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

2022-02-18

新闻传播 2022年16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舆论

曹 阳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哈尔滨 150090)

一、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在,随着新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媒体方面也出现了崭新的发展趋势:主流媒体是宣传的主体,网络及自媒体等其他媒体平台作为补充、信息资源的接受者几乎包括所有年龄段、公众既为信息资源的发布或传播者。上述特征都表明,新闻舆论的创作和传播逐渐开始变得多样化,基于上述趋向,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方案就似乎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不仅仅可以平衡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高效性地引领舆论,使其朝着主流方向发展。

“批判性报道”通常为公众眼中的舆论报道方式,报道的方式通常是对各种社会事件等问题所做出的回应。该“问题意识”恰好为“批评性报道”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而大部分人不但没有这种关键的观念,还会对具备此观念的舆论监督媒体进行排斥,将舆论监督当成滔天洪水,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极其不正确的。舆论监督为促进当代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应该摒弃这种对待舆论监督的不正确观念,从舆论监督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

大部分人容易把舆论监督与负面事件结合起来,以为舆论监督的作用和意义不大。实际上,舆论监督与正面新闻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两者之间交相辉映,相互补充。上述观念才应该称之为公众对舆论监督的正确思想观念。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这两者之间的意义及作用较为相似,不过在传播途径与方式上却截然不同。正面新闻是以公开表彰或赞赏的形式来对“正能量”进行传播,相反舆论监督则是以通报批评的手段来提醒大家“应该做什么、应该忌讳做什么”。比如,济南的自媒体就针对“完善商业环境”及“帮助市民排忧解难”等系列问题开展了舆论监督,《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签注业务——在窗口咨询处问相同的问题而工作人员反馈了不同内容》此篇文章一经播出,导致了大批群众的广泛关注及赞誉,群众认为是媒体平台起到了督导性的积极作用。随后,媒体平台又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发布了近百篇批判性的报道,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社会难点的解决,“旧困难”也因此成了“不再难”,收获了市民的一致表扬。针对社会各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主流媒体都应主动去面对,缓解大家的消极思想,使社会氛围更加积极乐观,集结出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二、新媒体环境下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有效途径

在新媒体平台的影响下,信息散布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只要发生,便能够在极其短的时间内传播至整个网络世界。基于当今国内形势,舆论监督逐渐演变为主流媒体的中心环节,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媒体内部人员应加大关注力度。我们应增强新闻话题的敏感度,较快找到热点问题的核心所在,从客观上评价事件,正确引领舆论话题的导向。

想要完善舆论监督报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效果,就应具备舆论监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媒体平台极易出现状况,并非所有信息媒介都能够被叫做新闻媒体,也并非任何传播的信息都具有现实意义。比如,某信号电台开创的舆论监督节目——《阳光热线》就得到听众朋友们的一致表扬,该节目的主旨是以引导正确的舆论观念为核心,重点关注市民们也在关注的大众热点事件,阳光热线栏目组每集会邀请一个职能部门的领导作为主讲嘉宾,依次进入演播大厅与大厅内的听众进行交流探讨,接听市民的热线电话,协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即使涉及到话题面较广的话题,也可马上展开高效化的交流探讨,问题属实的话,即刻予以解决。此外,此栏目的主持人,也可以随时对所探讨话题的解决进展进行询问,上述环节在栏目中同步播出。因此,该栏目得到了广大听众的一致赞赏,具有极高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与此同时,当今的网络媒体发展仍然存在问题,在众多领域还较为落后,作为媒体部门,应严格秉持市民本身的热点导向,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绝对不为个人利益操纵舆论方向,不为博得人民关注而去捏造事实,设计矛盾,做一位公正、有责任感的新闻舆论报道人员。

想要尽最大可能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就必须确保工作过程的实事求是,秉持个人良好的素养,保证监督准确属实,确保监督过程的科学合理化。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包含敏感的元素在其中,许多人不懂其中的奥妙,仅可以通过主流媒体的方式来获取事件的第一印象,因此媒体应保证所报道的相关事件是可靠的,要秉持严谨的实事求是观念,在进行舆论监督时不能够影响事件的正常发展,以确保报道的观念具有客观性与公正性,且绝不容许个人情感及利益夹杂在其中。舆论监督要维持新闻媒体的专业化水平,使客观与主观相平衡,做到有据可查。例如电台推出的栏目《今日出击》的舆论监督方法便是“用脚采访,用脑思考,用笔还原”,做到有理有据,用证据讲话,坚决抵制存在片面性的“网友曝”来探索事实。所以,要开展舆论监督的目标是对的,但其重点主要在于要力争事实,避免为博得关注而进行不真实的报道。部分媒体平台依照网络上的信息,在不确定真实性的前提下就发表,反响不高。因此,想要做好舆论监督就应走进基层,要时刻秉持事实求事的原则,对舆论监督造成的后续事态都进行公开,这样才能经受住考验。舆论报道最大的特点便是客观性和公正性。例如在对“金像奖事件”进行报道时,记者对事件的当事人桑玉柱进行了私家采访,客观上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纵使对方明显不讲理,也有机会能够反驳。

想要尽最大可能做好舆论监督工作,除了要在精神领域全面提高,也要在专业领域提高个人的舆论报道能力。在开展报道工作时,要熟练掌握报道的时机及节奏。舆论报道要始终秉持客观、适当、公正、真实的原则,工作人员应多在生活中得到知识,关注大家存在的难处,让舆论报道出现在最恰当的时机,才能达到更精彩的反响,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让更严峻问题得到缓解甚至解决。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方面往往会碰到如下问题:在对社会热点新闻和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报道时,通常对时机难以把控。一方面,媒体的意义便是对新闻尺度的严格把握,而且要适当把控。例如:在某档电台栏目中便出现了主持人未能把握个人的情绪而造成节目播出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对舆论监督的水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针对某一社会热点话题,受众角度的不同会存在多样化的解读,而且各个立场间均可发现美妙的报道,而这通常要求相关人员能够精确、迅速地发现美妙之处,并加以合理地解读,从而提高报道能力和水准。

随着我国信息化手段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发展日益加快,接收及表达信息的形式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例如,网友在预览媒体新闻时,大多利用“腾讯新闻”“抖音短视频”等手机软件,通过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发布自己日常的认知及情感话题,使个人言语权的履行成为日常。然而作为主流媒体不应将网络平台当作竞争对手,要迫切重视到个人对舆论导向的影响。在新闻传播迅速的当今形势下,应不断创新,秉持可持续发展观念来对工作的方式及流程等优化处理。首先,应尽量挖掘选题深度,要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基于老百姓的问题需求来深化标题。其次,在标题的撰写上应存在创新,对新闻传播途径变革要具有崭新的认知,自始至终都要针对市民需求、话题关注力度来实现信息传播的归纳及传播途径的创新。第三点,开发在线上线下能够互动的平台,开发一个能够有效反馈意见的高效渠道,确保问题能尽快地反馈至系统,形成整合机制。最后还应在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间进行互帮互助,实现共赢。诚然,我国网络化时代的快速进步开拓了信息接收与观点发表的通道,但资源的碎片化、用户身份的匿名化等特征也导致了众多片面化问题的产生,使得众多网络上的表达方法不具备理性思考。此时,主流媒体更应发挥出正能量、客观宣传的独特优势,对个人的情绪进行引导,旨在摆脱信息碎片化产生的片面问题。■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舆论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大有可为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