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空间元素的碎片化重构

2022-02-18陈芝欣

视听 2022年3期
关键词:安东尼公寓意象

陈芝欣

电影是一门空间的艺术,场景空间是电影剧情得以展开延伸的框架,是人物存在的依据。正如悉德·菲尔德所言:“优秀的场景才能产生优秀的电影。当你想到一部好的电影时,你记得的是场景,而不是整个影片。”①纵观《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这部影片,不难发现其中的空间场景和架构所表现出的隐喻色彩。作为一名优秀的舞台剧作家,导演佛罗莱恩·泽勒对封闭空间内的场景调度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与自觉性。在构想设计电影的视听表达时,他沿用了舞台剧的表现形式,将影片的叙事都框定在有限的室内场景之中,利用三个结构不同的公寓空间设计编织了一段混乱的回忆。同时,导演还利用狭小的空间来呈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世界,给银幕外的观众带来一种深度的时空迷失体验。

一、空间形态的整体建置

电影试图捕捉过去,甚至还会重造故事去代替过去。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认为,模仿捕捉过去要从现实的记忆中去组合。于是,他采用拼接空间和密闭空间来再现人类记忆中的真实场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利用密闭环境的宏观相似性与室内陈设的微观混淆性,将空间营造出扭曲感,从而有效地将人物情感进行影像化,并进行象征性的表达,用空间重构的方法来再现或重新模拟父亲安东尼真实记忆里的场景。

(一)密闭环境的宏观相似性

佛罗莱恩·泽勒导演曾说过,迈克尔·哈内克的《爱》和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带给了他拍摄灵感,让他看到单一场景里发生的故事在视觉上也可以做到去舞台化。因此,《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成功不仅来自剧本,更来自制作设计以及摄影指导之间的高度配合。他们共同创造了主人公迷宫般的精神空间,即一所在时刻变幻的现代公寓。

影片一开场,女儿走过伦敦闲适的肯辛顿街区,到达了这所公寓。门厅工整对称,客厅明媚大气,并且有着通透宽敞的厨房、餐厅与走廊。然而,接下来在这个优雅的公寓中发生的种种日常都变得难以预测,看似简单的问候、失踪的手表、烹饪中的鸡肉都显示出惊悚感。《闪灵》这类恐怖片是通过所建置的物理空间的封闭性压力,逼迫主体人物达到精神错位失常的状态。当摄影机在有限的空间内推进时,屏幕外的未知空间给观众带来的恐惧感会成倍增加。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惊悚则与之不同。它的不同之处不在于空间,而在于每个场景中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间的逻辑关系。

影片刚开始,单一场景内的主人公的运动仍是连贯的。但到了下一场景,观众就会发现,这种连贯是经过错误拼接的,并试图推算时间、空间顺序和引发冲突的情感路径。影片开场伴随着一阵悠扬的古典乐,安东尼和刚回到家中的女儿交谈。两人谈论到了刚被安东尼赶走的上一任保姆,又谈起女儿即将离开伦敦去往巴黎与其男友一起生活。但是在女儿离开没多久,安东尼却发现沙发上坐着一个陌生男人。男人介绍自己叫保罗,自称是女儿安妮的丈夫。可是女儿临走前刚说过自己要跟随男友去巴黎生活,男友并不叫保罗。保罗接着说这根本不是安东尼的公寓,他只是暂住在女婿家。但是稍后返回公寓的女儿却又告诉安东尼:“我没有丈夫,我五年前已经离婚了,家里没有别人。”更骇人的是,这个回家的女儿并不是最初那个女儿的容貌,而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副面孔。至此,安东尼带着观众进入了这个已经被篡改和建构好的记忆迷宫。接下来,影片的空间秩序不断出现断裂、重复、跳跃甚至死循环。直到影片末尾,叙事空间萎缩成一个养老院里的普通房间。影片看似单一的叙事空间,实际上至少叠加了三个场景空间:父亲安东尼的公寓、女儿安妮的公寓、养老院。影片的叙事视点既不是首先出场的女儿,也不是叙事中心的父亲,而是这个叠加了三层空间的公寓本身。

随着叙事的展开,我们可以发现影片中墙上的装饰、灯的颜色及画面的整体色调都在变化,且场景在不停地切换和裂变。但跟随人物在空间内移动后,观众会察觉出三层空间的总体布局呈现出高度的重叠和一致性。安东尼所处的这个幻觉空间看似割裂,实际上却是环环相扣的,尽管是与基础的公寓场景剥离开来,也无法找寻到出口。当他和女儿离开公寓来到诊所诊断病情时,由于自身记忆的错乱,他诧异地发现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与公寓具有同样结构的迷宫之中。

