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2022-02-18杨金梅

关键词:结合点德育内容

杨金梅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重要载体,新课标下,许多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数学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生活,但是目前存在着教师对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的问题,如有的教师认为德育主要蕴含于数学教材与问题中,还有的教师认为蕴含于“探索乐园”中,而对于“兔博士网站”“问题解决”“数学游戏”等板块中的德育元素关注甚少。

一、数学德育渗透方式方法

(一)德育渗透方法单一

科学的德育渗透方法可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但是目前数学教师落实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单一僵化。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讲授法,部分教师则运用榜样示范法,而情境法和对比法应用较少。这说明当前教师的德育渗透更倾向于讲授法,这种方法尽管快速有效,但数学学习要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要经过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猜想、探究、推理、发现等,而情境法、榜样法和对比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助于学科德育效果的提高,而目前有的教师不注重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课堂缺乏生趣,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道德情感的深化。

(二)德育渗透缺乏持久性与合理性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道德认知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养成教育。目前的数学德育渗透存在着随意性与盲目性问题。所谓随意性,就是在教学中跟着感觉走,自由发挥,甚至在备课环节没有进行德育渗透环节设计,而在教学中生硬说教,德育渗透效果难以实现。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渗透主题与知识技能关系不大,不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甚至与知识技能内容背道而驰。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渗透是以知识技能的教学为依托的,脱离了知识技能这个载体,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空洞的说教。所以要保障德育渗透效果,就需要与知识内容紧密联系,拒绝口头说教,保障德育渗透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三)教学评价缺乏德育内容的渗透

数学教学评价是重要数学教学过程与环节,可以对教学发挥导向、诊断及激励等作用。而目前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作业层面,并且以试卷形式为主,重分数成绩指标的应用,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努力却鲜有涉及,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通常是口头上的“好、很好”,评价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由于难度较大,而不能给学生以充分的考虑时间,通常是让其他学生代替回答或者直接给出答案,缺乏对学生的激励与情感关注。评价局限于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忽视了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

二、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一)挖掘数学教科书中的德育渗透结合点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的德育主题,教师要在备课环节充分利用教科书内容,仔细设计德育渗透环节,有效挖掘教科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元素,确定德育渗透结合点,通过情境创设、讨论探究及实验等方式,使德育渗透内容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为课堂德育渗透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是挖掘数学教科书主题图中的德育渗透结合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中注重提升教学情境的形象性,设有单元主题图,主题图有知识信息,也具有丰富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运动会上的投篮比赛情景引入平均数的学习,中秋节的月饼引入分数学习内容等。主题图形象生动,信息丰富,具有教育意义,教师可以以此为德育渗透结合点,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接受德育内容。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主题图给出的情景是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的种类,注释中解释了哺乳动物的特征,本主题图设置在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知识技能主题下,例题也是动物数据的计算,我们会发现主题图含有丰富的信息,如哺乳动物的解释以及湿地对于动物生活的重要性。在观察学习时,教师要适时融入德育,处理好知识技能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系,切忌渗透失度,冲淡知识教学。

二是充分利用教科书内容的德育渗透结合点。德育渗透要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并不是生硬的理论说教。教师要分析每节课的具体环节,找到德育渗透结合点,重点突出地实施渗透,切忌空洞无物。如人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三)”一课,有的教师不注重挖掘德育内容,在备课环节存在盲目性,没有深入分析教材,也不能设定本课的德育主题,不能划定德育范畴,因而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确立行为主题或范畴,在确立德育渗透范畴后,为德育主题寻找与填补内容,这种德育渗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僵化刻板的问题,学生难以接受。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重点突出思维严谨和理性精神,主要通过想象、推理、验证、总结四个环节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要全面的观念,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等。只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就可以避免盲目照搬德育渗透结合点的问题,使德育渗透更具针对性。

三是在数学综合实践与拓展中挖掘德育渗透结合点。德育渗透不能局限于课堂,课堂上只是理论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要真正达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需要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教师要改变课堂为中心的观念,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之外的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取得更明显的渗透效果。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我是小小设计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如旋转等,设计出美观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这样的活动,不必局限于课堂,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街道社区中的建筑,并让学生画出来,再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操作,使图案更有审美元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有效渗透德育中的审美这一重要内容。学生心中有对美的追求,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向美好的方向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开展德育渗透活动

