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2022-05-16邹烈刚
邹烈刚 李 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越来越重视,而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党员发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这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遵循。所以近些年来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成为越来越多的党务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可以借助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来把好“入口关”,从而为其后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一、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必要性
(一)高校学生党员是党重要的新鲜血液
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可知,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高校学生党员占在校生比例大概10%,远高于党员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高校是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员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新鲜血液。
(二)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关系党的前途和命运
高校学生党员受过良好高等教育,不仅知识、能力和素质相对比较突出,而且都非常年轻,具有青春活力和激情,毕业走上各类工作岗位后,更容易脱颖而出成为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所以提高学生党员整体质量和素质,有利于提高和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另外,部分大学生具有与社会相对脱节的问题,只有经过在校期间的系统教育培养,被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的优秀学生才能在现实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可以说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三)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从建党一百周年的历程和经验来看,高校应非常注重加强学生的教育培养,使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的优秀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先锋模范作用,都能将“小我”融入“大我”,都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断拼搏,这样才能把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舵”,才能行稳致远。
二、高校党员发展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是党员发展考核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在接收为预备党员之前各阶段,严格按照“自己申报—组织考核—公示” 的多层考核程序。在申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供不在学校数据库内的证明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考核评价环节,对已有的考核指标内容提前设定好标准和要求,减少因标准不一带来的麻烦,提高考核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公示环节,应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将考核评价结果及时向广大师生进行公示,而不是藏着掖着,害怕别人提意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所得到的考核结果才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和公信力。
(二)坚持多元评价主体原则
多方评价是结果公正并令人信服的前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党员发展中多人参与考核评价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快捷方便。首先是自评,自评是大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自评,党组织可以了解掌握大学生被发展期间的方方面面的现实表现,特别是可以间接分析了解该学生的思想、态度、能力、作风等。接着是他评,班级同学、宿舍同学、班主任、辅导员、培养联系人、宿舍管理员、任课教师等参与考核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们与学生本人接触比较多,对学生的情况较为熟悉,考核会更接近事实,这样计算出的共同考核评价的“最大公约数”能保证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可以提高党员发展结果的可靠度、可信度。
(三)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大学生党员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是一套由关键性指标为基础评价体系。考核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客观全面,并体现学校的价值导向性,其中的指标归纳起来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指标,一类是软指标。硬指标,如学习成绩、党课成绩、志愿服务、获奖荣誉等,易量化,要靠定量评价。软指标如政治素质、思想认识、道德、入党动机、党性意识等,这些要靠定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把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定性类指标通过赋值的方式向定量转化,最终形成一个综合的考核总分值。
(四)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考核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一是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类型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在考核指标的选择上、在每个指标的分值上要符合实际,要符合导向性。二是要符合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要因时制宜。三是要系统化,能反映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情况。
考核指标体系,也必须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一个制度或机制体制生命力的基础。一个考核指标体系如果没有可操作性,等于一纸空文。各个指标要内涵明确,通俗易懂,各个指标间界限清晰。同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使用便捷,流程简单,所需要花费的人财物成本较低。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的探讨
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要求,结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际,在遵循前述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本文从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职业素质等多个维度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综合研究分析比较后,设计思想政治、学业能力、社会实践、日常行为、工作贡献5个一级指标。思想政治所占比重最高,占了三分之一,其次是学业能力。然后依托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等对一级指标进行细化后确定二级指标,最终形成“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的合理体系。
在实际运用中一级指标稳定性较高,但二级指标以及各指标的分值在大学生处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时应进行适当调整,通过指标体系的逐渐提档升级体现出学生通过培养教育后逐渐进步、逐渐成熟的过程。在量化考核前应进行定性考核的“一票否决”,对于学习成绩在班级后50%、有挂科、有违纪处分、校院党校考核不及格、多次旷课等,应该“一票否决”,不能进入考核评价环节。
学生党员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表
(一)思想政治
党员发展中政治标准是第一位的,这是硬要求,是首要要求。政治上过不了关,其他方面哪怕再强再突出也不能吸收进党组织。政治上不过关,未来产生的社会危害性可能更大,成为腐败分子的可能性更大。思想政治方面重点考核政治觉悟如何、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政治理论素养是否扎实、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是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否积极向党组织汇报、是否对党忠诚等方面。
(二)学业能力
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良好的学业能力能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本指标中学科竞赛和“互联网+”、挑战杯等影响力大的比赛,获奖的级别不同分值要有级差。学习成绩应保持在前50%,并从入校以来保持一个上升趋势。本科高校的学生参与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说的科研情况除了论文发表、项目参与外还包括各种知识产权授权等。
(三)社会实践
该一级指标社会实践是广义上的社会实践,还包括了大学生形形色色的校内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社会实践,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通过指标的导向性,可以吸引广大大学生加入社会实践队伍,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走进社区,走进基地,服务同学,服务社会。
(四)日常行为
强调日常行为的考核,目的是充分发挥出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促使同学们严格自律,多做表率,并在校、院、班级同学面前树立良好形象,真正与师生打成一片,得到师生认同。对于在突发事件以及在好人好事中表现突出可适当加分。
(五)工作贡献
由于00后大学生个人意识强烈,不少学生既不想进入学生会、也不想参加各种社团,更不想成为学生干部。通过工作贡献度的考核可以激励和引导广大同学积极担任各类服务同学的工作,起到带动效应和号召效应。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能规范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过程,能有效提高党员发展的质量,为党输送优秀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