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学生责任担当研究及培育路径探析

2022-02-18霍晨静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责任时代大学生

霍晨静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提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新时代青年要勇担时代责任,这既是新时代的呼唤和感召,也是党和国家的嘱托和期望,更是实现个人理想的道路和方法。

一、新时代青年学生责任担当的现实意义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和担当,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优秀代表,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也是个人理想信念的践行者,要珍惜时代机遇,直面风险挑战,勇担时代责任,赓续奋斗精神,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将关系个人发展的小我融入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我之中,通过认真学习提升人生境界,依靠努力实践创造人生价值。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伟大梦想诠释伟大使命,伟大使命召唤伟大精神。历史证明,青年是每一次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自五四运动以来,一代代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和民族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开拓奋进、拼搏奉献。青年群体朝气蓬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他们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有理想、有志向,且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进入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丰富的物质条件、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教育经历使得他们视野更加开阔、经验更加充实、精神更加高洁、创造潜力也更加突出。他们应当“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奋斗中梦想成真”。[3]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十八大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是社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因此,青年群体是其所处时代社会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和风向引领,是其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作为青年群体的优秀代表,大学生应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植根于心、力行于身,在学习成长、家庭生活、工作岗位上担当有为,做踏实践行者、责任传播者、未来开拓者,才能推动社会风气更加积极健康向善向上,国家也才能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三)个人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

青年群体在学习、工作、家庭、生活等关系个人成长发展的诸多方面面临压力和挑战,但这个时期正是一生中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的黄金时期,是个人大有作为和建功立业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还未走出象牙塔,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学习和实践时间,不断锤炼个人品行、磨炼个人意志、锻炼个人能力,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意培养个人勇挑重担、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会平衡和协调各类任务,认识各社会角色赋予个人的责任,为创造不断发展、持续进步的奋进人生不懈努力。

二、新时代青年学生责任担当现状

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团结奋发、勇于担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批青年大学生榜样典型涌现而出。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青年运动员奋勇争先、拼搏进取,是对肩负责任的担当诠释。其中许多运动员都是在校大学生。每年都有若干名大学生主动请缨,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前往西部贫困地区,投身当地的教育卫生事业。各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协会等志愿组织举办的维护城市交通、爱心义务家教、敬老院养老院看护、关心残疾儿童等公益活动,众多大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受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生活个人化趋势影响,同时,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潮冲击,“躺平”“佛系”“丧文化”等消极思想在大学生中流行,部分学生责任担当精神弱化甚至缺失。这与实现个人梦想、实现中国梦背道而驰。

三、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缺失原因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缺失的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主观原因包括大学生对责任担当的认知不够、责任担当的能力不足,客观原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发展现状的影响。

(一)对责任担当的认知不够

《现代汉语词典》对责任的解释为:分内应做的事;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对担当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4]总的来说,责任担当是指个人在各个社会角色中应当主动承担责任,并应担负未能履行好责任所产生的后果。自由与选择是责任的两大要素。[5]看起来,是否承担责任,是否承担后果,是个人的自由,但是世间没有无责任的自由。每一次的自由选择都意味着个人对后果的负责,即每一个自由的选择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因此,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应当对责任担当有深刻的认知,特别是要认清责任担当也包括对选择后的后果负责。在集体中,只有当多数个人甘于付出、勇于担当,集体才能更团结凝聚、不断进步。同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受到集体的影响与制约。当代大学生应当在主动承担和践行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他人的责任中,追求个人理想、实现个人价值。

(二)责任担当能力不足

一是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不清晰、人生定位模糊,导致责任担当的动力不足;二是大学生仍处于成长的阶段,心理稳定性、意志的坚定性还有待提高,导致责任担当的意志不够;三是学习与成长环境单一,主动参与实践和社会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不够,导致责任担当的经验能力不足。