课堂是德育渗透的主渠道。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教学或德育渗透没有固定的模板,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与优化德育渗透环节,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一是结合内容设计恰当的德育方式。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教师可以进行口头的简述,学生可以自发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会与感知。具体到每节课中,教师就要灵活处理。譬如学习“统计”相关内容,事先让学生统计家庭中每个月所消耗的垃圾袋的数量,并记录它们的用途。然后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统计图及分析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探究。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本节知识技能,还有效地接受爱护环境的教育,了解了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牢固树立了环保意识。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接受德育。如情境教学就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不但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如学习“时、分、秒”时,教师创设珍惜时间的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在5 分钟内用剪刀和卡纸制作出相应的图形。规定时间内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则不能完成,甚至个别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时间的珍贵,促进学生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是要抓住课堂教学契机,对没有预想到的情况进行处理,有效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有不可控的趋向,有时会产生来自外界的不可控因素,如在教室上课的时候,学生安静听课,突然有一只小鸟飞入,突然一辆汽车呼啸而过,天气骤变、光线迅速暗下来,等等。教师无论在课前做如何周密的计划,意外情况都会随时在课堂中发生,如突然停电,忘带某个教具,等等。出现这些意外情况,教师不能束手无策,甚至使教学陷入尴尬局面,而是要灵活运用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德育渗透及知识技能教学角度考量,教师可以运用“借题发挥”的处理方式,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如教师在教学竖式时,本应该提前把小圆片贴到黑板上,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在使用时却发现没有贴到黑板上,而十几个小圆片要临时贴上,必然造成课堂教学的空白,影响教学节奏与效果。这时,教师一边贴小圆片,一边问学生,这可以代表什么?学生与教师交流,说代表星星、月亮、西瓜等,不一而足,整个课堂因为教师的巧妙衔接而浑然一体,最后教师夸奖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并说世间有许多美的东西,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美和创造美。这样化解了课堂突发小状况,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注重评价中的德育渗透

一是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正面的评价通常能给学生以激励,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积极表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如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还没有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状态,甚至还在教室中追逐打闹,这时,教师就可以安静地走进教室,并且指着某学生大声评价“这位同学能够听到铃声就第一个坐正”,这时其他学生就会本能地反应,要向好的同学学习,迅速坐好。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跟学生的正面冲突,又运用激励性评价达到了维护课堂纪律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通过正面评价发挥其辐射作用,从而给其他学生以启发与激励。如一名学生通过思考解决了其他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大力表扬:“你太棒了,帮助我们解决了大难题,鼓掌!”全班同学的掌声可以给这位同学以鼓励与肯定,激发其不断努力的信心,其他学生也会在心理上得到强化,意识到在学习中努力思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将这种品质落实于自身的行动过程中。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鼓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向着教师所激励的方向成长,取得德育渗透的效果。

二是要完善课后评价体系,发挥德育渗透功能。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或者通过书面评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忽视了课堂评价。实际上,对学生进行课后评价尤为重要,课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的课后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课后评价主要包括作业、考试、学业评价表、成绩记录表等环节,这些评价环节是对学生课堂学习及表现的记录与反馈,做好各个环节的评价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数学德育渗透评价通常得不到重视,缺少课后评价指标,这是德育渗透效果模糊的重要原因。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效果,确实存在着诸多困难,什么是优秀、什么是良好,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做出界定,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停止探索。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中给予正面引导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受到鼓舞,也使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改变传统以学生考试分数高低评价学生优劣的片面性评价形式,如可以设计课堂德育标兵卡,每节课统计学生的德育达标情况,在期中期末可以增设德育考评,由各科教师对学生德育进行综合评定,日常学习中设立德育小标兵,以点带面,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同时监督不良行为。总之,德育评价是多元化的,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尝试,使评价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猜你喜欢

结合点德育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主要内容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