宏观来看,这个空间迷宫的最大特点就是安东尼精神世界的性质——重复和无限。我们意识不到安东尼究竟是在哪个瞬间离开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公寓,也意识不到他在每一个公寓里生活了多久,又来回迁移了多少次。影片场景的每一次切换都在玩弄着安东尼,也在玩弄着观众,像是阿尔茨海默病玩弄着患者一样。虽然看似只是一个密闭狭窄的公寓,但通过刻意营造空间的宏观相似性,影片像是带着观众进入了一个无限大的领域,引导观众透过安东尼混乱的记忆去探寻并还原故事原本的真相。

(二)室内陈设的微观混淆性

马赛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说道:“空间永远不是一种单纯的框,也不是一种真实的描述性环境,而是一种特殊的戏剧容积,从而构成一场场以电影手段表现的舞台化的场景空间造型。”②电影的叙事空间是由创作者对故事空间的选择、造型、表现和组合等构成的。该片的场景空间在宏观层面来看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而微观层面上的混淆性则是通过色调、灯光、道具等影像手法来展现。

导演团队根据人物特征将安东尼公寓定为暖黄色调,象征着年代感和归属感。相比之下,女儿的公寓则呈现出一种灰蓝色调。影片末尾的养老院则充斥着冰冷、刺眼的冷蓝色,喻示了外部世界对患者安东尼的冷酷无情。同时,空间内陈设的道具也在一步步扰乱原本清晰的时空秩序。一些潜藏的线索将它们联结起来,并有意淡化不同场景空间内的区别,同时对其进行重构,以刻意误导安东尼和观众对“真实”的体验与判断。影片末尾最后一个空间场景终于露出真面目,原本宽敞明媚的私人公寓萎缩成养老院里狭小朴素的房间。细细观察,观众就会意识到这个单间里的大部分陈设道具都曾在前面两个公寓的某些角落出现过,甚至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养老院墙上那幅昏暗的艺术画曾出现在安东尼公寓的餐厅里,衣柜旁的镜子、陈旧的老式CD机都曾出现在安东尼公寓的卧室里。女儿公寓中安东尼居住的卧室床头柜上放置的照明灯和父女三人的合照也出现在养老院房间相似的位置上……这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安东尼已经在自己的主观记忆中将公寓与养老院的家具陈设进行换移、叠置与混融,这整个空间不过是这个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尝试拼凑记忆时偶然造就的迷局。

由此可见,影片想利用空间认知的错位描绘一种主观体验,让观众进入主人公混乱的意识之中。因此,影片设计了一套环环相扣的场景空间,让整个故事更加呼应和自洽,使布景成为一个叙事手段。影像空间就像一个容器,我们可以身处其中去更好地体验现实生活,从而更好地寻求影像空间阐释故事和营造气氛的方式。

二、空间意象的象征隐喻

“空间表现在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叙事中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机制’,这种机制是与社会关系和社会内容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的隐喻功能。”③空间与意象是难以分割的,影片中的空间意象是具有一定的象征隐喻性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包含并呈现了多个意象。零散意象的存在为影片构筑了碎片化的叙事风格,最终推动观众对影片内核进行感知和理解。

(一)狭长的走廊

在传统意义上,舞台剧的空间建构多是单一的视听元素,缺乏真实感。为了避免“戏剧化电影”中密闭空间造成的种种弊端,并提升电影画面的沉浸式效果,《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美术团队在每个空间场景内都建置了一条50英尺长的走廊,使空间内部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流动性和开放感。这其实是一个关键的伏笔,因为走廊可以说是整个影片布景的脊梁。空间布局里的其他设计都是父亲的心理幻影,会伴随着记忆的错位而发生变化,而只有这道走廊是不变的叙事空间中枢。影片叙事中的转场多为公寓内景的空镜头,其中走廊的隐喻性尤为强烈。

在电影史上,对走廊意象运用得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德国著名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创作者将人物的移动限制在了一道密闭迂回的走廊中,此后这一意象便常出现在恐怖电影的视听语言中。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拍摄走廊的空镜头多使用变形的广角镜头,这使原本狭窄的空间得到了扩展,进而体现出公寓走廊的无尽感,烘托出安东尼的孤寂和无助。除了意蕴上的隐喻之外,在抽象层面上,走廊空间本身的扩张或压缩彰显了其作为过渡空间或传输空间的作用。安东尼每一次经过这道走廊都预示着拼接时空的又一次断裂和组合。因此,此处的空间符号便割裂了线性时间轴,并取代它成为影片叙事的结构性框架,通过偶发线索的触发完成了整个叙事。大部分观众在观影时会难以理解原本完整清晰的故事线被分解重构为多条琐碎的事件。但是当影片结束后,观众可以在这些零散的事件中获得线索,并自行脑补拼接,这时才会发现导演设计意象“走廊”和破碎空间的目的。

