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2022-02-18刘阳河

今天 2022年6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画作美术

刘阳河

(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 甘肃 定西 743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逐渐提升。以学生为主的新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着重培养学生多样性的发展,并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实际的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还未落实到实处,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方面,从课程结构来看,课程结构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从教师素养来看,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1.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结构来看,课程结构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课程结构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是高中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提升、不断优化的过程。高中生此时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特质是学生能够考虑到事情的发展和变化的逻辑顺序。为了迎合该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课程安排也应当符合逻辑,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使得美术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素养得以提升。

1.2 从教师素养来看,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综合能力有待提升,这是高中美术教学中急待解决的又一个大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目标的达成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教师除了对美术专业的知识熟知之外,还要对历史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化学、政治等学科都有所涉猎。

2.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美术教学优化方向

2.1 完善课程结构

高中美术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任务,所以,调整课程结构是十分有必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美术课程结构的设置上,教师应注重将美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对美术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鉴身边的多媒体设备来优化课程结构,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保障。

2.2 提升教师素养

以身示范,以自身素养服人,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学科素养,才有能力教好学生,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可能。因而,高中美术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要想高效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更新自己的美术教学理念。旧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被新的教学理念所代替,原有的高中美术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高中美术教学。因而,依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每一位高中美术教师的毕生功课。第二,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教师可以借助观察法、合作探究等方法提升自己的课堂质量,因为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改善课程结构,在不断完善课程结构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2.3 注重学生素养

学生为本,是美术教育的理念之一。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是美术教学的最终追求。时代无论怎样更迭发展,都需要教师培养出有美术素养的学生,因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这项任务,是艰巨而又持久的。美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复杂多样的,因为美术知识涵盖鉴赏知识、绘画知识、雕塑知识、书法知识等多个方面,这就更加加重了美术教育的负担,如果想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考虑将这些美术知识贯穿到美术课堂中来。

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的教学策略

3.1 调整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

“图像识读”所侧重的是“图像”和“读”,“读”不是用口“念”,而是通过眼睛的欣赏,探究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线条、用色、造型等,从而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教师就要运用比较分析鉴赏的方法进行教学。图像识读的核心是“联系、比较”,如在素描明暗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呈现一幅明暗对比鲜明的画作,之后又在多媒体上呈现一幅明暗对比不是很明显的画作,让学生对比交界线的颜色,最后指出明暗对比鲜明的画作交界线会显得更深些。

教师还可以运用形式主义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英国克 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视觉上的美术作品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因而,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色彩、质感、形状、线条等都是视觉上所呈现的,这些色彩、质感等也是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的媒介。如欣赏德国丢勒的作品《圣母子》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色彩、质感、形状等角度分析该画作,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这幅画作背后的主旨。

3.2 优化课程结构,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

美术表现素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美术理论,将自己理解的美术通过素描、绘画、雕塑等形式展现出来,以供他人欣赏。美术表现也是美术知识输出的过程,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学生先要输入作文知识(包括作文理论、作文素材),等到输入的内容达到量变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输出(也就是写作)。美术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量的积累之后,才会有质的美术表现。

高中美术课承担着提升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重要任务,美术表现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一定的积累之上形成的。教师优化课程结构,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美术知识的学习中,逐渐提升美术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优化课程结构:第一,打破学科知识壁垒。美术是艺术的化身,艺术是十分广泛的,如在文学中有艺术,在艺术中也有文学,所以,教师在教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融入文学、音乐、哲学等学科的知识。第二,重组美术知识。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美术鉴赏放在绘画与设计前面进行学习,这样的美术知识的组合,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美术知识。

高中美术课程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更好地输入,为后面美术表现的输出打好基础,因而教师要适时地调整课程结构,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美术表现的核心素养。

3.3 理论结合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实践性是高中美术学科的特征之一,学生的认识来源于美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及自己美术创作过程中的美术实践,美术创作和美术实践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新。这就要求教师:第一,注重集体发展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每位学生所经历的事情,所积累的经验是不同的,学生的美术基础也是千差万别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经验角度出发理解美术理论。第二,抓准课本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多感悟、多思考,才能使得美术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第三,以生为本,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打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喜好,善于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与美术理论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将美术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3.4 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学科之间也不例外。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中世纪的画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时,可以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探究这幅画作背后的风俗习惯,如左下角丈夫送给女方的木底鞋,这是当时的婚俗。教师还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究这幅画作,如男女主角的服装、橘子、床单等都可以看出中世纪贵族阶级较高的生活水平。因而,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某幅画作的时候,不仅仅要带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质感、形状、线条等,还要从社会学、哲学、等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多方位鉴赏美术作品,打破学科壁垒,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开发日渐成熟,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投入也日渐增多,多媒体技术的投入增加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欣赏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动态图画、视频演示,可以更广阔的打破学科壁垒,在中西文化的浸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3.5 古今中外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

文化是具有本土性和稳定性的,每个地方因为地理、气候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文化因地理、气候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这就使得中西方美术作品表现出的文化也是不同的,具体不同之处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从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来说,中国文化含蓄内敛,所以中国的山水泼墨图展现的是“意境”,是一种含蓄而又内敛的情感表达。西方的绘画作品以善于将所见的自然界的真实情况进行描摹,这是对“真、善、美”的一种追求。

第二,题材的基础文化不同。中国画以人、山、水、花、鸟为题材,西方以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历史史实、人物肖像、静态物品为题材,不同的题材,所表现的意旨也是有所不同的,因为从本质上讲,二者题材的基础文化是不同的。

生发于不同文化的作品,其内涵、主旨、所表达的风格都是不同的,就拿绘画时所用的工具不同来说,西方人喜欢运用色彩绚烂的颜料作画,作品的质感,绚烂的颜色代表张扬开放的性格,这也是西方人的性格特点。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用毛笔钩、勒、点,一幅幅隐逸渺远的山水画就跃然纸上了,这也是中国文化含蓄隐逸的特点之一的表现。

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画作之中,感受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画作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