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原则与实践
2022-02-18高小娟
高小娟
(正宁县山河初级中学 甘肃 庆阳 745300)
引言
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要求各中小学贯彻落实“减量提质”原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减轻负担。“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优化教学计划,满足初中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教师务必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适宜教学计划,有助于发散其思维。同时,课业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也要创新作业设计,以体现学生发展为主,以开放性、体验性作业为主,加强整合与选择。
1.初中英语作业现状
1.1 作业量过大
目前,在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上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一味推崇“题海战术”,认为只有大量重复式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殊不知,盲目地让学生练习大量习题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其成绩,还会导致学生因压力过大厌恶英语学科。众所周知,人的注意力与精力是有限的,倘若学生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只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花费精力完成作业等现象。这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仅仅将作业当做任务,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无法得到提升,即使后续做再多的练习也无济于补。
1.2 缺乏应用
还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布置统一的书面作业。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始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这一点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要体现在作业设计上。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创新的必要性,书面作业虽然能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但局限性较大。长期下来,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遏制其个性化发展。
1.3 形式单一
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抄写为主,配以各种练习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自小学阶段以来就要面对大量的练习题,久而久之当教师布置该类型作业时,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具备系统化的解题能力,抱着应付教师的态度,直接抄袭其他学生作业。如此看来,这样的作业无法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质量,还会严重制约其全面发展[1]。
1.4 层次有限
通常情况下,部分英语教师并没有安排好教学计划,往往在快放学时随意布置几道题,或者随便在练习册中勾选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下去完成,这样的作业目的性不强。让所有学生做一样的练习题,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作业过于简单,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作业难度较大,不知从何做起。同时,教师匆忙布置作业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学生不能正确把握作业信息,导致完成率不高,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
2.基于“双减”政策优化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具体措施
2.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作业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整体水平,一味追求难度过大的题目反而会带给学生压力[2]。学生完成不佳,不仅会对英语学习失去自信心,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开展。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标准。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知识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但不同学生之间仍存在差异。教师要认可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其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体现个性化特点,一方面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基础较好的优等生教师应以“拔高”为主,在作业设计中也要突出自主性,锻炼其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进行英语演讲稿的创作或整本书阅读。对于B类中等生,教师应与这部分学生沟通交流,中等生在学习中面对问题较多且每个人的问题不一,必须“对症下药”。像部分学生阅读理解存在问题,教师就应扩大其词汇量,背诵教材中的重点句。也有部分学生英语听力存在问题,在课后督促学生练习听力。对于基础较差的C类学生,教师要侧重于训练其基础知识,多布置单词默写、文章阅读等作业。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保护其积极性与自尊,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其的实践能力和语言功底。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What color is it?》一课中,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假设,你与朋友在周末去了动物园,看到动物的毛发颜色不一,请用英语表达出你的感受。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将作业本分为三种,供不同学生选择。
2.2 设计实践性作业
很多教师偏向于布置大量的练习作业,英语作为一门实践类型学科,要求学生能与人沟通交流。正所谓,英语来源于生活,又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唯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激发其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例如,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一章节的学习结束后,鼓励学生绘制英语手抄报,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或错题积累等方式丰富作业形式。生活化作业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化作业。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用英语对话展开交流。如:“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I went to summer camp”、“How was your weekend?”、“pretty good,thanks”通过场景学生更容易理解语法和句子表达方式。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将作业设计的权利交给学生。一些学生会根据自身经历创设问题“Are you going to travel?”、“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等。学生们第一次展开生活调查类型作业,纷纷进入教师创设好的情境中。当学生了解到其他学生游玩过的地区时,会拓宽其知识面,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生活化作业让学生看到作业的另一面,不再抱有畏惧心理与抵触情绪,能更好地全面了解作业[3]。
2.3 设计充满趣味性的作业
当学生对现在的作业形成习惯,只会像做任务一样对待,更多学生还会出现不良学习习惯。不但不能提高学习质量,还会形成不良学风。一直以来,学生总处于被动地位,在作业方面,教师掌握绝对主动权。因此,教师应创设趣味性作业,在日常的作业中加入生活化元素。例如,让学生观看一部英语电影摘抄其中生字生词,借助互联网等工具查找释义。在人教版初中英语《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安排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教师作为提问者,小组抢答,哪一小组回答正确率最高就能获得相应奖励。设计如下问题:“Do you think children should do some chores at home?”、“Do you often do chores at home?”、“What chores do you often do at home?”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能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学生的兴趣越高,学习的动力也就越足。之后,按照游戏规定排名前三位的小组可以自行选择课后作业,其余学生按照教师指导完成。此目的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自觉性与参与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为父母朗诵课文,锻炼其表达能力与口语能力。
2.4 丰富作业评价方式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必须要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传统的作业批阅中,教师只简单给予评价。对于需要动手批改的作业教师应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教师的耐心与认真是架起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当学生看到教师的评价后,会产生期望[4]。比如,对于一些没有完全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作业空白处画一个耳朵,遇到优秀的作业可以画上花束。对于口语类型的作业,教师可以创建微信群,与学生在群内沟通。例如,教师提出问题:“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学生用英语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仔细倾听,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要急着第一时间去否认,借助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为其营造敢说、敢做的氛围。鼓励敢于尝试的徐盛,保护其积极性,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教师也要给予相应的肯定。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作业设计能力,强化自身创新意识。传统的初中英语作业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的语言技巧就算完成教学目标,如今,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务必要认识到英语作业的重要性以及带给学生的意义。用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其学习动力。最后,教师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作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为英语教学的革新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