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出彩靠“三精”
2022-02-18何佳曦
何佳曦
(哈尔滨铁道报社 黑龙江 150006)
言论,是思想和观点的文字呈现,选点即下笔方向,从哪个角度突进、放大哪个点,每一个言论作者,都必须经过这样一个构思的过程。可以说,言论写作是纸媒报道的灵魂。
《哈尔滨铁道报》言论主要涵盖社论、记者述评、评论员文章、短评、快评几种形式。评论的对象多是针对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路内形势或重大、单一事件。笔者需要从客观、第三方角度,给出导向性的点评和意见。但无论进行何种言论写作,笔者认为,都离不开以下三点。
一、精彩故事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篇言论写得好不好,内容故事是至关重要的。言论是报纸的声音,也是集团公司的声音。要把上级的主张、意图变为干部职工的行动,就要通过言论来引导。《哈尔滨铁道报》十分重视党报言论的宣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后,《人民日报》及时刊发《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评论员文章,《哈尔滨铁道报》也在报纸显著位置连续转发6篇,让干部职工第一时间学习把握会议的精神实质。
而除了转发转载,具备敏锐的治敏感性,应该怎样写故事才算精彩?
笔者认为写言论内容一定要富有吸引力,才能打动人。具体来说,则离不开三个要素:一是有分量,二是够典型,三是很奇特。2016年9月,笔者就曾经在全国轰动一时的王健林“小目标”热点访谈事件后赶写了一篇800字不到的言论《“一个亿小目标”引发的思考》。文章这样开篇:人人都想做首富,但不是人人都能做首富。近日,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鲁豫走进万达集团,采访了万众瞩目的“重量级”嘉宾王健林。访谈中,王健林给年轻人的忠告:“年轻人想成为首富没什么不对,但要先定一个小目标,譬如先挣它一个亿。”一经播出,便迅速蹿红网络,网友纷纷感叹“土豪的世界,我们不懂”。紧跟舆论热点,以热点小切口反映时代大主题的写作方式,刊发后即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不失为一个好的言论内容。
下一步,精彩的故事去哪里找?除了要加强学习和阅读,特别是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紧跟社会热点,实时关注社会动态、上级精神外,更重要的,是要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因为新闻来源于生活,也要作用到生活中去。这个生活,当然对应我们企业报是指我们的运输生产,也就是说我们的言论内容要知道是在为谁服务,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其次才是写出让读者满意,做读者爱读、受众爱看的言论。2017年11月,笔者按领导要求完成一篇有关打造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的记者述评,题目是《企业生存发展靠我们自己》。文章这样开篇:一只背着沉重外壳慢慢爬行的小蜗牛,疲惫地问妈妈:“为什么毛虫姐姐、蚯蚓弟弟不用背壳?”妈妈回答她:“毛虫姐姐会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而我们不能靠天,也不能靠地,只能靠自己!”别出心裁的故事形式,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方便读者在相对枯燥乏味的阅读中寻找乐趣,这应该也算我们纸媒一直追寻的目标。
还要活化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文一半。好标题能够吸引读者,引人入胜。7月16日《破纪录!集团公司单日卸车11000车》,《画笔下的动车之旅》,9月28日《辛勤赚来真金白银》,10月11日《一份用心的礼物》等标题都是精心推敲的结果。言论写作,只有有数字,有事例,有做法,读后才能让人对播撒一路清凉的奉献者肃然起敬。
二、精辟见解
以文化人,成风聚人。通过观点的输出达到满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目的,是当代纸媒的必由之路。
新闻评论历来被报人们看作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它标志着一家报纸的立场和态度。言论短缺一直是企业报的短板,但《哈尔滨铁道报》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兼顾言论阵地的建设。如9月8日一版社评《共同建设哈铁美好家园》论点鲜明、语言流畅,呼唤起了17万名干部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责任共担、共建共享”强烈愿望。9月4日一版消息《进口俄煤运量同比大增76.5%》配以短评《着眼大势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报纸在二版开设“一孔之见”言论栏目,在9月1日、4日、11日、13日先后刊登《解放思想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无休止符》《讲心声才能赢掌声》《请好好和“上帝”说话》等四篇言论,所发稿件有较强的针对性,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事一议,开门见山,主题突出,以小见大,给读者以深思和启迪。
