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思考

2022-02-18

今天 2022年7期
关键词:跳绳体育锻炼动作

蒲 亮

(甘谷县六峰镇总门九年制学校 甘肃 天水 741200)

教师首先应该探索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作用与意义,围绕最终目的有针对性设计应用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严格按照策略展开,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组织指挥性强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形成严格听从指挥的意识,在游戏活动的引导下,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锻炼自我身体素养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自制力。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与观察各种体育动作,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育动作。这种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育动作与体育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将合作式竞赛活动融入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从而使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的课堂活动中。

1.小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作用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素养,而“体”即体育。不仅应该引起教师对体育课堂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体育课堂中,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与身体素质[2]。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应该要求学生长时间的反复训练体育动作或体育技能,这项任务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即使这样,教师也不能敷衍性地展开。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提高课堂趣味性,使学生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展开锻炼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展开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锻炼习惯的过程中,应该将整个环节划分步骤,不但能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逐渐的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降低学生参与锻炼过程的压力,让学生的锻炼更加高效化。倘若教师可以顺利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2.小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应用策略

2.1 形成听从指挥的意识,增强自制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游戏活动,明确告知学生游戏的规则,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则展开游戏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体育知识,还能将课堂环境构建得更加有趣,养成学生听从指挥的意识与观念,进而增强学生的自制力[2]。

比如说,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排成纵队”的知识,就先把全体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接着,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组织“123,木头人”的游戏,明确告知学生具体游戏规则:“整个游戏一共三个回合,2~3组在一个回合中展开游戏。教师背对学生说出‘123,木头人’之后,在这个期间,学生应该想办法与教师接触,口令结束之后,教师转头面对学生,仍然在动的学生需要回到起始位置,以纵队的方式排列,且不可再动。直至教师再次转身。教师再次说完口令,面对学生时,不在纵队的学生以及仍然在动的这类学生重新回到起始位置。每一个回合的游戏保持在五分钟左右,哪一个队伍最先接触到教师,则获胜。如果出现了活动结束之后,所有队伍都没有接触到教师的现象,则选择与教师距离最近的队伍获得胜利。没有轮到参与游戏过程的所有队伍,能选择在游戏场地的旁边利用运动器材锻炼身体。教师背对学生说口令的过程中,这几个队伍的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或行为干扰参加游戏的队伍。口令结束,教师面对学生时,这几个队伍的学生应该停止干扰。”给学生明确说明活动规则之后,教师就指明游戏进行的场所,让学生准备好干扰的物品。为游戏的展开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成纵队,引导学生勇于说出排成纵队的要求与方式。最终,教师将游戏奖励分配给获胜的队伍。

又比如说,教师带领学生学会“向左向右转”的课堂中,教师将“反向游戏”融入到体育锻炼中。教师先明确告知学生游戏过程的先后顺序,整个游戏划分成三个阶段。教师首先把全体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都选出一位学生与教师进行游戏互动,在游戏中取得胜利的这位学生所在的小组会在获胜小组中站稳脚跟,而游戏失败的学生所在的小组会在加油小组中。接着,要求处于获胜小组的全部队伍展开游戏活动,处于前两名的队伍是最终的获胜方。同样的道理,要求处于加油小组的所有队伍展开游戏活动,处于第一名的队伍是获胜方。最后,教师要求这三个队伍通过两两对决的方式参加游戏,得出三个队伍的排名。最终获得胜利的队伍能得到教师分配的奖励。然后,教师再次给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锻炼体育动作。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训练之后,教师就能有序地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游戏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参加游戏活动的感受表述出来,当然,教师切不可忘记把奖励及时发放给获胜队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应用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形成听从指挥的意识与观念,增强学生自制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2 形成观察思考的意识,提高运动力

教师给学生讲解体育相关动作时,能先给学生作出示范,要求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之后进行模仿,还能让学生模仿动作的过程中进入思考状态。这种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从而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3]。

比如说,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立正和稍息”体育动作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示范“立正”动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的动作之后进行模仿。学生模仿动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帮助学生改正。有的学生立正这个动作完成得比较标准时,教师就能要求这位学生给其他学生做出动作示范,表达出自己观察立正动作的技巧。接着,教师要求立正动作标准的这位学生与自己共同完成“立正与稍息”的体育动作。学生观察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两个动作的异同点吗?”教师要求学生在思考之后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念与回想教师示范的体育动作尽可能正确的做出立正与稍息。教师应该及时地表扬可以正确做出立正与稍息体育动作的学生。然后,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下有限的自由训练时间,要求学生在这一段时间锻炼对体育动作的掌握与熟练程度,时间结束之后,教师会随机选出几位学生检查训练结果,给予动作最为标准学生一定的奖励。

又比如说,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双脚跳上跳下”的教学中,教师把“照镜子”的游戏活动与课堂进行结合。教师先让课代表出列,明确将游戏规则告知给代表,拿出课前备好的板凳。然后,要求课代表与自己面对面坐着,随着一声“游戏开始”进入游戏状态。教师站起来做出向前踢的动作,课代表随之做出同样动作;教师坐下做出手捧脸的动作,课代表随之做出同样动作;教师做出摸摸头发,摸摸脸颊的动作,课代表随之做出同样动作;教师做出一个鬼脸,课代表随之做出相同的鬼脸。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宣布这次活动课代表获胜,原因是课代表把教师所有动作都完整地重现出来。然后,教师询问:“还有谁想参与游戏活动?”随机挑选几位学生展开游戏。这一回合的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就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进行“照镜子”的课堂活动。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哪位学生可以将双脚跳上跳下的动作正确展示出来吗?”这种方式不但能帮助学生形成思考与观察的意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运动力。

2.3 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融入合作竞争的观念。这种方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还能让学生在竞争中进一步掌握体育动作与体育技巧,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堂锻炼身体素质[4]。

比如说,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跳绳”的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之前学过跳绳吗?你热爱跳绳吗?你可以向其他学生展示怎样正确跳绳吗?”教师能通过观察学生的跳绳过程感受到学生的跳绳水平。然后,教师把全体学生合理地划分几个小组,当然每一个小组都必须有一个学生会跳绳。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站位。接着,给其他学生示范跳绳,要求其他学生观察之后进行模仿。除此之外,教师还能把与跳绳相关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跳绳的了解,从而更顺利地促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锻炼自己跳绳能力。教师应该在学生锻炼跳绳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倘若学生的练习状态不好,教师就能和学生说:“之后会组织小组之间的跳绳竞赛,以你们小组的能力,我觉得可以闯进前三。”倘若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合作意识,更喜欢单独训练时,教师就能说:“在之后组织小组之间的跳绳竞赛中,每一位学生的最终成绩都与小组的排名有直接影响。在你们的合作训练下,我认为前三一定有你们的位置。”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融入游戏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训练的课堂中,更顺利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重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在体育课堂中锻炼体育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跳绳体育锻炼动作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学跳绳
跳绳
动作描写要具体
学跳绳
跳绳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