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2-18解世东

今天 2022年6期
关键词:长方体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解世东

(环县洪德镇大户塬小学 甘肃 庆阳 745700)

1.观察感知,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要想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清晰的计算出几何体的面值、体积等,是需要学生真正的理解,是不依赖于实体图形的,需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几何架构,对于图形的转化、分割、不同角度等都能进行反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带领学生进行观察感知,通过感知活动,通过图形的表象,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几何概念,在脑海里构建几何空间[1]。

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时,教材中画出的图形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平面的,有些学生就根据教师的讲解,认为只要是有6个面的就一定是长方体、有12条棱的也是长方体,很容易出现理解错误。所以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现有的物品,比如学生的橡皮、文具盒、粉笔盒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数一数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还可以将纸盒裁开成平面,引导学生观察,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观点:老师,我知道了,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候教师要进行引导:“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一定是长方形吗?”再出示一个有一组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让学生对长方体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运用多媒体,动态展示激发想象力

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书本上展示的平面图形生动的展示在屏幕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水平[2]。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中“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卡通图形,以故事的方式向同学们进行提问:“同学们,这是熊大和熊二分别获得的两块土地,熊大说自己长方形的土地面积大,可是熊二认为自己平行四边形的土地面积大,你们说一说到底哪个大呢?”学生们给出了三种答案:平行四边形的土地面积大;长方形土地面积大;两块土地面积一样大。教师继续提问:“那同学们会求长方形的面积,那你们知道该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新的内容:在方格上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呀!因为我们在学长方形面积的时候,就用过这个方法。”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式,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用数格子的方式,求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但是数格子的方式很麻烦,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时候有同学提出了分割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切割拼接为长方形,就可以求出面积了,教师可以用动画的方式展现出切割拼接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切割拼接,最终引导学生推导出:分割拼接后的长方形,长与平行四边形的长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高。多媒体的运用,让求解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动态化的展示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几何模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

3.联系生活,在情境中提高空间感知力

情境教学已经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他们来说,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很难理解,而将其引入到生活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主动的进行思考,还能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是一门可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学科。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们普遍熟悉的情境,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们有代入感,更有助于学生们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3]。

比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位置》一课时,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们能够在情境中,准去找到某一个物品的具体位置,学会用“数对”在方格纸中寻找确定位置。教师就可以利用班级设置一个现实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重点知识内容。

教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你们可不可以把你们在班级里的朋友介绍给我呢?

学生1:我在班级里的好朋友是小刚同学,我们天天放学一起回家!

教师:那你能告诉我小刚坐在哪里吗?

学生1:他就坐在靠墙那组的第三张桌。

学生2:我的好朋友是丽丽,她坐在第二组的第一张桌。

学生3:我的好朋友是王浩,他坐在右数第二组的第四排。

教师:同学们都介绍的非常好,我也知道你们的朋友都坐在哪里了,但是老师发现,每个同学描述的方式都不一样,我们可以用组、排等方式去描述,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我们在确定某个人或者某个物品的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列,行。

教师:现在从窗户开始第一组是第一列,第一排就是第一行,那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告诉我,体育委员的位置在哪里呢?

学生:体育委员坐在第二列,第四行。

教师:非常棒同学们,那如果用画图的方法,我们该怎么表示出体育委员的位置呢?

教师在黑板上带领同学们画出方格图,学生们在纸上画,确定自己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现在大家看老师画的位置图,看老师指出的是谁的位置,请举手。看这是谁的位置呢?(指出一个位置)

学生:老师这是我的位置,我在第三列第3个。

教师:非常正确,但是我们这样表达比较麻烦,老师教大家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我们的位置,比如(2,5),这种形式叫做数对表示法,前面的数字2代表的是列,5代表的是行,那么(2,5)代表的就是心心同学的位置。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在逐步发展,空间思维水平还比较低,这样以同学们熟悉的班级环境来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能够将书中的知识立体的投放在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开展几何空间感知活动

要想提高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公式的使用,是无法有效实现的。虽然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能够根据公式求出最终的答案,但是这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固化,没有发散性思维,对于几何图形的印象更加平面化,不能够在大脑内构建出立体的图形,没有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后期更深层次的几何学习带来不利影响[4]。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适时的转变原有的教学观点,能够真正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们的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对于几何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进行探究,能够让学生们的几何表象思维更加的活跃,在脑海中构建出立体的几何图形,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于周长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因地制宜,让学生们组成小组,测量实际物品。

教师可以引导提问:同学们,我们想测量楼下的花池,想它铺上一圈好看的石头,铺设石头的长度就是这个花池的周长,我们需要如何进行测量呢?

学生1:我们用直尺来测量周长就可以了。

学生2:我们想用线围一圈,最后测量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教师:好的,既然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就可以小组一起开始测量了,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测得又快又准确,我们将为第一名正确完成的小组颁发奖品哦!

根据学生们的能力水平,分成4-6人一组,在实际测量的活动中,因为小组之间是比赛的模式,所以组员们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并且学生们的能力不同,在整个活动中能够取长补短,更好的完成任务。花池都是不规则形状,这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操作的过程中,抽象化的几何知识更加立体,学生们的几何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5.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空间思维

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都不能单单的依靠学校完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而且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家的时候,家长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后,就可以做一些益智的小游戏,对于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最常见的就是魔方。当家长将魔方完成后,孩子们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爸爸到底是怎么操作的?这么多颜色是怎么变成每面都一样的呢?”这就会驱使孩子们主动的去探索、去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孩子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最开始杂乱的操作到最后胜利完成,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分析能力以及逻辑能力。

同时,家长们还可以陪同孩子开展一些手工制作,或者是参与类似的兴趣小组,可以是折纸、立体拼图等。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的专注力得到了提升,小组游戏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几何空间思维能力,也会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几何空间思维能力水平,就需要教师重视起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将平面的几何展示变得生动立体;还要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抽象的几何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加强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发挥家校合作的积极作用,这些都对提高学生的几何空间思维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长方体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我爱长方形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扑克牌摆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