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德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渗透

2022-02-18崔大鹏

关键词:德育科学探究

崔大鹏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身边日常事物的特征了解与其相关的科学知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将德育融入科学知识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研究过程,并把这种体会应用到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中,在遇到问题时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面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时,始终保持好奇心、发展求知欲,逐渐形成敢于想象、大胆创新、尊重证据的科学学习态度以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还应该将德育渗透进去。笔者认为进行德育渗透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重视小学科学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深度挖掘

为细化每节课的德育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探究知识与德育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结合起来。例如,在“认识空气”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理解地球上的生物一旦离开空气,就逃不过死亡的命运。同时,学生也要意识到,日常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非常不利。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环境中的空气并不清洁,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空气污染和保护的相关材料,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应的空气保护建议,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再如,在“怎样听到声音”的课程中,科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一个人长期身处噪声环境对健康危害很大,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噪声污染问题,激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只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教师就能找到德育的教育点。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不经意间渗透德育要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思想品德。

二、结合科学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是培养一个人学会知识、学会享受德育、学会做事的基础和条件。在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事物的细节开始培养的,所以教师首先应从每一处细节出发。比如,在科学课堂中,可以教学生如何珍惜实验设备,教他们如何归还使用过的各种实验器具,教他们如何珍惜已回收的实验器材,教他们及时感谢班级里的老师和同学,教他们在进行实验前一定要有计划……这些小小的细节都需要教师时时地提醒和指导学生,注意从头到尾循序渐进。再如,学生到实验室里上课,让全体班级干部带队,并严格做到“快、静、净”,及时提醒学生认真做好室内外清洁工作,严格要求每节课后室内外环境都要干净整洁。这样既可以逐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管理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指引作用,能不断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和内容的认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往往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科学活动中,不断地积累养成。

三、与科学知识紧密结合,及时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社会知识不够广博,相较于一般的成年人,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偏低,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将德育与知识紧密结合,掌握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计和解决问题,及时地渗透德育。

比如,教师进行“声音的产生”的课堂教学后,让每个学生都清晰地认识和明白了“悦耳的声音让人快乐,嘈杂的声音对人有害”,提问他们:应该如何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怎样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让学生自己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理解和明白: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书店或者阅览室,不要吵闹,搬家用桌椅时不要随意地拖拉,公共场所也不能随意地吵闹。为了学生的健康,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减少去嘈杂的住宅小区或者是其他公共场所,可以多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

例如,三年级下册“养蚕”这一课的学习中,教材中将“蚕的一生”作为主要的案例。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活动探究时,教师就应该转变思维,因为蚕生长的环境极为严苛,并且不易存活,不适合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时,教师就可以选择青菜虫、面包虫这种容易存活又方便观察的虫子与蚕进行替换,使学生在观察青叶虫或者面包虫的生长过程中,利用替换的方法进行辩证思维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会使学生真正吃透教材,便于教师进行下一节课程的讲解。另外,教师还应该善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整合课程,将简单的、逻辑通顺的课程综合到一节课中进行讲解,将难度比较大的课程进行分解,详略得当的教学设计更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理解教材中知识的深层含义,再选择适合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得科学探究活动与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德育知识内容的渗透从来都是融合在科学知识课堂传播中的,德育内容的渗透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创新能力,同时在科学实验中,不断提高学生对自身创造能力的认知,使学生不断挑战自身,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科学学习活动,渗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科学理论知识被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科学理论知识才能成为社会的参与者。例如,在“认识空气”一节课上,教师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从一个工厂的烟囱中飞扬出的有害物质,汽车尾气、室内装饰的木材、油漆等散发的有害气体,这些数据资料极大地震撼了学生,使他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认识,也有利于启迪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科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在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以及科学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自主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具备的科学实验能力以及科学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科学课程“固体、液体、气体”一课时,让学生用透明的塑料袋分别装进铁块、果汁以及空气等,让学生自己感受三者之间的区别,并谈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另外,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探究中,让学生学会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感知科学、认识科学,学生自己进行科学实践的阶段,往往是学生实现自身知识完善以及科学探究的阶段。例如,在教学“动物与环境”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带着小巧的宠物来到课堂,如猫咪、乌龟、金鱼等,让学生将科学与德育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将自己带的宠物与课本上的动物进行对比分析,更加科学地对动物产生认知。

在小学课程探究活动中,要想使知识与活动更加融会贯通,同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德育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究活动能不断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多角度促进学生对科学内容的认知,不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正确认知。

五、见缝插针,及时进行德育知识拓展

科学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在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课堂知识教育中的内容展开德育,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例如,二年级“植物与环境”单元中,学生了解到,自然环境、植物和动物构成了大自然,人类也属于大自然的一分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责任。除了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还有“白色污染”,人类在实践中面对这些困难,又该怎么办?教师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与学生共同总结。主要做法是:尽量减少扔垃圾,外出时自带水杯,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每次在商店购物时自带一个环保袋;科学地处理垃圾,分类合理地回收垃圾;节约用电,任何时候要记得关闭电源;减少空气的污染,选择对环境友好的交通工具。教师定向将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德育化,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在科学德育化的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兴趣的培养。科学成果,往往是一个团体的活动结晶,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小组分组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每个小组都必须有组员、记录员、材料员以及讲解员。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学生可以互相转化各自的分工,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提高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效率。从小组探究活动的进度以及成果中不难看出,各个小组之间存在着思维程度、组织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差别,每个小组都各具特色,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对小组进行有效指导,帮助一些小组及时从思维误区中走出来。同时也能体现小组合作的良性信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科学探究想法,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

在小组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着个人分工不合理、没有明确的个人分工任务等情况,导致小组合作产生分歧的低效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加强小组之间的科学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实现德育化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不仅要自己遵守保护环境的原则,还要告诉周围的人要保护环境。笔者以前给学生解释过度使用农药是如何对环境造成恶性循环的:农民喷洒杀虫剂控制害虫,有益昆虫先吃到害虫,就会死亡。当有益的昆虫数量减少时,害虫就可能增多。害虫抗药性强,农药使用量增多,农作物也会成为有害物,庄稼变成了粮食,人类吃了就要中毒。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做?首先就是要坚持科学使用农药,不要再滥用,然后利用具有趋光特性的植被诱导等方式,消灭害虫,保护有益的昆虫。这次活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的恶性循环,笔者就要求每个学生和父母同时保护好益虫,不要抓青蛙、蜜蜂、蜻蜓等。

总而言之,科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观点和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只有深入研究和学习课文,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课内外相互结合,形式上更加灵活多变,德育与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只有源自德育的科学探究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探究更感兴趣,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材料时,教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除了贴近学生的生活之外,还需要能够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学会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德育现象,感受德育中处处有科学。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运用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敏感程度,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与能力,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科学探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