理、结论清晰明确,让学生能够在心里形成对科学学习的严谨态度,并树立正面的教育形象。在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时,也应注重其规范性,对学生施以恰当的启发和点拨,运用科学术语描述相关的现象,并做出合理结论。学生严谨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应当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加强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拥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科学规律与结论。比如在讲解“热胀冷缩”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视野,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教材中呈现了相应的课堂实验活动,让学生把金属球从铁环中穿过,观察其变化。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实验中。在实验进行时,教师不可片面地给学生讲述实验,或是让学生死板地记忆实验过程,而是应当结合教学需要,给学生准备必需的实验材料,再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感受到学习科学的趣味性。可以先在一块木板上钉两个图钉,并在常温的环境下把一个铁环穿过图钉,接着将铁环放在火上加热,待其温度升高后,再将其放到木板上,学生就会发现铁环变大了,无法再从两个图钉中间穿过。学生看到这一现象后会感到惊讶和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晓其中的原理。此时教师再给学生讲授热胀冷缩的知识点,就能让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大大提升,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发现镭和钋的故事等,让学生懂得科学家勇于接受失败的挑战,不畏挫折地进行钻研,执着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以此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善于举例,结合实践,在科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品质,使他们拥有优良的道德素养。科学这门课程不仅具备显著的文化特征,也包含了人文性及生命精神,强调严谨与规范,尊重事实和证据,同时也提倡人类同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关心他人,这些理念都和德育渗透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在科学教育过程中体现出课程的独有价值,并善于举例,将德育思想融入到科学教学案例中,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小学科学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责任。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优良品德的树立,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以外,还要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教师也可对学生开展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和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探索、不怕失败、乐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在设计导言时,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与科学应用范例,在讲解中融入科学现象、运用方法、科学家故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让学生一步步走入科学的世界中。在示范讲解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例子,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轮轴的秘密”时,教师就可以将汽车方向盘或门把手这一类相对简单的轮轴构造作为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先让学生观看相应课件,使其在脑海中形成对轮轴的初步印象,之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组装轮轴实验装置,把钩码挂到轮轴上,并维持其平衡性。最后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下来,总结实验成果。若是在实验中碰到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办法克服,让学生知道每一位科学家都会经历这样的考验,只有不断努力付出才能有新的收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能很快懂得轮轴的原理特征及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加强探究意识与抗挫折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会学生总结与反思,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出错或是失败的情况,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更不能指责学生,而是要给予学生总结和反思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宝贵的经验教训提升自我。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中找到错误或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以此树立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比如在教导学生连接简单的电路时,可能会碰到灯泡不亮或是一闪一闪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原因,发现线路的故障问题,然后再自己进行处理。有时学生在实验中会出现电池安装错误、开关位置的接线没有连接牢固,或是灯泡里的灯丝断裂等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发现,教师也可以进行启发和点拨,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的良好习惯,加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综上可知,小学科学教师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应当实现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科学品质及道德水平。具体而言,教师要展现良好的人格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凸显科学课程特征,培养学生科学品质;善于举例并结合实践;教会学生总结与反思,促使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