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2022-02-18焦芝兰
焦芝兰
(通渭县襄南镇黑石头学校 甘肃 通渭 743314)
引言
小学生的学习不再像幼儿园的教学一样以活动为主,而是需要在课堂上安静、认真地听讲,学习各种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虽然小学的教育更为严格,但小学生的年龄还小,身心发展处在成长阶段,其认知结构、操作能力、理解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都还需要培养和锻炼,没有父母在身旁陪伴和帮助,学生在学校遇到的各种事情都需要自己处理。但是小学生的阅历和人生经历都不多,很多事情没办法自己解决,就需要寻求教师的帮助。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众多,各科任老师在上完一个班级的课程后,往往需要准备下一个班级的教学,没办法兼顾太多学生。因此,学生的大部分事务的处理任务,都由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如同在学校的大家长,除了上课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在校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陪伴学生在学校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有效地促进学校工作的完成。
1.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1.1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应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学校的教学任务,除了教书育人外,还应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发展,其中就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在各方面素质中,德育排在首位。在以往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在大部分的家长和教师眼中,学生只要好好读书,考出好成绩即可,对学生的成绩尤为重视,往往忽略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然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应该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应该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尤其是还处在人格塑造和道德培养阶段的小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懂得基本的做人道理,学会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孝敬长辈、友爱同学等道理,在家中孝顺父母,在学校尊重老师,和同学和睦相处,才能在和谐良好的氛围中专心地学习[1]。由于学校的管理范围过于庞大,因此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就需要班主任来负责。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认识、理解、态度,直接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落实的是否到位。班主任不光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也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只有班主任配合到位了,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才能正常、有效的开展。与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的管理不同,在班级秩序的维持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班规,并在班级中切实落实,才能够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推动班级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如果说科任老师是管理学生在课堂上的秩序,那么班主任是管理整个班级的秩序,如果班主任工作做不到位,则会导致整个班级混乱无规,甚至影响到年纪或者学校的秩序[2]。班主任不只要执行学校的德育工作,还要在班级中注意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举止,正确的三观,良好习惯和心理素质等,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成为讲道德、有素质的人。
1.2 班主任是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桥梁
学校的工作内容繁琐复杂,在众多的教职工和学生的事务中,学校很难兼顾到每位学生,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中代表学校照顾班级孩子的事务。与过去相对落后的社会不同,如今的社会可谓是时过境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信息在世界搭建起了交互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洞悉天下事。由此而来,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就是信息泛滥。在众多的信息中,要筛选、甄别真实、有效、有用的信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当下网络信息繁杂,真实与虚假信息在网络交织混杂。在学校的正面教育中,依然存在一些负面、虚假的信息在意图歪曲事实,给学校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便需要班主任及时的辨别网络信息,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家长,避免在学校和家长中产生不必要的误差,抵消负面影响,促进家校合作正常运行[3]。而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工作的约束下,在家庭和事业中很难保持平衡,因为工作需要,偶尔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由学校教师负责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但是,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对学生的教育,不光是专业知识,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素质、性格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就能完成的,也离不开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教育的配合。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有序的管理、教师认真负责的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长的关心关爱。因此,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将学校的安排及时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定期沟通。在家校有力的合作下,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互联网时代,班主任要及时高效地筛选、鉴别,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家长,引导正确、积极的影响,促进家校通力合作,并借助时代优势,及时与家长交流,共同推动学生教育事业的有效开展,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充满家长和教师关爱的环境下愉快、安心地学习,在学校和家庭的推动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1.3 班主任是学生亲近的“领导者”
每个学校有许多班级,每个班级有许多的学生。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如果大事小事都要靠学校领导去解决,会增加校领导的工作负担,降低管理效率,学校领导也难以应付。学校的管理对象,除了教职工,最大的管理对象就是学生,学生群体数量过于庞大,单靠校领导的数量是不能很好应对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管理工作,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一年级至六年级,每个年龄、每个年级的学生,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如果按照一刀切的方式,对六个年级的全体学生实行统一的管理方式,很难在低年龄段和高年龄段的孩子之间找到平衡,无法两全,方法太过片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管理工作也很难展开和推进。因此,每个班级的班主任的作用就此凸显出来。通过分块分级管理,将学校的全体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若干个群体,在每个班级分配一位班主任,由班主任代表学校管理每个班的学生事务,不光能够缩小班主任的管理范围,点对点的接收和执行学校工作任务,还能够促进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事务,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从学校工作角度来看,班主任可以说是班级的“领导者”。但与企业管理不同的是,班级管理更具人性化,因人而异。班主任在学校里面对的管理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学生,对于学生来说,离开家长的庇护,独立在学校与同学一起完成一天的学习。虽然小学生在经过幼儿园的学习后,对学校的生活已经有所适应,但基于小学生年龄的局限性,在学校依然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是小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因此,学生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通常习惯找班主任。在小学生眼里,班主任是班级学生最依赖的教师,在班级中帮助孩子处理各种困难,开导学生,在班级开展各项活动和处理班级事务,是班级的主心骨,是与学生日日相处,可亲可近的班级领导者[4]。