哈尔滨铁道报准确及时地报道了一些倍受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报纸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读者读报欲的源泉。回顾这些文章时,我们会发现,言论写作一定要有其精髓,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不能是泛泛而谈、空谈,要结合具体的事例,娓娓道来。进而达到舆论宣传、正确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我们报纸党的喉舌作用,起到加油鼓劲、提振信心的效果。
报纸有十分浓厚的基层气息,时时处处都体现出人文关怀和民生民意。报纸把大量版面和重要位置留给职工,把镜头对准一线,把笔墨洒向基层。在具体编排上,报纸聚焦基层,盯住现场,精编精选,稿件长短搭配得当,互为补充,既有信息容量,又有深度挖掘。言论写作有时和通讯写作相像。如9月4日二版通讯《“抠儿班”带出抠伙计》,宣传了集团公司“节支先锋”、佳工莲江口工区班长吕高勇的先进事迹。9月6日二版通讯《企业货主的贴心人》(“新时代哈铁榜样”栏目)给我们讲述了大庆车务段独立屯站站长李江平主动出击闯市场、走企业、揽货源,恪尽职守展示作为,积极营销勇当先锋的闪光足迹。9月15日一版通讯《密林深处最美的风景》告诉我们在大兴安岭深处白卡尔山上的五等小站,9条汉子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这些平凡人的故事,讲述了不平凡的事迹,起到了引领方向、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作用。这些都是通过细节、故事的表述,给我们引出了积极向上、合力共为的核心观点。而这些观点,不一定要特别直白的体现,往往也正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中,最能启迪人。
三、精美文字
怎样才能写出好言论、好文字?笔者认为,离不开两点:第一要是精练。要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第二要有文采。不是干巴巴地就事论事,更不是说教式地强烈灌输、教导,而是用读者能够接受又不失水准的文字,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观念,留给读者浮想联翩。2017年12月,笔者曾写过一篇1200余字的言论在《哈尔滨铁道报》上发表,《站在安全生产2000天处回眸》。其中,有段文字这样写道:“2000天,折合48000小时、28.8万分钟,按照加格达奇站运转二班创出的‘在岗一分钟、负责60秒’的尽职奉献精神,集团公司17万多名干部职工每人用1.728亿秒的坚守,换来了自建局以来最好的安全成绩。”这篇言论,从标题到导语再到行文,都下了很大功夫,得到集团公司主要领导的好评,影响力较大。总结这篇言论,笔者有个深刻的感悟,就是在言论基本定稿后,不要急于交稿,要隔三差五反复打磨,直到真的无法再改时才交。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更是磨出来的。没有经过锤炼的文字,是谈不上精妙精彩的。
如何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这就离不开平时的阅读学习积累。多读书、多看报,多学习时事热点,多模仿、阅读优秀的言论作品。在日复一日的学习、效仿中,我们总能总结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偏好和特色。假以时日,便能形成我们独具特色的言论写作风格。
掌握了大量鲜活生动的信息,犹如后厨准备好了琳琅满目的食材。接下来,能否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就全看“厨师”的“手艺”了。
其实文章该如何写,并无一定之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笔者以为,标题是文章的灵魂。写稿前,首先应琢磨出一个既恰如其分、又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汽车重回铁路运输时,有的作者文章标题是《吹尽狂沙始见金》,但笔者感觉不够直观,可能会让人感觉不知所云。文章内容也要围绕着为什么回铁路运输,以前走铁路运输的困难在哪里,铁路和企业是如何克服困难的逐次展开,才能一语道破“天机”,达到言论写作的目的。
文章要想有深度、上档次,我们记者写稿时站位一定得高,眼光绝对不能仅局限于铁路、甚至某个站段的“一亩三分地”。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但要想文章不落俗套,就要在突破自己固有思维模式、实现超越自我方面多下苦功。从铁路服务地方经济着眼,从欠发达的地区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实现脱贫致富入手,从铁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心里话落笔,都能大大增强言论的时间跨度、挖掘深度、新闻角度和可读性。
总之,要写好言论,需要技巧,更需要用心。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中,不断打磨、总结,我们最终都能形成独属于自己、自成一格的写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