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青团永葆先进性的逻辑机理探析
2022-02-18徐海波
徐海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年一代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对共青团发展提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引领性的要求与部署,明确指出新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应该用什么方式、方法培养青年,应该为谁培养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团组织是党直接领导的群众组织,是民族振兴的先锋,是国家的担当者,是未来的开创者。承担着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带领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共同奋斗的重大责任,必须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1]。未来应该最大限度地将有追求、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吸收、汇聚到团组织中来,通过吸收大量先进的青年加入到团组织,使团组织保持着青年人所特有的朝气蓬勃的特点,保持共青团作为团结、教育、引领青年的核心作用。解决“入团有什么用”这一理论与实践交织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团是什么”的前提性命题,即从历史的维度厘清“为什么建团”。以此为起点,架构出青年入团的政治逻辑框架,回应“为什么入团”之问。最后再回到现实的维度,将团的建设与青年发展结合起来讨论“入团有什么用”的问题。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建团的历史逻辑:中国共青团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从团史的维度分析共青团成立的必然性,研究共青团组织在发展历程中与时代呼应的基本规律,在此脉络中梳理共青团所表现出的历史性与现实特点。因为,现实与历史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团组织才会更加全面系统、更加客观准确、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接近团组织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1921年,中国诞生中国共产党,随之而来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这都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革命斗争时期跟党走,艰难曲折中求索奋进;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发挥作用;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与时俱进。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过程中勇求索追求,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青年工作方法,是党的忠实力量和得力帮手。
(一)初步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和中国社会的历史潮流涌动,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创设了时代条件与社会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与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入到了历史潮流中,带领广大有志青年不畏艰险,搏击于革命的洪流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组织的主要工作职能就是团结、凝聚青年力量,积极配合党的工作。共青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险恶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完成党组织的任务,完成了对投身革命的青年一代的思想动员和行动引领,为党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二)组织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辞旧迎新”之时也是百废待兴之际,新中国建设任务浩繁,万千头绪。如何在新社会环境下发挥青年生力军的强大力量,各级团组织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所肩负的建设任务,从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开展青年群众动员,不断扩大组织规模。新中国的成立,最需要的是知识与文化,共青团紧紧围绕青年群体的学习成长,在思想上要求进步,在政治上力争纯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与文化提升,加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组织的壮大带来了共青团组织自身管理问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培训政治素养与意识是这一时期共青团成长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组织完善于改革开放大潮中
改革开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社会变迁、思想嬗变、任务艰巨的共同作用下,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认知等发生了巨变。这一时期共青团的主要工作是引导青年立足国情,面向改革开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在思想认知上、价值观念上的拨乱反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共青团也在发展中不断适应社会趋势,由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到加强与青年群体的联系,引领青年、培养青年,使青年一代能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于各种思潮的侵扰而始终保持明确的政治方向和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崇高意识。
(四)跨越发展于中国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后,新时代新形势赋予了青年新的内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下,从自身做起,将团组织所应具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扬并予以加强,立足于培养社会主义担当者和开创者这一根本任务,从团的工作重心出发,从实际出发,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崛起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2018年6月,团中央十八大报告指出,“在这个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时代,我们一定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青春篇章[2]”。新时代,新气象,共青团要奋发有为,做时代的开创者、问题的解决者、振兴的践行者,积极“引导青年明理、养德,识大势、知大任,培养具有担当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锻造政治骨干[3]”。
二、入团的政治逻辑:中国青年成长发展的政治性需求
以青年的思想特点与行为规律为切入点,分析青年个体发展必然满足其政治需求,进而剖析入团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对满足青年政治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合政治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4]。”因此,共青团政治性是其第一属性。