(二)紧闭的门

门这一意象在人类文化中代表着通路,维系着事物内外的分离或联系。作为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意象,门的隐喻意义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两种:一是家园的标志,它将家园和世界隔开,寄托着漂泊之人对家的眷恋;二是社会等级的代表。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走廊中枢两端的房间门是非常关键的空间意象,也蕴含了独特的象征意义——不同于其他开放互通的门,走廊两端的两扇门总是紧闭或遮掩着的,因为它们通向两个被叙事和时间遮蔽起来的重要空间。一个是拼接空间里安东尼的卧室门,即现实空间内养老院的房间门。这是这个患病老人制造和修补记忆的地方,是观众确定现实世界的固定坐标。影片最后,安东尼一如往常起床寻找着手表和女儿,然而当他打开房门时,出现在眼前的不再是熟悉的走廊和公寓,而是现实世界的养老院。另一个则是拼接空间里储藏室的门,即连接医院的门,通往安东尼记忆深处最痛苦的地方——小女儿意外去世的病房,这也是他患病的起点。这样看来,影片中门的隐喻意义更贴近“家园的标志”。创作者刻意设计了多个“门”,将“家”这一空间进行了多层切割分离,同时也暗喻门其实是现实和记忆的出入口,安东尼就是在门口犹豫踌躇的探索者。这两扇门的每一次开合,都是被遮蔽的现实时空的重要叙事点。作为意象的门勾连起带有时间性的回忆与想象,即象外之象,或称语境的恢复与重建④。

因此,在影片呈现的场景空间中,每一个意象的选择、放置和重组都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有着特定的目的和思考。美术指导弗朗西斯生动地创造了公寓里相同的密闭环境的不同视觉效果。当它出现在影片中时,空间意象便成为一种元素,承载了抒发和阐释创作者意图的作用。

三、空间维度的叙事表达

在叙事学从经典叙事学迈向后经典叙事学的过程中,空间维度之于叙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空间的选择,场域的表达,与叙事能否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有着密切关系⑤。在电影中,空间有时会成为叙事的对象与内容,直接参与到故事的情节中,承担着推进情节发展的功用。同时,影片中主人公的生活也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例如,《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空间”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元素。

空间叙事常常会被封闭性所限制,但这种封闭性也会加快影片节奏,推动故事高潮的出现。在空间构成发生变化时,戏剧冲突也会越来越尖锐。如影片中安东尼发现保罗坐在客厅读报纸时,他感到疑惑和不安。安东尼坚持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公寓,并与保罗产生争执。他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所说的一切和自己的记忆感到混乱和模糊。但观众其实可以通过公寓的冷色调装潢和墙上消失的画得知,这已经不再是安东尼从前生活的公寓了。在电影开场几分钟的时间里,故事的第一个情节点就出现了。它精悍短小地交代了背景,并且引导观众重新将视点重心转移至承担叙事的封闭空间内。此处的场景空间就不再只是单纯的故事发生地,而是被解构和再建的新的承载体,是安东尼精神空间的一种外化。这个场景空间在植根于物质世界的同时又呼应着剧本叙事的需要。

“空间并不是客观的现实的某种东西,而是为协调所有日常生活的外在感觉而形成的一种主观的和理想的筹划。它来源于按照一种固定的规划而形成的心智的本质。”⑥在电影艺术里,空间建构有多种元素,例如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神性空间。这些元素通常可以决定影片和其主人公的整体特征。如精神空间为了抒发人物潜意识里非理性的真实想法,常常会构建出荒诞怪异、反常规、与现实倒置的空间。其空间特征常常是通过空间形象、空间错置的双关性、多手法拼贴、空间生命形态的转化等手法表现出来⑦。在《穆赫兰道》里,大卫·林奇变更了不同的时空,把主人公的心理、梦境和幻觉凌驾于现实之上。在短暂的现实空间画面中,观众看到了很多梦境中重复出现的空间意象,从而将现实与梦境相联系,进而体会到影片真正的含义。《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使用了类似的手法。导演通过切换空间来展现安东尼个人的精神空间,表现出故事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虽然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混乱中推进的,而安东尼也游走在此记忆与彼记忆、记忆与现实之中,但是无论现实的叙事空间如何变形、错视和拼贴,他对身边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亲身体验所得出的,是记忆中真实存在的一隅。所以,安东尼意识结构中这个看似混乱的空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鲜活且真实的。这类影片也被称为“发生在意识结构中的影片”。观众在观看此类影片时,会进入一个怪异荒诞、反常态的意识中,进而理解人物特征、客观物质空间与主观精神空间之间的联系与照应,最终找寻到影片真正的精神内核。