(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欠缺

新时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好,家庭更注重教育,但往往是知识教育投入过多,道德素养教育不受重视。特别是父母一代和祖父母一代付出过多,剥夺了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锤炼责任担当能力的机会。学校教育也过多注重分数、升学相关的教育,责任担当等方面的素质教育较为空洞、不够扎实,教学方式也多是填鸭式、说教式,缺少实践和创新,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影响。

(四)社会转型期发展现状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西方文化涌入,价值多元化明显,“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学生群体中也有所展现,主动担当、甘于奉献的责任感受到冲击。近年来,信息浪潮席卷青年学生群体,许多缺少主动性、自律性的大学生沉醉在信息海洋中不能自拔,不愿与人交流、不愿参与实践、不愿接触社会,甚至出现交流障碍等心理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会与人交流,无力融入集体。

四、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的培育路径探析

社会、学校、个人在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个人须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和实践;学校应设计好教育路径,搭建平台和创造机会;营造积极社会氛围,宣传和弘扬正能量。

(一)认真学习知识,培育责任担当精神

一是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是对高校提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以德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6]。作为学生,更要认识到品德素养的重要性,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优秀的品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扎实学好专业文化知识。专业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养成探索、钻研、创新等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吃苦耐劳、踏实求知等优秀学习品质的重要平台,更是未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立身之本。三是广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自强不息的担当精神、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艰苦奋斗的责任担当、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等。[7]青年学生“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8]

(二)学习榜样力量,摆正责任担当方向

一是树立教师育人典范。“行为人师、学为示范”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行为的示范者。教师自身的高尚品质、人格魅力、道德行为,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典型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影响。因此,教师要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担当奉献的工作作风感染和影响学生,塑造践行责任担当的模范榜样。二是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学校通过宣讲会、学习会、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营造奋发向前、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例如,借助奥运会、疫情防控等社会实践,宣扬奥运健儿和医务人员拼搏奋进、勇敢无畏的责任担当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三是学习身边榜样力量。挖掘年级、班级、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中政治素养高、工作态度好、学习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代表,特别是树立肯吃苦、肯付出、肯担当、对同学无私帮助、为集体默默奉献的学生干部典型,通过班会、表彰会等形式宣传教育,使每一位学生深切感受到个人之于集体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履行责任,勇于担当奉献。

(三)投身社会实践,锻造责任担当品格

社会实践是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体会社会责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实践,不但能增进学生对责任担当的理解,同时又能以深刻的认识指导个人的实践行为,在实践中磨炼出吃苦耐劳、主动合作、总结学习等优秀品质。因此,学校特别是高校应当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环节。一是依据专业特点,针对不同学生需求,设计专业实践方案。例如,师范类院校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育个人责任担当意识,充分认识到未来工作中的责任担当;医学类院校大学生通过参与问诊实习,通过与一线职业医生和病人患者直接交流,加强自身责任担当的同时,加深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责任认识。二是学校可利用寒暑期,组织各类短期实践活动,搭建多样平台,拓宽实践广度,组织学生参与到专业之外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社会体验,有利于培育学生对各行各业、不同社会群体的认知,从而培育社会责任感。

(四)深化自我教育,深植责任担当情怀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因此,培育社会责任,必须发挥个人主体作用。只有个人从根本上认识到责任担当的重要性,才能自主自觉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提升自身责任担当的觉悟和动力,青年大学生首先要培养自律意识。作为普通公民,大学生除了要担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外,更要注意修炼自身的道德修养,将优秀的道德责任感内化于心。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能够做到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努力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奉献社会等。其次要丰富学习内容。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多方面涉猎,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学习哲学、文学、政治、历史等相关学科知识,从国内外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精神养料,拓宽个人眼界、深厚个人涵养,胸怀天下、躬身担当。最后还要学会自省和反思。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在情绪情感上会遭受挫败感。大学生应当避免消沉等消极情绪,要在困难中学会反思和总结,在思考中完善品质、提升修养,用更加厚实的情感和更加理智的认知去担当责任。

猜你喜欢

责任时代大学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期望嘱托责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