1.4 班主任是班级包容的管理者
在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直线提升的环境下,很多家庭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疼爱程度也越来越深。很多家长都尽己所能对孩子最好的,这是父母疼爱孩子的表现。但是,由于疼爱和溺爱之间的平衡度很难把握,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爱造成了孩子的不良习惯。有些家长在家庭中不舍得孩子干活,家里的一切事务,包括孩子能够自理的一些小事,家长也一并承包了。这也就造成很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中很多生活方面的技能不会使用,例如不会系鞋带,值日时地扫不干净,课桌抽屉混乱塞不进书等,这些基本上都需要班主任的帮助和解决。学生由于在家被过度疼爱,自我意识较为强烈,习惯了被家长捧在手心的孩子,在班级众多孩子中不再众星捧月般的被重视,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大。不同的孩子,其知识储备、认知结构等情况也不相同,在一个班级中,对于教师安排的任务或指令,一部分孩子能够很好地理解班主任的意思,还存在一部分孩子不太能够明白班主任所说内容。因此,班主任对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在管理时要兼顾程度相对薄弱的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在校园生活上的问题,排除学生的生活麻烦,促进学生更好、更专注地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师在管理时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管理,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方法管理学生。对于小学生的在学习生活中所犯的错误,教师应该具有包容的意识,要有容错的气度,给学生试错、犯错的机会,不可过度苛责,应该加以引导和纠正。班级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一个班级有众多学生,要想班级和谐融洽地共同进步,需要班级学生团结友好,学生在和谐、融洽的班级中才能共同进步。班主任应该通过各种班级活动的开展,增强小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助推班主任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2.有效发挥班主任作用的措施
2.1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正确把握师生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班级有序管理。由于班主任的年龄没有特定的限制,与学生的相处没有规定的模式,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相处模式,做到有的放矢。有些刚工作不久的班主任,因为年纪较轻,相较于其他教师与孩子年龄更近,再加上年轻教师充满活力,活泼阳光,性格开朗,是孩子们眼中的孩子王,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相处成为好朋友,是与学生亲近的表现,但是与学生的距离如果过近,就容易造成学生不够尊敬教师,对于班主任的管理不能够很好的遵从,造成班级管理混乱。部分年龄较长的班主任,纪律严明,对制度的把控较为严格,再加上与学生的年龄相差较大,沟通存在一定的代沟[5]。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严厉的班主任往往会产生害怕心理,不敢与班主任沟通交流,需要帮助也不敢和班主任讲明,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心理,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正确把握与学生的关系,过于亲近容易使得学生不听从班主任的安排,影响学生对班级规则的执行效果;班主任对学生过于严格,容易使学生疏远班主任,产生距离感,学生不敢向班主任吐露心声,不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对班级有效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正确把握与学生的关系,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映及时调整,松弛有度,既做学生的良师,也要做学生的益友,在班级管理中听取学生心声,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2.2 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
学校是个大家庭,每个班级是个小家庭,在班级中学生每天在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陪伴。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友爱,影响了班级的秩序和氛围,班级管理得是否和谐影响着学校的学习环境。班级的诸多事务都是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氛围。例如,班主任可以每个月选择一节活动课,开展"轻松一下"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始前,班主任要提前规划好活动的流程,提前准备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游戏,比赛,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准备表演节目。活动时,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游戏,进行各项能力竞赛,欣赏同学们精心准备的表演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沟通交流合作完成游戏,通过比赛看到了同学之间的长处,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竞赛精神,在表演中展现自我,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包容配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为日后学校工作的开展、校园活动的举行,奠定良好的基础[6]。
2.3 班主任要发挥激励作用
学生是鲜活的、独立的、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个体,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如果一味地采用传教式,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左耳进右耳出,产生疲软心理。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可适当采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完善、增强自身发展,对自己负责。例如,班主任可以采用表扬激励的方式,对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获得科任老师赞许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在平常的交流互动中多加表扬学生,激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班主任可以适当采用惩罚激励的方式,对于迟到早退、不交作业、与同学打闹争吵、不好好完成值日的学生,做出恰当的惩罚,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敦促学生纠正;班主任要适当采用关怀激励,对于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多加关心,给予帮助和建议,帮助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班主任还可以适当采取目标激励方式,和学生探讨共同制定目标,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监督、提醒学生努力朝着目标前进,使得学生找对方向,共同进步。无论是何种激励方式,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努力、进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成长进步[7]。
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是个复杂的、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每个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关键地。基于学校工作繁多,具体工作的落实需要班主任来配合,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应该发挥自身角色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对待学生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中把握好师生关系,除了关注学习外,还应该发挥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意识以及积极正确的人格,认真负责,助推学校工作有效开展,共同促进学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