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美操的设计与编排初探
2022-02-18潘晴
潘 晴
(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 江苏 苏州 215000)
健美操是集音乐、体操、舞蹈与美学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人体健康与人体美是其最终追求,它高度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健、力、美三大特征上,同时还具有高度的音乐艺术性。健美操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性和广泛的适应性,风靡世界,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及群众的喜爱。自从我园开设了健美操教学,吸引了很多女孩子参与,在动感强烈的音乐伴奏下,孩子们心情愉快地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有力、可爱的动作,学跳健美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还有助于消除疲劳、建立自信、提高音乐能力等,充满了青春活力,享受着形体美、音乐美的快乐,所以这一项运动值得广泛开展。
1.健美操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幼儿作为一名健美操的练习者,没有激烈的竞争压力,是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能够通过优美、欢快音乐节奏,通过在活泼愉快的形体练习中得到痛快淋漓、自由酣畅的舒展。健美操锻炼能够很好地调节幼儿的心理活动,并起到陶冶美好情操的作用。同时,能够培养幼儿高尚品质和高雅气质,娱乐幼儿身心,能够使幼儿在愉快、自由的锻炼中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满足他们的娱乐心理。健美操是一项有氧运动,具有有氧运动的健身、健体的功能,能够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和肌肉的耐力,促进身体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运作。同时,健美操是一项轻松、优美的运动,在健身的同时,带给小朋友们艺术享受,使他们心情愉快,陶醉于锻炼的乐趣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更增强了健身的效果。
健美操运动的自身美感中,可以形象的体现基本姿态美、音乐节奏美、内在气质美等,通过健美操动作、音乐节奏等可以充分体现出人体健的风采、美的神韵、力的坚韧,这是健美操生命力之所在。
健美操具有别的运动项目无法替代的心理调整及疏导作用,幼儿通过富有节奏感的健美操锻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社会适应能力、形体表现力及鉴赏力。幼儿通过协调、流畅、有弹性的健美操锻炼,能够促进他们的骨骼粗壮、肌肉结实,原因在于幼儿健美操套路动作中,以形态、形体、素质、柔韧、力量的锻炼为主。所以,健美操锻炼对提高幼儿身体机能及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作用。
幼儿通过健美操训练能够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个性发展的积极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情绪情感的真、善、美道德情操培养。
2.幼儿健美操的特点
2.1 健美操是以健身为基础,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是体现“健、力、美”的运动项目
健美操是把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和精神美结合起来的运动项目,是能体现形体、姿态、动作、外在美的训练,它注重美的欣赏、美的情操和内在美的培养,是一项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锻炼项目。根据我园《自住性特色体育活动》课题,结合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动作发展规律,开设了健美操活动,教师通过挑选可爱动感的音乐,创编精神有力的动作,来激发幼儿参与健美操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2.2 动作活泼多样,遵循全身运动原则,增强动作的多边性和协调性。
因为幼儿健美操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动作发展规律设计的,因此动作活泼多样,造型美观,并包括许多小关节的活动,结构可起伏变化,流畅。根据《指南》中中大班动作发展的要求,我们在设计大幅度的上肢、下肢动作时,也会加入腰、膝、踝、头部等动作,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幼儿每个关节的活动,而且还能改善和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2.3 音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韵律感。
由于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使幼儿一听到音乐,就会产生跃跃欲试、情绪振奋的感觉。音乐的存在赋予了健美操动作新的生命力,健美操动作又让音乐变得更加动感,所以,音乐是健美操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3.幼儿健美操的设计与编排
根据幼儿健美操的特点以及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我们在创编幼儿健美操时,首先要选择幼儿比较熟悉和喜欢的事或物,要贴近幼儿生活,其次,创编的动作要简单有趣,游戏性强,有吸引力。为了增强表演效果,可以创编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内容。最后,要选择有激情和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效果会更佳。
3.1 幼儿健美操设计原则
3.1.1 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的身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设计与编排不同难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动作。
(1)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
小班幼儿正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在晨间锻炼时,我常会发现有些小朋友走路同手同脚,跑步不够灵活,跳跃不够平稳,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3-4岁幼儿的动作发展提出的要求,我认为小班幼儿应达到的目标为:能手脚协调地走;能自然地跑步;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跳跃。
