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22-02-18鲁甡闻

今天 2022年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中学历史

鲁甡闻

(环县第三中学 甘肃 环县 745700)

前言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对社会主义的热爱;逐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大卫·赫克特·费舍尔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无论是枭雄的辉煌伟举,或者卑鄙阴暗,都能对我们的思想和道德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种顿悟,或许会让我们终生受益。”因此,我们要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历史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提高,培养道德素质高的学生;笔者在总结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体会。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论述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希望会有效果。

1.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将道德教育融入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和教学价值,具体来说,可以分成如下:

1.1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综合发展相结合。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客观分析与解决,还应注重思想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促进思想发展[1]。

1.2 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阶段。在中学开展道德教育,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初中生还很年轻,可塑性很强,在初中时,他们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所说的道理和人生观,将会对学生起到正面的教育效果。初中生们都是以偶像为榜样,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转变他们的习惯。将这些优良的品质转化成行动的动力,这就是历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最佳途径。

2.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只重视学生的共性培养,缺少个性培养

所谓的培养,是针对所有学生的问题,没有对教学主体进行深入地研究,即学生。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学生都会犯同样的错误。老师们通常是这么教导他们的,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而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做起来很简单,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更难了。那时候,老师会感到很奇怪,老师会责备做得不好的学生。长久以来,学生会对教师的看法越来越多,进而会有一种对历史的反感。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很不利。因此,老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家庭作业,对个性各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性格才会得到发展。教师的教学才能凸显其教学水准。

2.2 历史教学以追求成绩为主要目标

在现阶段,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历史教学的首要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中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考试复习,为学生绘制主要知识,再由同学们背诵一些历史事件,历史年代,历史意义。如此一来,老师觉得自己教了不少东西。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目的,即培养历史学科的能力。“素质教育”、“启蒙”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了一种空谈,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就是说,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学习上,所以,在提高学习成绩的时候,没有时间去关注学生们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历史教育只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课,德育教育不能渗透到教学中。

2.3 注重课堂教学忽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扩展

道德教育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即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部分教师都相信,历史科目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没有太大的关联。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地理、物理、语文、劳动实践等相关。同学们可以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中来,有能力训练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英语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就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来说,把这种任务交给学生,带他们找到附近的老红军战士,听他们讲述一些关于战争的事情。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有责任的下一代接班人。其实,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就是要使他们学会历史,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历史中吸取知识,再从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为自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3.1 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心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许多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丰富生动的思想教育,因此,要在教学中树立先进的观念,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教科书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开展爱国情感教育,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既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更有主动性,我们要把我们国家的辉煌文化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民族自信心,责任感。比如:在“中国近代历史与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中,为使学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更深刻的了解,两个部分的内容应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从鸦片战争开始,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然后,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对比和分析;再对新中国建立之前有更深的认识,农村地区的封建剥削和压迫普遍存在,经济比较落后,劳动人民没有自己的领土,也没有自己的尊严;新中国建立以后,因为土地改革,把农民变成了土地的真正所有者,把农民的热情激发起来,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后,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的努力下,在新中国建立起来的斗争中,唤起了他们对祖国的信仰和热情,提高国家的自信和自豪。利用这种反差,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理解,并对他们说,要对未来有信心,对自己背负的责任有了清晰的认识,培养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学生用功读书,接受教育,为国家的强盛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2]。

3.2 巧用历史事迹,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在当今世界,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之路上,没有一条坦途,唯有敢于攀爬的人,才能走上科学的巅峰。”要想出人头地,一个人要有一颗强大的心,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但是现在的时代,有很多学生都没有足够的毅力去完成任务。常常中途放弃,这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来对其进行教育。根据历史上的故事,培养一个学生的刚强性格。在学习发明之王爱迪生时,我特地请学生,自己去看了一下爱迪生在发明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最终战胜了困难,获得了胜利。通过自己也在翻阅有关历史资料,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事实上,爱迪生的辉煌,其中有很多艰难困苦。从这一点上,他们懂得了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我们需要有毅力才能获得成功,保持乐观的精神,更要有毅力,不能轻易放弃。

3.3 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教育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手段。中学历史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采用多种方式,丰富了课堂氛围,优化了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历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鼓励学生活泼开朗,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养成遵纪守法,维护社会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老师要把课本的内容与教学相结合,合理地安排课程,让同学们去体味历史,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接受道德和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精神品质。比如,说到文化史,老师们利用相关的教科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了司马迁在宫中受尽折磨、忍辱负重、坚持制作《史记》的影片,让同学们学会古代人的坚韧精神,让学生们看到古代人顽强的生命力,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协助同学们处理好个人与民族的关系,老师要主动地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自信并加以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自己,超越自己,在所有的学生面前建立起信心,使学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让每位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的进步[3]。

3.4 通过历史典故培养学生努力上进学习精神

在中学历史课上有大量的我国古人都在努力地学习,有积极上进的历史故事,他们是当代学生的楷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奋斗精神,改变生活,让同学们能更严肃地对待他们的学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凿壁借光》中的短篇故事,讲的是西汉有名的文人匡衡,因为家里太穷了,到了夜晚,甚至不能点亮灯火,所以匡衡到了晚上,也不能正常看书。但是,匡衡在夜里,却看到了从墙壁缝隙里透出来的一丝微光。邻居们到了晚上还亮着灯,于是,他在墙上开了一个小孔,他拿着一本书,借着洞口里的微光,匡衡就是靠着这种“借光”的方法,潜心钻研,最后成了西汉最有名的文人。学生很难从历史故事中真正体会到真实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现场的网上模拟教学,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利用门缝里的光来完成阅读,让学生能够从更为现实的视角,亲身经历历史,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会养成勤奋的学习态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进行合理的德育教育,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制定了一个道德教育的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在教室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中学历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在多解中学创新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