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
2022-02-18张铎
张 铎
(平凉市静宁县实验小学 甘肃 静宁 743400)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畏惧作文的现象屡见不鲜,并且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在语文老师探究作文教学改革策略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大家觉得影响小学生作文的因素很多,诸如没有掌握好写作的技巧,不会安排文章的结构,不愿在自己的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写作缺乏必要的素材积累,学生的生活领域相对狭窄。诸如此类的原因,制约着作文教学的发展。因此探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成为语文老师共同的期盼。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存在的事实,就要寻求突破的方法。本人觉得,课外阅读是弥补小学生写作短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阅读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须,阅读也充实了更多人的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课堂教学中的阅读,一是在课后闲暇时间的阅读,即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正常课堂教学实践之余的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提供了理论依据。
读书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两种不同途径,但它们并不是互不相关的,也不是相互对立的。阅读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域,拓宽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满足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和体验精神情感的需求。尤其是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具实际的意义。读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读自己最喜欢的书,读对自己最有用的书。通过读书,体验更多的生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在读书中学到的这些应用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写出打动别人的习作。所以,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
1.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小学生的生活,为小学生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最头疼的是在小学生的习作中写不出新鲜的有价值的内容。造成小学生如此写作的原因,是小学生生活的领域相对狭窄,生活不够丰富,写作缺乏丰实的素材积累。实事求是的说,每个人不可能经历发生的所有事情,活动范围相对广阔的成人是这样,那么活动空间有限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不要奢望小学生亲身经历每天发生的所有事情,应该正视小学生活动范围相对狭小的现实。那么,如何丰富小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积累足够多的写作素材呢。应该说,课外阅读是最适合小学生的途径之一。
从实施“双减”以来,延续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冲击。一种新型的更适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应用而生,很快得到学校、社会的认可,更得到家长和小学生的欢迎。双减的推进,留给小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尤其是课后服务的这段时间,小学生可以在学校自由支配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学生可以从学校图书室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如果选择时拿不定主意,还可以请求老师指点。同时,在这段时间去阅读自己觉得有用的书籍,如果遇到阅读方面的困惑,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另外,小学生可以从学校图书室选择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书,在周末的时候去阅读。
在阅读之前,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读书不只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进作品,不断体验作者所描绘的生活,积累生活。把自己感觉有用的东西记下来,当作写作的素材。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学生从阅读的书籍中选择有价值的东西。搜集的材料要新颖,把这些东西写进自己的作文后,能给别人带来新鲜感。积累写作素材要做到求精勿滥,否则会造成写作时的混乱。把自己从书中读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必要时还应该进行摘抄,做好读书笔记。以便在闲暇时反复咀嚼,加深记忆。通过这样的努力,就会从多方面丰实学生的生活积累。
2.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小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技巧,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总喜欢追求故事情节,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深刻体验。这实际上跟阅读要求是不相符的。学生有了生活积累,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体验。尽管同学们经历了许多事情,从阅读的书籍中也记载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所有这些积累起来的事情非常有意义,在别人看来是值得应用的素材。但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总觉得找不到可写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大家平常说的“捧着金饭碗挨饿”。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已经不是个别现象[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小学生不会选材,不会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把最有价值,最具说服力的材料应用在习作中。解决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留意作者选材的方法。
小学生做事善于模仿,善于对照现成的东西来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作者选材的方法。看看作者是如何从浩瀚的生活积累把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东西写进作品中的。教师还要告诉学生,模仿不等于照搬,是消化后的吸收。要变别人的妙招为个人的能力,变别人的写作技巧为自己写作的有力支撑。
3.通过课外阅读能让小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学会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阅读的过程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体验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读每一篇文学作品,要求小学生一定要做到入情入理。既要学习知识,还要使自己受到身心的陶冶。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阅读的要求。当小学生入情入理去读自己选定的作品的时候,思想情感才能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要把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写作文,除了选材、结构文章之外,更要表达真情实感。这也是作品打动别人的地方。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不会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作者写作达到高潮时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许多初学写作的小朋友并不善于在写作过程中自然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在做无病呻吟。这样的作法,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因为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通过文字的描写,事情的叙述让情感自然倾泻,而是写到最后拼凑上几句干瘪的抒发情感的话,把根本不存在的情感强加进去,造成写非自己所感,叹非自己所动。有的时候甚至会闹出笑话。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要强调,小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用心感悟。读到动情的地方不要只追求故事的叙述,而要做更进一步的用心体验。看看作者的描写为什么这样生动,为什么能让自己动情,甚至是流下感动的眼泪。也就是说,要学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而且要反复咀嚼,不断回味,掌握作者的这种方法,以备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去模仿,去应用,以求自己也能写出感动别人的作品。
4.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历练小学生写作的意志品质
小学生要想写出好的习作,除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外,对写作感兴趣也是达成写作目标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做事大多数时候靠的就是兴趣。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会主动去做,而且也比较投入,完成的效果肯定不错。写作也是一样,只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去完成写作训练。有时候还会自己主动去写一些让自己动心的东西,不需要老师家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而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恰恰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
小学生写作,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品质。写作本来就是一种劳动,是较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坚持不懈的长期写作,除了对写作感兴趣外,能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也很重要。凭借一时的兴趣,小学生都愿意去写作,偶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而作文写作训练是长时间的,甚至可以说要伴其一生。因为一个人的生活中,跟别人进行交流不是一时就了结的[3]。任何人的一生一世都要跟别人进行交流,而且是书面交流。除非是文盲。所以写作是一个人一生中永恒的交流方式。只是不同的人交流的多少不同而已。因此,坚持写作是长时间的事,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而阅读的过程正好也是历练小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起初的时候,小学生会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外阅读。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学习的需要,要求小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大多数时候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另外,长期坚持课外阅读,需要一定的毅力。需要小学生不断战胜自我,形成凡事都能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通过阅读形成的意志品质,可以用来写作。
总之,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写作有很大的作用。阅读不仅是小学生作文的需求,而且是作文的必须。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源源不断的汲取写作需要的营养,充实小学生的写作。小学生做任何事情都是感性大于理性。进行课外阅读也是一样,总喜欢凭着个人的好恶选择阅读的内容。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阅读之前,教师就要反复强调阅读的目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阅读,以及阅读能带给自己怎样的成长。杜绝小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同时要把写作跟阅读结合起来,尤其是课外阅读,要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用心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不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在实际写作中不断揣摩,力求变化成自己写作的能力,写出感动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