中国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党的领导下,沿着坚定的政治路线跟党走,所以,党是共青团的灵魂,是共青团得以存在的根本和前提,是第一位的属性。共青团从无到有,是党缔造而生,坚持党的领导,肩负党赋予的引导、带领广大青年投身党的革命事业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矢志不渝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团组织保持和增强政治性的集中表现,为了充分体现在政治性上的积极作用,共青团必须准确定位,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守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的考验,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始终把全国亿万青年汇聚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投身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大局中。
(二)合先进性
青年工作要建立在实事求是辩证认知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发挥青年的优点[5]。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就是共青团先进性的最有力保障,因此,中国共青团具有先天的先进性基因,是“根红苗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党的事业的接班人。
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代表,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协助党做好青年工作,有效拓展党的群众基础,凝聚青年群体力量,不断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代表,是最先进的政党,紧跟党的步伐,走在引领青年投身国家建设前沿。中国共青团在紧跟党的前进步伐,体现党的领导的同时吸引向往社会进步、积极争取个人发展的有志有为青年加入,不断为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永葆团组织的先进性。
(三)合时代性
想要详细地、清楚地了解当代青年成长的规律,必须深入到当下的社会背景中去了解,仔细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服务好青年,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
进入新时代,社会环境日新月异,国际形势变幻莫测,青年一代的思想引领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政治认知、价值评判,导致青年学生的入团动机出现了一些偏差,存在着对团组织的片面认识,出现了“被安排”“从众”“利益驱动”动机不端现象,他们的诉求更多元,结构更分化,网聚更频繁,这些新特点新变化,是探讨“为什么入团”的基本依据,也是引导青年满足自身政治属性最直接的逻辑起点。
共青团组织针对青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应坚持以“青”为本,破解“入团”变化的新要求,以其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凝聚力极大满足青年群体的政治归属。
三、团建的现实逻辑:中国青年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分析团建设的根本要求,从青年的组织归属感角度阐释青年入团对个体成长发展的作用,提升青年对共青团组织先进性的正确认知。
(一)强化组织引领
共青团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先进青年投身到革命与建设中。共青团从创建之时起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参与中国革命的法宝就是注重从组织上引领青年。在共青团的带领下,全国青年都可以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也清楚时代发展趋势。因此,青年群体可以更加紧密、更加自觉地在团组织的号召下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听党话、跟党走。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纽带与桥梁,是青年保持先进性的最佳组织形式。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建设的全局出发,团组织必须做好组织、宣传、教育、引导青年的工作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动力。
(二)加强组织教育
共青团建设要聚焦青年紧跟时代步伐,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入团动机,抓实政治启蒙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紧紧抓住共青团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典型事件与典型人物,高举模范事迹,将前进途中所产生的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等典型事迹不断发扬,发挥引领作用;将青年突击手、青年志愿者、时代标兵等典型代表大力宣传,通过不断弘扬青年一代的楷模精神,使其作用得到不断发挥,让激励青年人的事迹广为流传,时刻提醒、鼓励青年一代应该实现的积极价值,彰显中国青年的鲜活青春和蓬勃力量。共青团建设工作要从根源上解决“入团有什么用”的思想疑惑。结合青年思想和行为特点,统筹推进载体建设,要带领青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感受心灵的震撼。
(三)提升组织效能
共青团组织建设要突出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突出在引领、培养青年人,参与、管理社会事务方面的实效性。共青团组织应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带领广大青年凝聚“青”心、汇聚“青”力。党的有力量在于组织的有力量,团的有力量也是如此,组织建设尤其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把青年的理想追求和组织的政治属性有机结合,既要鼓励青年勇于追求,又要引导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既要肯定他们的奋斗热情,又要提供展示的舞台,提高组织黏性和活力。把有政治理想、有工作热情、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通过发现、培养、树立到队伍中来进。还要充分考虑青年的内在需求,加强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度,强化奉献意识,增强责任担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完善组织机制
基于团组织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共青团承担着引领时代精神并培养青年一代良性发展的艰巨任务。建设与完善能够实现自身良性发展、稳健发挥作用的组织机制,要“坚持虚功实做、难事长做,积极稳妥有序地深化共青团改革,推动共青团大步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6]。就是要积极构建党、团、队一体化相衔接的政治吸纳机制,在源头上杜绝了不纯洁的入团动机,确保青年健康向善发展。在引领成长中考察培养,有针对性地为团建工作提出有效参考,把组织机制落到实处。在日积月累的践行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在坚持不懈的汗水中感受到党的伟大、党的光荣、党的正确,从而实现凝聚、团结、向心的目标。
(五)培养组织骨干
完善共青团现有的职能,最大限度覆盖青年群体,共青团组织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就要突出团组织骨干力量,发挥其凝聚力和吸引力,将青年凝集在党的周围,把握时代脉搏,引领青年发展,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目标任务。在组织骨干培养上要破除僵化的选人用人模式,构建组织覆盖长效机制,深入青年其中,蹲下身、牵起手、心连心,由朋友到助手,从而实现跟党走。重视青年骨干的培养,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坚定,关键时刻敢于冲锋陷阵,做青年的典范和榜样,使中国青年紧跟时代步伐,扩大青年的作用和群众基础。
百年实践证明,共青团应凝聚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吸引青年积极主动加入团组织实现青春价值;共青团需要引导青年对党忠诚、服务社会,随时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共青团应源源不断地为党培养可靠接班人和输送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