除此之外,导演在影片里展示的复杂多变的空间描绘出了安东尼接受自己患病事实的历程。这种时间的断裂感和空间的碎片化是处理时空的一种技巧,也是导演对时空的一种体验。安东尼和保罗·奥斯特的小说《黑暗中的人》里的主人公奥古斯特·布里尔有些相似。他们苍老且孤寂,他们的生命之旅已然在触碰着时空的边沿,但仍在空洞的人生道路上摸索前进。不同之处在于,奥古斯特·布里尔是主动编造故事逃避记忆,而安东尼则是被围困在记忆迷宫内慢慢接受现实。整部影片并没有遵循“从失忆到真相大白”的老套逻辑,而是让观众跟随主人公从混乱到逐渐接受现实。这一处理遵循了人物内在的精神逻辑,因为安东尼的行为轨迹都是从其主观视角出发构建而成的。该片将自己置于艺术作品一个经典的母题框架中:生命的闭环以及奥德赛之乡愁。空间的结构虽然一直保持固定,但也在不断变换着面目,令安东尼困惑的是为什么自己虽身处家中,内心却源源不断地漫出浓重的漂泊感。

影片最后,安东尼发出了灵魂三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这是个体寻找认同、确立自我身份的起点,也是全片中安东尼唯一一次以客体视角去看待空间和自我。此前的叙事都是这个老人被送入养老院后,利用自己破碎的记忆拼接出来的时空。迷宫般的叙事就是拼接时空与现实时空在争夺叙事逻辑,争夺话语权。就像是影片中文译名《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的“困”字一样,从表面看,困住安东尼的是封闭的公寓和养老院,但实际上牢笼却是他本人的记忆空间和认知空间。最终,叙事的话语权还是会归于拼接时空,而他本人也将沦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囚奴。

无论影片的叙事有多凌乱,从故事总框架上来看,它都以传统的线性叙事为主:在拼接时空中,安东尼错乱的记忆仍然是按照规整的时间轴在移动的。同时,在工整的叙事框架下,创作者将每一片现实的幻影对置为安东尼记忆中的一个碎片,让它们在记忆迷宫内以时而正确、时而错位的方式联结成网。由此,现实的记忆与想象的幻觉便以这种极不协调的方式层层叠加在一起。

四、结语

尽管记忆被改写,时空被混淆,场景与事件被拼凑和替代,但安东尼在拼接时空中的惊恐、挣扎、委屈与迷失的生命体验是真实的,与真实世界产生的间离鸿沟是存在的。这才是影片真正的叙事目的,是人类对一个不能掌控和理解的世界的本质体验。这让影片的立意拥有了超越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老龄化社会等社会议题的深度。

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用影像语言还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主观世界,再现混乱的时空,带领观众体验生命秩序崩溃后的混乱和未知,足以让观众在看完影片后感到难以名状的悲怆。导演在场景空间的选择、建置与重构方面有着独特的创作特色。从电影的空间叙事角度看,影片展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现实主义风格。父亲丢失了手表,继而彻底丢失了时间。凝视着这段病患经历,何尝不是凝视着人的存在本质。时间之于生命,是不是一种枷锁呢?

注释:

①[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鲍玉珩,钟大丰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124-127.

②[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滏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185.

③宁辛.蒂姆伯顿电影哥特式意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④刘伟生,金晨晨.电影意象叙事研究[J].艺术探索,2017(06):113-122.

⑤赵红红,唐源琦.当代“空间叙事”理论研究的演进概述——叙事学下空间的认知转变与实践[J].广西社会科学,2021(03):74-81.

⑥徐葆耕.电影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7.

⑦林国淑.探析电影空间呈现的拓展[J].当代电影,2017(03):169-171.

猜你喜欢

安东尼公寓意象
抚远意象等
嘲弄的笑声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我妈妈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走进安东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馆
意象、形神
末日公寓
巴西 圣安东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