(2)中班幼儿的动作发展
中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精力充沛,体力较佳的时刻。经专家研究表明:中班幼儿的运动特点为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具体表现为比较灵活好动,爱跑爱跳,手指动作比较灵活,协调性也有所提高。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4-5岁幼儿的动作发展提出的要求,我认为中班幼儿应达到的目标为:进一步提高走路姿势,能做到步幅放开、均匀、有节奏;能迈开步伐跑步,落地较轻,会屈臂前后摆动;能熟练地向不同方位跳跃,落地平稳;学做合掌、分指掌等手部动作。
(3)大班幼儿的动作发展
大班正处于继续巩固和发展的阶段,具体表现为:动作协调,身体结实,活动量大,手的动作精细、准确和熟练。格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5-6岁幼儿的动作发展提出的要求,我认为大班幼儿应达到的目标为:掌握多种走步的方法;能有效提高跑速和调节跑速;能熟练掌握向侧跳、双脚交替跳等多种方式跳跃;能完成简单的健美操步法、跳法,如(“V”字步、跑跳步、弹踢跳、弓步跳等)
3.1.2 动作设计要具有安全性和适宜性
从心理的角度看,动作是活动的组成部分,动作的发展是儿童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幼儿精细动作、粗大动作以及动作平衡和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儿童自身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动作技能的顺利发展为其将来参加集体运动项目,增强自信奠定了基础。在为幼儿创编健美操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特点来进行设计,避免出现超出能力范围的动作,更不能动作成人化。同时,整套健美操的强度应循序渐进,由弱及强,不然会因强度过大而出现扭伤的现象。所以,在设计幼儿健美操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动作的安全性及适宜性。
3.2 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幼儿健美操特点
根据对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分析,我们应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动作。小班幼儿基本动作的能力比较差,学动作比较困难,所以可以教一些简单易学、富有游戏性的动作,如创设小战士的情境,让幼儿神气地踏步,手臂自由摆动,锻炼其手脚协调,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上肢动作。中班幼儿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望强,在教学中,我们仍是以游戏的形式为主,创编活泼、易模仿的动作,也可以增加一些小肌肉群活动的动作,如手部动作,合掌、分指掌、花掌等,以此锻炼手部及手指的力量。大班的幼儿在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模仿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创编的动作要比小中班稍难一些,活动量稍大一些,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简单的队列变换,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及身体的控制能力。
小班:在平时的健美操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及年龄特点,设计相对应的热身运动,如沿着直线走路、青蛙跳跃、分散跑游戏等,以此提高小班幼儿的协调性和身体素质。
中班:在幼儿健美操教学中,教师能根据中班的动作发展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可相应加入一些手型(如合掌、分指掌)、头部动作(如绕环、转)、上肢动作(如上举、侧下举等和下肢运动(如踏步、开和跳等)
大班: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大班的动作发展特点,逐步加大动作难度,并规范幼儿的动作,做到动作有力、动作到位。教师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进行简单的队形变换,以此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反应能力。
3.3 健美操音乐的选择需注意
健美操音乐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节奏性、有情绪、有激情、有鼓动性。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在为其选择音乐上也需要多加注意,避免选择节奏过快、强度过大的音乐,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3.3.1 完整是人们欣赏美的一种心理需要
健美操成套动作包括开始、主体与结束部分,而乐曲也通常由前奏、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为了两者的完整性,我们切不可采用动作做完关掉音乐的方法,在一首乐曲的长短很难与一套动作的长短相一致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剪辑的方法处理。例如,当要增加乐曲的长度时,可采用反复播放中间某一乐段或某一乐句的做法,缩短时则相反。
3.3.2 乐曲速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
乐曲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控制着一套操的运动量,适宜的乐曲速度是健美操科学锻炼的要求之一。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应该选用活泼、轻快、跳跃性、节奏感强的音乐,如Toy《Superstar》、《加油歌》等等。
3.3.3 音乐风格与动作风格相统一
健美操的动作应该与音乐的风格和情绪统一起来,选择一首较为可爱的歌曲,便要搭配俏皮的动作;选择一首动感酷帅的歌曲,便要编排一些帅气的动作,不同的音乐风格,编排不同的动作,这样让观看者在听觉和视觉上都有同样的冲击感,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3.4 注重幼儿健美操的趣味性
如果想让健美操被幼儿所喜爱,必须添加趣味性的元素,比如健美操内容富有情境化,设计一个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健美操动作具有可爱化和拟人化,比如加入可爱的小动物动作和表情;健美操音乐活泼动感,强劲的节奏一定会带动幼儿的积极性;健美操形式多样化,可以加入轻器械,给予幼儿新鲜感……这些元素都能吸引幼儿,让他们在玩中跳,跳中玩,体验健美操带给他们的乐趣。